雅各居
  • 主頁Home
  • 相冊Album
  • 博客Blog

安乐死并不安乐

31/7/2021

4 评论

 
Picture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們,主日平安!

       由於疫情的關係,整個七月在政府“居家令”的政策下過去了,八月也會繼續被“封鎖”在家。面對這個病毒,在目前這個科技高速發達的社會,好像除了“隔離”這個老辦法,也沒有其它更有效的手段來遏制病毒的傳播。雖然疫苗可能會保護人們不被感染,但畢竟注射疫苗的規模尚不大,再說疫苗的不確定性也很多。病毒每天都在威脅著大眾的生命,大多數人們也都遵守著政府制定的相關政策。可就是這樣的政府一邊看似在為了大家能夠“活下去”而施行各種禁令,一邊卻又在準備引進“死亡”法令。

        相信這一段時間,很多人都看到了新州有議員正在努力將“安樂死”引入議會立法,從而使協助他人自殺,甚至是將“合理”殺人合法化。政府一邊在為了使人們活下去施行各種嚴厲政策,以致很多人在孤獨與無助中痛苦地煎熬,甚至瀕臨死亡的人們也只能在孤獨中死去;而一邊卻又在引進所謂使人解除痛苦,于安樂美好中死去的法令。為了大眾利益的政令我們都樂於遵行,但致人死亡的法令我們也必須反對。

        來自于希臘文的“安樂死”(Euthanasia)這個名詞本身並無負面意義,其本意就是為了讓人“快樂而沒有痛苦的死”去。而今天很多人卻將它用在人為的所謂“解除痛苦的死亡”上。想一想其實很滑稽:我殺你是為了減少你的痛苦。這好像還不如那些極端宗教恐怖主義者“殺你是為了讓你升天”的思想更進步。

        所以教會給予尊重生命的原則,一直都反對剝奪人生命的任何形式。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中就曾譴責危害生命的罪行,“例如各種殺人罪、屠城滅種、墮胎、安樂死或惡意自殺”(牧職憲章27) 。教廷信理部曾在《教會對安樂死的聲明》中明言“必須再一次堅定地聲明,不准許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殺害無辜,無論他是胚胎或胎兒、是嬰兒或成人、是老人或患不治之症而受苦的人、或是將死之人。此外,任何人不得要求毀滅生命的行為。無論是為自己或是交給他照顧的人;同樣,任何人不得明確答應或默許此事,任何權力也不能合法地規勸或允許這種行為。因為這是違反天律,冒犯人性尊嚴,是反生命的罪行,也是對人性的打擊。”(聲明:二)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其《生命的福音》通諭中更直斥“現代文化中,普遍存在著一種自比為創造者(Promethean)的態度,使得人們認為他們能控制生死,手操決定生死之大權。但實際上,他們在死亡中看不到任何意義或希望,反而被死亡所征服、擊碎。這可悲的情況表現於安樂死的發展,不論是以偽裝或偷偷摸摸的方式,或是公開實行,或甚至在合法的情況下進行……這種文化表現為一種真正的‘死亡文化’。”(《生命的福音》4)

        人們贊成所謂“安樂死”比較常見的理由其實就是:無價值的生命和減輕痛苦。其實是生命就有價值,死人都有其價值,何況活人呢。至於痛苦,救贖本身就是通過基督的痛苦完成的,正如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所言:“安樂死不是真實‘美好的死亡’,那真實‘美好的死亡’是透過忍受痛苦所得,因為從‘痛苦中所隱藏著的光榮’……這種光榮——末世的光榮——在基督十字架上。那些分擔基督痛苦的人,也被召經由他們自己的痛苦而分享這光榮。”(《論得救恩的痛苦》牧函)

        在此也呼籲各位兄弟姊妹們能夠通過網路或信件向州長表達自己反對的立場,這也是悉尼總主教向所有天主教友發出的呼籲。網路請願連結:給州長的公開信。

4 评论

常年期第十八主日(乙):我就是生命的食糧

31/7/2021

0 评论

 
出16:2-4,12-15      詠78[77]:3,4,23-25,54      弗4:17,20-24      若6:24-35
Picture
        這個主日我們在彌撒中繼續聆聽從上主日開始的若望福音第六章的內容。上主日的福音中,耶穌用一個小孩子的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使五千多人吃飽後,剩下的碎塊又裝了十二筐。今天福音中耶穌離開了群眾聚集的海邊,可很多人又跟著耶穌到了對岸。從福音中這些人的提問看,這次跟來的群眾有些來自吃過耶穌分給他們餅和魚的五千多人之中;也有雖然沒看到耶穌增餅的奇跡,但聽說了的人。

        親自見證了耶穌增餅的人問耶穌“什麼時候到了這裡?”耶穌並沒有回答,因為這只是他們為了避免尷尬而說的一句話。耶穌知道他們跟來的目的,所以直接回復說:“你們尋找我,並不是因為看到了神跡,而是因為吃餅吃飽了”(若6:25-26)。而沒有看到耶穌增餅奇跡的人卻想看耶穌再顯一次神跡,所以他們用今天第一篇讀經中自己的祖先曾在曠野中吃過瑪納的神跡從側面問耶穌:“你能行什麼神跡,給我們看……?你能做什麼呢?我們的祖先在曠野裡,吃過‘瑪納’”。耶穌的回答不但是給當時跟隨祂的這些群眾,同時也是給今天的我們:你們需要的不是可朽壞的食糧,而是來自天上的賜給世界的生命之糧,而我就是這食糧,“到我這裡來的,永不會饑餓;信從我的,總不會渴”(若6:27,32-35)。

        耶穌屢次教導跟隨祂的聽眾,不要憂慮太多,天主自會照料,可是聽祂講道的人卻總是只顧眼前免費的溫飽而忽略生命的真實需要。今天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呢!我們華人有句成語說:民以食為天。其實這也無可厚非,因為只有吃飽了才能做其它的事,為三餐勞碌也是人生活的一部分。但是除了滿足本性的需要,人還需要生命之糧的滋養。耶穌一再地邀請我們,祂就是真實的來自天上的生命之糧,到祂跟前並信從祂的就不會再饑渴。問題是我們真的相信嗎?

        今天的我們好像對未來考慮的很周到,什麼養老金、公積金、退休金,還有各種保險。但是對於自己的靈性生命卻好像從來不買什麼保險,也不積攢什麼資本。換句話說,大多數人都在為可朽壞的“食糧”終日忙碌,而為不可朽的生命之糧卻付出少之又少。耶穌基督將來自天上的自己作為生命之糧在聖體聖事中給了我們,我們真的相信祂會給自己帶來生命嗎?

        讓我們祈求主,在領受永生之糧的主基督時能夠完全與祂結合,從而更新自己,就如聖保祿宗徒在今天的讀經二中所說的:脫去舊人,穿上按照天主肖像所造的新人(弗4:22-24)。

0 评论

宗座聖赦院第一屆世界祖父母及長者日法令及祈祷文

24/7/2021

0 评论

 
Picture
​Prot. N. 757/21/1
宗座聖赦院
第一屆世界祖父母及長者日
​
法令
宗座聖赦院為增進信友的虔敬,並為人靈的得救,憑藉蒙天主召選的教 宗方濟各所授予之權柄,應允平信徒及家庭和生命部部長──羅馬天主 教凱文・若瑟・法雷爾樞機的請求,在教宗欽定為首屆世界祖父母及長者日的 7 月第四主日,依照慣常的條件〔領受和好聖事、在彌撒中恭領聖體,並為教宗的意向祈禱〕,惠然自教會天上的寶庫,頒賜全大赦予基於真心懺悔和愛德,於 2021 年 7 月 25 日、首屆世界祖父母 及長者日,親身參與教宗在梵蒂岡宗座大殿主持的隆重典禮或世界各 地舉行的相關慶典的祖父母、長者及所有信友;本大赦亦可讓予煉獄的靈魂。

本聖赦院於同日亦頒賜全大赦予那些以親身或透過視訊方式,奉獻時間去悉心探望他們有需要或有困難(如患病、被遺棄、殘障或類似狀況)的年長弟兄姊妹們的眾信友。

無法出門參禮的患病長者,以及所有因重大理由不能外出者,若決意 擺脫一切罪惡及盡快滿全以上三個慣常條件,在心靈上共襄盛舉,尤 其透過電視或電台,甚或新的社交媒體,收聽教宗的訓勉和收看慶典, 並將自己的祈禱和生活上的困苦,奉獻給慈悲的天主,亦能獲得全大 赦。

因此,為更方便信眾憑著掌握天國鑰匙的教會,接受天主的寬恕,本聖赦院懇請獲授聽告解權力的司鐸們,本著牧靈上的愛德,以慷慨的精神,隨時施行修和聖事。

本法令對首屆祖父母及長者日具有效力,與此法令相牴觸之任何措施,一概無效。

於羅馬宗座聖赦院
主曆 2021年5月13日 耶穌升天節

聖赦院院長──皮亞琴扎樞機 (Mauro Card. Piacenza)
     副院長──克尼基爾 (Krzysztof Nykiel)

(台灣地區主教團與香港教區合譯)
​

世界祖父母和長者日祈禱文
​

(每年七月第四個主日,接近「聖雅敬及聖安納」紀念日)
        主啊,我感謝祢,感謝祢與我同在的慰藉。在孤寂的 時候,祢是我的盼望,我的信心。從年輕起,祢就是我的磐石,我的保障。

        我感謝祢,賜我美滿的家庭,得享松柏之壽。為生命中經歷過的種種喜悅和困苦,為已經實現及有待完成的夢 想,我感謝祢!

        上主,我感謝祢,召喚我到達這個生命結出美果的時刻。上主,請豐厚我的信德,使我成為祢和平的工具;教導我擁抱比我更痛苦的人,永遠懷抱夢想,並向後代子孫傳述祢的奇能異事。

        求祢保護並引領教宗方濟各和祢的教會,使福音真光 遍及寰宇,達於地極。

        上主,求祢派遣祢的聖神來更新世界,使瘟疫得以消退,戰亂得以平息,憂苦的人得到安慰。

        主啊,在此風燭垂暮之年,請扶持我,幫助我充實地活出祢所賜予的每個時刻,並確信祢天天都與我在一起, 直到生命的終結。 阿們。

臺灣地區主教團禮儀委員會 譯
0 评论

教宗方济各第一届世界祖父母及长者日文告

24/7/2021

0 评论

 
Picture
教宗方济各
第一届世界祖父母及长者日文告
​

(2021 年 7 月 25 日)
「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
亲爱的祖父母们、
亲爱的年长的朋友们:


「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玛廿八 20):这是主升天前向祂的门徒们所作的承诺。亲爱的祖父、祖母,这也是祂今天要对你重复的话。在这第一届世界祖父母及长者日,「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也是我作为罗马主教和一个像你一样的长者,要传递给你们的话:整个教会都在亲近你──应该说:亲近我们──关心你、爱你,也不想让你孤单。

我很清楚你是在一个艰难的时刻收到这份文告:疫情就像无从预料的暴风一样,突然侵袭我们;这对每个人都是一场考验,但对我们长者却更是如此。我们中有很多人生病,有些人过世,或经历了配偶或挚爱的死亡,不少人被迫要独处,长期被孤立。

上主知道我们在这段时间里所经历的各种苦楚。祂亲近那些遭受排挤而受苦的人们。我们的孤单在疫情期间更是煎熬,上主也感同身受。相传,耶稣的祖父圣若亚敬因为没有小孩,于是感觉自 己跟周遭的人都有距离感;他的人生──跟他的妻子亚纳的人生一样──被看作一无是处。于是上主派遣天使安慰他。当他在城门外黯然神伤之时,上主的一位使者向他显现,说:「若亚敬,若亚敬!上主俯听了你持续的祈祷。」1 乔托在他的一幅著名壁画中,2 似乎将这个场景设定在夜晚,一如往常的一个失眠夜晚,充满了我们许多人已经习以为常的回忆、担忧和渴望。

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时刻,就像疫情中的这几个月里,上主仍然持续派遣天使们来安慰我们寂寞的心情,并提醒我们:「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祂向你说,向我说,向所有的人说。在长期的孤立与社交生活缓慢地恢复之后,这就是我想在今年首次庆祝这个日子的意义:愿每位祖父、每位祖母、每位长者,尤其是我们中最孤独的,都能迎接天使的拜访!

这些天使带有的面容,有时候会是孙儿孙女的、其它家族成员的、老朋友的,或是我们在这艰难时刻所遇到的人的。我们在这段时间,懂得拥抱与拜访对我们有多么地重要,而让我难过的是,在某些地方,这仍然是奢望!

然而,上主从不让我们的生命缺乏祂的圣言,因此祂也透过圣言来派遣祂的使者。我们每天都要读一段福音,用圣咏来祈祷,翻阅先知书!我们会继续被天主的信实打动。圣经会帮助我们了解,上主在我今天的生活中要求的是什么。其实,在一天当中的每个时辰(参阅:玛廿 1~16),在生命之中的每个季节,祂都一直在派遣工人前往祂的葡萄园。我本人可以作证:当我在一个可以说是退休的年纪,已经不觉得自己能有什么新的作为时,我却蒙召成为了罗马的主教。上主总是与我们亲近,总是如此,祂透过崭新的邀请、崭新的话语、崭新的安慰,总是与我们亲近。你们知道上主是永世长存的,祂永不退休,从来不会。

在玛窦福音中,耶稣对宗徒们说:「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授洗,教训他们遵守我所吩咐你 们的一切。看!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玛廿八 19~20)。今天,这段话也同样传达给我们,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召叫:守护我们的根源,把信仰传递给年轻人,并关心幼儿。各位要想一想:现在这个年纪,我们的召叫是什么?守护我们的根源,把信仰传递给年轻人,关心幼儿。这一点,你们不可忘记。

不论你现在几岁、是否仍在工作,或是孤身一人或有家庭,或在年轻时当祖父母或者以后才为人祖父母,不论你是独立生活还是需要人照顾,这一切都无关紧要。因为宣讲福音、将传统延续给孙儿、孙女,这两个任务都是没有退休年纪的。你要起身,更要走出自我,去做些不同的事情。

在这历史性的关键时刻,你也有一个新的召叫。你可能会想:这怎么可能?我已经没有体力,也没办法再做什么了。我都已经这么习惯现在的生活了,又怎么能做不同的事情?家人都已经让我这么担心了,我又怎么可能去为穷人贡献一己之力?我连自己住的地方都出不去,还怎么去扩展视野?我的孤独不就是个沉重的担子吗?你们有多少人问过这个问题:我的孤独不就是个沉重的担子吗?耶稣自己就曾经听过尼苛德摩问了这样的问题:「人已年老,怎样能重生呢?」(若三 4)。主回答道,这是有可能的,只要我们将自己的心向圣神的工作开放──祂的风随意思吹。圣神有自由去祂愿意去的地方,做祂愿意做的事情。

正如我曾多次提及的,这世界经历过现在的危机之后,不会保持原状,不是更好就是更差。「但愿这不是另一个我们没有从中汲取教训的历史惨剧。但愿我们不要忘记那些因医疗系统逐年崩塌,导致呼吸器数量不足,而在疫情中死去的长者。但愿这深沉的悲痛没有白费,而推动我们向前迈进,投入新的生活,并重新发现我们彼此需要、彼此亏欠,好使人类大家庭同心合力,重获新生」(《众位弟兄》,35)。没有人能自己拯救自己。我们都互相亏欠。我们都是弟兄姊妹。

有鉴于此,我想跟你说:在兄弟情谊与人际友爱之中,需要有你 一起建立明天的世界:在风平浪静之后──我们与子孙们──一同生活的世界。「我们必须积极投入更新和支持受创的社会」(《众位弟兄》,77)。在支撑这座新建筑物的支柱中,有三大支柱是你比谁都更能帮忙竖立起来的。它们分别是梦想、记忆和祈祷。上主的亲近会恩赐我们所需要的力量,即使是最体弱多病的,都能在梦想、记忆和祈祷的道路上踏上一段新的旅程。

岳厄尔先知曾经说过这样的许诺:「你们的老人要看梦境,你们的青年要见神视」(岳三 1)。世界的未来,就取决于长者和青年之间的盟约。如果不是青年,谁又能担起长者的梦想,使之成真?但若要有所实现,我们就必须继续做梦。我们的正义之梦、和平之梦、精诚团结之梦,都可以让我们的青年得以拥有崭新的视野;如此,我们便可以一同打造未来。你必须作见证,让人知道在艰困的考验中,还是可以有焕然一新的事物。我相信你的人生已经不是第一次经历困难,而你也都安然度过了。现在,你要从这些经验中学习,度过现在的难关。

因此,我们的梦想都与记忆交织着。当我想到战争的痛苦能使年轻人学习到和平的价值,这多么宝贵。你若经历过战争的痛苦,就必须将这个讯息传递下去。守住记忆,是每位长者真正的使命:守住记忆,并传递给他人。在纳粹大屠杀中幸存的埃迪特‧布鲁克曾说:「哪怕只为光照一个人的良心,就算记住那些曾发生过和仍在发生的事情,甚至守住记忆会带来痛苦,这都是值得的。对我而言,记忆就是生活。」3 我也想到了我自己的祖父母,以及你们当中有人曾经移居国外,知道离开家乡是多么艰难的事。直到今天,有许多人仍然为了寻求将来而离开故土,其中有些人可能还在我们身边照顾着我们。这样的记忆有助于建造一个更符合人性、更互相接纳的世界。然而,若是没有记忆,我们将无从建造;没有地基,也就无法建筑房子。永远无法。而生命的根基,就是记忆。

最后,是祈祷。我的前任──教宗本笃,是一位有圣德的长者,一直在持续地为教会祈祷、工作,他曾说:「长者的祈祷可以守 护世界,而且可能比许多狂热的活动还更有效力。」4 这是他在任期的最后所说的话。非常地美。你的祈祷是很珍贵的资源:是教会与世界都迫切需要的深呼吸(参阅:《福音的喜乐》,262)。尤其在人类大家庭的这个艰巨时刻,当我们同舟共济,航行于疫情的狂风巨浪之中,你为世界、为教会的祈祷,有着莫大的价值:它开导我们,让我们能宁静地相信,马上就要靠岸了。

亲爱的祖父、亲爱的祖母,在这篇文告的结尾,我想跟你介绍一位真福的例子:富高神父──他很快就要成为圣人。作为阿尔及利亚的一位隐修士,他曾表明「自己的愿望:成为每一个人的弟兄」(《众位弟兄》,287)。他的生命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自己的旷野中孤身一人,还是可以为全世界的穷人代祷,可以真正地成为一个众人的弟兄、众人的姊妹。

通过他的榜样,我祈求上主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开阔自己的心胸,能够对穷人的痛苦有所知觉,并为他们的需要代祷。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向众人──特别向年轻人──传述今天所听到的安慰:「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要勇往直前,并鼓起勇气!愿天主降福你们。

教宗方济各
罗马,拉特朗圣若望大殿

2021 年 5 月 31 日,圣母访亲节

(台湾地区主教团 恭译)
—————————————————--
1 该情节记载于雅各原始福音书。
2 本图像已被选为世界祖父母及长者日之标志。
3 记忆就是生活,写作即为呼吸。《罗马观察报》,2021 年 1 月 26 日。
4 访问「寿比南山养老院」(Viva gli Anziani),2012 年 11 月 2 日。
0 评论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乙):眾人吃了,還有剩餘

24/7/2021

0 评论

 
列下4:42-44      詠145:10-11,15-16,17-18      弗4:1-6      若6:1-15
Picture
        教會在禮儀年對福音的安排中,三部對觀福音都各占一年,被稱為瑪竇年、路加年和馬爾谷年。而今年是馬爾谷年,所以我們主日聽到的福音都是來自馬爾谷福音。而若望福音被安排在每年不同的特殊禮儀時期。因此如果你每主日都進教堂參與彌撒的話,每三年就可以把整個四部福音聽一篇。由於馬爾谷福音比較短,從本主日到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的五個主日當中的福音都取自若望福音第六章。若望福音這一章的內容也是教會信仰核心的一部分,因為這一章中都是關於聖體聖事的預像或教導。

        今天福音中“五餅二魚”的奇跡是我們大家都很熟悉耶穌所行的奇跡之一。福音中耶穌用一個兒童的五個餅和兩條魚使五千多人吃跑,還剩了十二筐(若6:9-13)。同樣我們回到今天的第一篇讀經,列王紀中也記載了厄里叟先知在基耳加耳也用一個從巴耳沙里沙人帶來的十二個大麥餅和一些新麥穗,使一百人吃飽了,且還有剩餘的(列下4:42-43)。因此,我們就不難明白福音中的那些人在看到耶穌所行的神跡後為什麼會說“這人確實就是那要來到世界上的先知(若6:14)。”

        不管是列王紀中厄里叟先知的奇跡,還是福音中耶穌增餅的奇跡,都反映了今天答唱詠所揭示的主題:當眾生仰望上主時,上主必會伸出雙手滿足眾生的需求(詠145:15-16)。當眾人都因同一目的投奔到天主台前時,自然就形成了一個團體,天主也自會照料一切。正如今天的福音中,因為耶穌在那些需要被治癒的患病者身上行了神跡,治癒了他們。從而大批的群眾跟隨著祂,來到了祂和宗徒們休息的地方。這些人並沒有向耶穌要求食物,但是耶穌卻看到了他們的需求。所以祂先是詢問宗徒們怎麼為群眾準備食物,而後命宗徒們讓大家都坐下,最後將一個小孩子的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祝福了分給眾人吃(若6:2-11)。從始至終,都是耶穌主動照料他們的神形需要。當然,為了滿足他們的需求,也需要每個人與祂合作,那就是“信德的服從”。只要相信並服從祂的引導,這一切就能完成。

        我們聚在一起舉行感恩聖祭,不但是為聆聽上主的聖言,更是為分享祂藉著感恩聖祭賜給我們的身體。借著分享同一的聖體聖事,主基督進入到我們每一個的身上和生命之中。就如今天彌撒第二篇讀經中,聖保祿宗徒給厄弗所人的書信所說的一樣,因著分享同一個身體和同一個聖神,我們也有同一的希望、一個主、一個信德、一個洗禮和一個天主(弗4:4-6)。

        讓我們祈求主耶穌,在分享了祂的體血後也能發現別人的需要,從而為他人帶去同一的希望、同一個洗禮和時刻照料我們的同一個天主。
0 评论
<<上一篇

    扫码加博主微信

    Picture

    博客檔案

    三月 2023
    二月 2023
    一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博客分類

    全部
    【主日分享】
    【宗座文献】
    【心随意动】
    【祈祷▪敬礼】
    【统计数据】

    RSS订阅

    Picture
Powered by 通过可定制的模板创建自己独特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