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居
  • 主頁Home
  • 相冊Album
  • 博客Blog

常年期第廿六主日:包容他人,远离罪恶

28/9/2018

0 评论

 
戶11:25-29      詠19:8,10,12,13-14      雅5:1-6      谷9:38-43,45,47-48
        今天弥撒的读经一和福音的前半部分遥相呼应。在读经一的户籍纪中,有人因天主的神能说话,有个少年跑来向梅瑟告状,梅瑟的徒弟若苏厄认为梅瑟应该制止他们。然而梅瑟却指责若苏厄是因为嫉妒,所以才想制止这些人(户11:25-29)。在福音中,若望也向耶稣邀功说,有人因耶稣的名在驱魔,所以他们禁止了那人。耶稣却告诉宗徒们:“不要禁止他……,因为谁不反对我们,就是倾向我们(谷9:38-40)。”若苏厄和若望虽然分别是梅瑟和耶稣的爱徒,但是他们自己无法做到的事也不愿意看到别人比他们强。在读经一中,天主的神能并没有降到若苏厄身上,所以他嫉妒别人不是梅瑟的徒弟,却能和梅瑟一样出神说话。在福音中也一样,宗徒们无法驱除魔鬼(谷9:18),但他们也不想看到有人因耶稣的名驱魔。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一样,在某个时候或者某些事情上,我们不想看到别人比自己优秀或者别人做了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时就会有不公平的念头产生。比如在幼稚园,总会有小朋友给老师告状:老师,小明没按您的要求去做;老师,小红偷吃饼干了;老师,小林给我取外号(nickname),等等。其实告诉老师这些只不过是想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已,并不是真的在意他们是否做错。如果小红偷吃饼干时给自己分一块可能也就不告诉老师了。当然小朋友是这样,成年人又何尝不是呢?我们总喜欢指责别人,却不愿意反省自己。

        今天福音的后半部分,耶稣指出因耶稣之名行的善,必会得到赏报;但是谁若引领信众跌倒,也必受重罚。同时耶稣指出,身体残疾进入生命比身体健全进入死亡要好。耶稣的话看上去非常严厉,但祂只是告诉我们:当生命与死亡、祝福与诅咒摆在面前时,只有选择生命才能生存(申30:19)。所有妨碍选择生命的东西,就要忍痛割爱,必须放弃。因为只有放弃罪恶的生活,放弃使我们陷入罪恶的环境时,才能进入生命。可怕的是,有时候我们总会跟着魔鬼的诱惑前行。就如今天第二篇读经当中,圣雅各伯宗徒指出的,人们总会因为一些外在的物质而陷入不义当中(雅5:4-6)。

        因此今天的弥撒读经告诉我们,要弃绝生活中内外的诱惑,才能进入生命。读经一和福音前半部分指出,不要让来自自我内在的诱惑——即嫉妒捆住自己;而读经二和福音后半段则强调,要远离来自外在的诱惑——即引我们犯罪的事物。当一个人从内包容他人,从外远离罪恶时,那天主的爱一定会在他身上彰显出来。

        所以让我们祈求主耶稣,使我们做一个接纳他人,躲避罪恶的人,从而能够在生活中彰显天主的光荣!
0 评论

教宗方济各致中国天主教信友及普世教会文告

27/9/2018

0 评论

 
《教宗方济各致中国天主教信友及普世教会文告》
 “ 他的慈爱直到永恒,他的忠信世世长存 ” (圣咏100:5)
        在中国教会内最亲爱的主教弟兄、司铎、度奉献生活者及全体教友,让我们感谢上主,因为祂 的慈爱直到永恒,并承认“祂造成了我们,我们非祂莫属,是祂的子民,是祂牧场的羊群!” (圣咏 100:3)。 此刻,在我的心灵深处回响起我可敬的前任教宗在 2007年 5月 27日的信中劝勉你们的话:“在 中国的天主教会啊,妳这个在那跋涉于历史中的亿万人民中生活和工作的小小羊群,耶稣的话对你 是何等鼓舞和具挑战性:‘你们小小的羊群,不要害怕!因为你们的父喜欢把天国赐给你们’(路12:32)。[…]因此,‘你们的光也当在人前照耀,好使他们看见你们的善行,光荣你们在天之父’(玛 5:16)” (教宗本笃十六世《 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天主教主教、司铎、度奉献生活者、教友 》,2007年 5月 27日,第五节。)。

1. 近期,针对目前在中国的天主教团体,尤其是针对它的未来,流传着许多彼此相反的声音。 我知道这些纷乱的意见和看法会导致不少的混乱,会在许多人内心引发反面的情绪。对某些人而言, 会产生疑问和困惑;而对另一些人而言,则有如同被圣座抛弃的感觉,与此同时,会对因为忠于伯 多禄继承人而承受苦难的价值提出令人苦恼的问题;相反,对许多人而言,积极的等待和反思激发了 对更加宁静未来的希望,以便在中国土地上做出富有成效的信仰见证。 这种局势的到来, 特别突显有关圣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临时性协议,正如你们所知,前 几天在北京签署了此协议。在对中国教会生活富有意义的紧要关头,我首先想藉此简短文告向你们 确保我在日常祈祷中纪念你们,并想和你们分享我的内心感受。 此感受是对天主的感谢和对你们由衷的敬佩之情,即整个教会对你们的敬佩之情:即使当某些 事件对你们特别地不利和困难时,你们依然表现出你们的忠贞、在考验中的坚定和对天主上智安排 毫不动摇的信心。 这种痛苦的经历是属于中国教会和在世上旅居的所有天主子民的灵性宝藏。我向你们保证,天 主正是通过试炼的熔炉,定会用他的安慰充满我们的心, 并为我们准备一份更大的喜乐。我们确信 圣咏 126章中所说的:“那含泪播种的人,必含笑获享收成”! (第 5节) 因此,让我们持续注视许多教友和牧者的芳表,他们毫不犹豫地为福音的传播而奉献他们“美 好的见证”(参阅弟前 6:13),直至牺牲生命。他们被认为是天主的真正朋友。

2. 对我而言,我总认为中国是一个富饶而具备契机之地,中国人民是文化和智慧极珍贵宝藏的 工匠与守护者,耐得住逆境并结合不同特点而变得精炼,并非偶然,自古以来它就接触了基督的信 息。正如非常敏锐的耶稣会士神父利玛窦所说的,让我们挑战彼此信任的美德:“交友之先宜察,交 友之后宜信” (利玛窦:《 交友论 》,7)。 这也是我的信念:只有借着对话的实践,才能真实和富有成效的相遇,即意味着彼此认识,彼 此尊重并彼此“同行”,以便建设更加和谐的共同未来。 把临时性协议放置在这个互信的轨迹中。此协议体现了圣座与中国政府当局漫长而复杂的双方 对话的果实,由圣若望保禄二世教宗开启,接着由本笃十六世教宗继续。藉此历程,圣座自始至终 不为别的,而旨在实现教会自身的牧灵目标,即支持和推动福传事业, 并实现和保持在中国的天主教 团体的圆满与有形可见的合一。 关于本协议的价值及其目标,我想向你们提出一些反思,并为你们提供某些牧灵的灵性提示, 以便在此新阶段走我们被要求遵循的路途。 在此谈及的是一个路途,就如上边所谈及的一样,它“需要时日及双方的善意” (教宗本笃十六 世《 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天主教主教、司铎、度奉献生活者、教友 》,2007年 5月 27日,第四号), 但对教会而言,不管在中国内外,不仅仅是关系到合乎人性的价值,却也关系到回应灵性的召叫: 走出自我,以拥抱“今天人的喜乐与希望、忧愁与悲痛,特别是穷人和所有那些遭受痛苦人的” (梵二 文献« 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 »第 1 节),并拥抱天主托付的目前挑战。因此,是一个在历史路径 上做为旅居者的教会召叫,首先要相信天主及祂的许诺,正如亚巴郎和我们信仰内的父辈们所做的 那样。 亚巴郎被天主召叫,他以服从前往接受一个作为产业的陌生之地,而不知道在他面前将开始的 道路。如果亚巴郎在离开自己的土地之前要求先具备完美的社会和政治条件,也许他将永不会动身。 相反地,他信靠天主,并依照祂的话,离开了自己的家和自身的安全。不是因为历史的改变让他信 赖天主,而是他纯洁的信德带来了历史的改变。事实上,信德“是所希望之事的担保,是未见之事的 确证。因这信德,先人们都曾得了褒扬” (希伯来书 11:1-2)。

3. 作为伯多禄的继承人,我想在这信仰中坚定你们(参阅路 22:32):在亚巴郎的信德内,在童 贞玛利亚的信德内,在你们所接受的信仰内,邀请你们对历史的主宰者和对教会针对祂的旨意所完 成的分辨总是抱以更大的信心。让我们呼求圣神的恩赐,以便光照我们的思想并温暖我们的心,也 帮助我们明了祂要领我们到何处,克服难免的迷失时刻,并且有力量果断地继续在我们面前所展开 的道路上前行。 正是为支持和推动在中国的福音传播及重建教会圆满与有形可见的共融,首先面对主教的任命 问题是最重要的。众所周知,不幸的是,在中国的教会的近期历史被高度紧张、创伤和分裂留下了 令人悲痛的印痕,问题尤其集中于作为教会纯正信仰的守护者和共融的保证者主教们身上。

在过去,当有人自认为也可以决定教会团体内部生活,并且超越了国家合法权限而对教会直接 控制时,在中国的教会就出现了秘密状态的现象。需要强调的是,这种经历不属于教会生活的常态,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当迫切渴望维护自身信仰的完整性时,牧者和信友们才这样做” (教宗本笃十六 世《 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天主教主教、司铎、度奉献生活者、教友 》,2007年 5月 27日,第八号)。 我想让你们知道,自从我被托付伯多禄牧职以来,就体会到中国教友真诚地渴望在与伯多禄继 承人及与普世教会保持圆满共融的情况下活出自己的信仰,为此我感到莫大的慰藉。与伯多禄继承 人共融是“对主教们和众教友,一个永恒可见的原则和团结的基础” (梵二文献« 教会宪章 »第 23 节)。 通过这些年来的许多具体的标记和见证,这份愿望到达我前,甚至也包括那些由于自身软弱及错误, 但也有不少次是由于周围环境的强大和不当的外在压力,而伤害了教会共融的主教们的。 因此,在仔细研究了每一个别情况并聆听不同的意见之后,我做了大量的反思和祈祷,为寻求 在中国的教会的真正益处。最后,我在上主面前以平静的判断,继续我前任教宗们的方向,我决定 对余下的七位没有教宗任命而接受祝圣的 “官方”主教给予和好,在免除所有他们相关的教会法典的 处罚后,重新接纳他们到教会圆满的共融中。与此同时,我要求他们,藉具体与有形可见的行为来 表达与宗座及遍布全球的教会所恢复的合一,即使在困难中他们仍应保持忠贞。

4. 在我第六年的教宗任期中,就将起初的步伐放置在天主仁慈大爱的标记下,我邀请所有的中 国天主教信友成为和好的工匠,以不断更新的宗徒热忱记住圣保禄的话:“祂曾藉基督使我们与祂和 好,并将这和好的职务赐给了我们” (格林多后书 5:18)。 事实上,如同我在慈悲特殊禧年闭幕时所写的,“没有任何法律或规律可以阻止天主去拥抱祂 的儿子;他明认自己曾经走上歧途,但现在决定改过自新。只停留在法律层面,就等同低估了信仰, 以及天主的慈悲。[…]包括在情况复杂的个案中,更易诱使人只按法律衍生的公义来判断;我们应该 要相信从天主恩宠源源不断涌出的力量” (教宗方济各: 《慈悲的主与可怜的罪人》宗座牧函,2016年 11月20日,11)。 在这种精神中,并在已做的决定下,我们可以开始一个新的历程,我们希望这将有助于医治过 去的创伤,重新恢复所有中国信友的圆满共融,并开始一个更加兄弟般的合作阶段,以更新的责任 感承担传播福音的使命。实际上,教会的存在是为了见证耶稣基督、天父的宽恕和祂救援的爱。

5. 与中国当局签订的临时性协议,尽管只是限定于某些教会生活方面,并有必要更加完善,但 它也能为谱写这新的中国教会篇章而做其贡献。此协议首次引入中国当局和圣座之间的持久合作因 素,以希望能为天主教团体保障良好的牧者。 在此背景下,圣座有意彻底做到属于自己的部分,但是你们主教、司铎、度奉献生活者及平信 徒也一样,也拥有一个重要的角色:一起寻找在教会内能承担复杂而重要的主教牧职服务的良好候 选人。事实上,不是任命有关掌管宗教问题的官员,而是任命合乎耶稣心意的真正牧者,努力慷慨 地为天主子民,尤其为最贫穷者及最弱小者服务,并奉上主的话为至宝:“谁若愿意在你们中间成为 大的,就当作你们的仆役;谁若愿意在你们中间为首,就当作众人的奴仆” (马尔谷10:43-44)。 在此方面,协议显然不是别的,而是一个工具,不能独自解决所有存在的问题。相反,假如不 伴随着更新个人态度和教会行为的积极努力,那将是无效力和无果的。

6. 在牧灵层面,在中国的教会团体被召合而为一,以克服过去的分裂在众多牧者和教友们心中 所造成的和正在造成的许多痛苦。所有信友,不分彼此,现在一起表现和好与共融的行为。为此, 让我们将圣十字若望的告诫视为珍宝:“在生命的末刻,我们将在爱上受审判” (圣十字若望:《 光和 爱的言语 》1:57)。 在社会和政治层面,中国教友应是良善的公民,根据自己的能力,充分热爱他们的祖国并以义 务和诚实服务自己的国家。在道德层面,他们应该明白许多同胞期待他们以更高的标准为公益及整 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服务。尤其是教友,应知道如何提供先知性和建设性的贡献, 这些应是他们在天 主的国度内从自己的信仰里提取的。这可能也要求他们困难地说出批评的话语,不是无益的反对, 而是为建设一个更加公正、更加人性化及更尊重个人尊严的社会。

7. 我想对你们所有人,敬爱的主教弟兄、司铎及度奉献生活者说:“你们要兴高采烈地侍奉上主” (圣咏100,2)!我们要承认我们是服务于天主子民的基督门徒。让我们活出牧灵的爱德,以它作为我 们使命的指南针。让我们克服过去的对立和个人利益的追求;让我们照顾好教友,将他们的喜乐和痛苦视为己有。让我们谦卑地致力于修好与合一。正如梵二所指示的那样,让我们以活力和热忱继 续福传之旅。 我以深情向你们所有人重复:“许多司铎、修道者和平信徒的善表触动我们---他们致力宣讲福音, 并以极大的忠诚事主事人。许多时候,他们要冒着生命危险,而且必须牺牲安逸的生活。他们的见 证提醒我们,教会需要的并非官僚及公务人员,而是热心的传教士,热衷于传递真实的生命。圣人 令我们惊欢讶异,因为他们藉其生活召叫我们舍弃死气沉沉、冷漠麻木的庸碌生活” (教宗方济各:《 你们要欢喜踊跃 》宗座劝谕,2018年3月19日,138)。 我以坚定的信念邀请你们,当圣神要求我们向前迈进时,你们应祈求不再迟疑的恩宠:“祈求上 主赐我们使徒的勇气,与人分享福音,拒绝让我们的基督徒生活变得过气陈旧。在任何情况下,让 圣神帮助我们从复活基督的角度审视历史。如此,教会不但不会疲惫无力,反而勇往直前去拥抱主 带来的惊喜” (教宗方济各:《 你们要欢喜踊跃 》宗座劝谕,2018年3月19日,139)。

8. 今年整个教会庆祝以青年为主题的世界主教会议,我想特别对你们中国的青年教友们说:请 你们迈向上主的殿门,以“吟咏赞美诗,向祂致谢,赞美祂的圣名!” (圣咏100:4)。我要求你们以由 于恩宠而接受的个人能力,并以你们的活泼信德,为建设你们的祖国未来而合作。我劝勉你们用你 们的热情将福音的喜乐带给所有的人。 请你们准备好接受天主圣神的安全带领,祂指引今日的世界走向修好与和平的道路。即便好像上 主向你们要求一份超过你们力量的重大责任时,也请你们让恩宠的更新力量给你们带来惊喜。请不 要害怕听从圣神的声音,它向你们要求兄弟友情、会面、对话的能力和服务的精神, 即使你们在过 去与最近遭受了许多痛苦的经历,并且伤口依然未合。 请你们敞开心扉与思想,以辨识天主的仁慈计划,需要克服个人的偏见、团体之间及群体之间的 对立,在会晤的真正文化光照下,开启一个勇敢与兄弟般的旅程。 当今有许多诱惑:世俗成功的骄傲,自我肯定的封闭,将物质的东西置于首位而好像天主不存在。 你们应逆流而上并在主内保持坚定:“只有祂是善的”,只有“祂的慈爱直到永远”,只有祂的忠信“世 世代代”常存(圣咏100:5)。

9. 亲爱的普世教会的兄弟姊妹们,我们所有人都被召从我们这个时代的迹象中,认识到今日在中 国教会生活内所发生的事。我们具有一项重要的任务:以虔诚的祈祷和兄弟般的情谊伴随着中国的 我们的兄弟姊妹们。事实上,他们应感到在目前向他们展开的旅程中,他们并不孤独。因为他们是 教会活生生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接纳并支持他们:“看,兄弟们同居共处,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圣咏 133,1)!” 在世界各地的每个天主教会地方团体都应致力于利用并接纳中国教友自身的灵性和文化珍宝。 已经到时候了,我们可一起品尝在古时的“中国”所播种的福音纯正果实,也可向主耶稣基督高唱被 真正的中国特点所丰富的信仰和感恩之歌。

10. 在此,我怀着敬意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再次提出邀请,希望他们以信任、勇气及远见 继续长期以来所进行的对话。我想确保,圣座会继续真诚地工作,以增进与中国人民真正的友谊。 圣座与中国政府目前的接触已表现出对克服过去和最近的对立有益,在共同的信念下谱写更宁 静和具体合作的篇章, 因为“误解对中国政府及在中国的天主教会都没有好处” (教宗本笃十六世《 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天主教主教、司铎、度奉献生活者、教友 》,2007年5月27日,第四节。)。 如此,中国和宗座都被历史召叫,以完成一项艰巨但引人入胜的任务,为在中国土地上的教会 团体正常而和谐的发展,双方更要积极地行动;努力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保证对人性,也包 括对宗教领域的更大尊重。具体地努力维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并在各国人民间建立和平与兄弟博爱 的未来。 在中国很重要的是,即便在地方层面,教会团体负责人与民政当局之间的关系也应不断地富有 成果,通过坦诚对话和无偏见的聆听,可以克服彼此敌对的态度。在政府地方当局和教会地方当局 ——主教、神父、会长——之间需要学习一种简单而日常协作的新方式。以此方式,在信友的合法 期待与属于地方当局可做的决定保持和谐的情况下,能保障正常牧灵活动的进行。 这将帮助人们理解,在中国的教会不是中国历史的局外者,也不要求任何特权。在与民政当局 对话中,在中国的教会的唯一目标是“建立以互相尊重及彼此深入认识为基础的关系” (教宗本笃十六世《 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天主教主教、司铎、度奉献生活者、教友 》,2007年5月27日,第四 节。)。

11. 以整个教会的名义我向主祈求和平的恩赐,同时邀请你们所有人同我一起呼求童贞玛利亚母亲的保护:

天上之母,请聆听你子女们谦卑呼求你名的声音。
希望之贞女,我们将在中国高贵之地内信友的旅程托付给你。求你将祈求你信友们的苦 难和艰辛、肯求及期待呈献给历史的主,啊,天上母后!
教会之母,我们将家庭及我们团体的现在与未来奉献给你。请在兄弟修好中,并在为赞 美你圣名的穷人服务中守护、支持它们,啊,天上母后!
忧苦者之慰,我们转向你,因为你是在考验中哭泣者的避难所。请看顾赞美你圣名的子 女们,使他们一同宣传福音。陪伴他们的脚步走向一个更具有兄弟情谊的世界,给每个 人带去宽恕的喜乐,啊,天上母后!
玛利亚,进教之佑,我们为了中国向你祈求祝福与和平的日子。阿门。
​

自梵蒂冈  二零一八年九月二十六日
教宗方济各
0 评论

常年期第廿五主日:想做最大的,就要做最小的

22/9/2018

0 评论

 
        今天的福音中耶稣再一次预言祂将被杀害,这和宗徒们认为的那个默西亚不相符。因为当时宗徒们和所有犹太人都认为默西亚应该是像达味王一样,可以将他们从罗马人的统治下解救出来,是救世主。而耶稣却一再提及祂将会被杀死,且由于上周对伯多禄的责斥,他们虽然不明白,却又不敢问(谷9:32)。所以他们干脆不再讨论这话题,反而转向他们自己,谁最大?当然这里的最大不是年龄大,而是指谁的地位最高。看上去他们有意谈论:如果耶稣正如祂自己所说的死了,那么宗徒之中谁该做领导来带领大家呢!耶稣问他们在争论什么时,他们却不敢回答(谷9:33-34)。

         其实很多的时候,我们就和宗徒们一样:逃避不合自己心意的事,而选择自己喜欢的去听、去说或去做,但这些并不能给自己带来什么益处。就如我上周说的,宗徒们跟随耶稣到处行神迹、显奇迹是多么风光的事,现在却一再说祂会被杀害。宗徒们不愿意听了,却争论起他们中谁的地位最高。他们自己不好意思回答耶稣的提问,但耶稣却明确地告诉他们:“谁如果想做最大的,就得做众人中最小的,并要做众人的仆役(谷9:35)。”对耶稣来说,做最大其实就是要服务他人。

        很多的时候,如果人一味地想强于别人的时候,骄傲和嫉妒就会使其变得不择手段。在创世纪当中,加音就因为弟弟亚伯爾的祭献获得了天主悦纳,因嫉妒而杀了其弟弟(创4:2-8)。在今天的第一篇读经中,我们听到恶人因为义人的义德就要加害义人。就如圣经所载:“恶人这样思想,真是荒谬,因为邪恶使他们丧失了理智(智2:21)。”很多人在生活中,有时候都会因为骄傲、嫉妒或邪恶而失去理智。今天第二篇读经中,圣雅各伯宗徒直言:“哪里有嫉妒和纷争,哪里就有扰乱,及种种恶行……你们嫉妒,如果不能获得,于是就要争斗,起来交战(雅3:16-4:2)。”

        耶稣教训宗徒们:想要做最大的,就要做最小的仆人。当然这也是耶稣对我们每一个人说的。小孩子在社会中最没有什么地位,也可以说是最需要保护和照顾的人。所以耶稣告诉我们,想做最大就要照顾和保护那些最需要照顾的人,而不是指手画脚地让别人都屈服在自己之下。这可能是我们今天最需要反省的,因为我们常常想比别人优越,却忽略了服务没有自己优越的人。

        让我们祈求主耶稣,不要使我们陷入虚荣和嫉妒之中,而常能看到自己身边的“小孩子”,从而去接纳并服务他们!
0 评论

常年期第廿四主日:相信且跟随耶稣

14/9/2018

0 评论

 
        刚才弥撒的福音中,耶稣问宗徒们祂是谁。当伯多禄代表其他宗徒回答了祂是默西亚后,耶稣教导宗徒们说:人子必须受苦,且会被杀害。今天所读的福音是马尔谷记载的一个转折点。在之前的福音中,我们听到耶稣带领宗徒们到处治病救人、驱魔赶鬼,可以说是风光无限。宗徒们跟着耶稣也感觉信心满满,很是威风。但是自今天之后,我们就会听到更多关于跟随耶稣的要求,甚至是关于耶稣受苦、死亡的教导。

        耶稣对跟随祂的人时不时地会泼点冷水。上个月主日的福音关于“生命之粮”的论述中,祂告诉跟随祂的人:以色列的祖先虽然吃了天降玛纳,但还是死了;唯有吃了来自天主的生命的食粮,才不会死。而当人们都渴望得到永生不死的食粮时,祂却告诉所有听众:祂自己就是来自天上的生命之粮,所有人都必须吃祂的肉,喝祂血才能生存。这对跟随祂的人来说,真的很难接受,所以很多人都离开了祂。当然还有以伯多禄为首的宗徒们相信:唯有跟随耶稣,才能有永生(若6:24-69)。

        同样在今天的福音中也是。正如刚才上面提到的,宗徒们跟着耶稣正在春风得意时,耶稣问他们:你们说我是谁?不管为别人来说,耶稣是谁,但对宗徒来说,祂就是默西亚。可是耶稣却突然泼冷水说:祂必须受许多苦,且要被杀害(谷8:27-31)。这对正沉浸在喜乐与充满希望中的宗徒们来说是无法接受的。所以伯多禄作为宗徒之长,才将耶稣拉到一边“开始谏责”(谷8:32)。我们不知道伯多禄跟耶稣说了什么,但从耶稣接下来的态度可以确定,伯多禄的想法是不符合天主旨意的。所以耶稣不但责斥了伯多禄,同时也告诉其他的门徒:要想跟随主,就必须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谷8:33-34)。

        这也正是今天的我们面对的问题:不管别人怎么理解或者是认为耶稣是谁,重要的是为我们来说耶稣是谁?如果我们相信祂是救主,是人类的导师,那我们就必须跟随祂。而对每一位基督徒来说,这里没有如果,因为信仰告诉我们:祂的确是默西亚,天主子;而我们也只有相信,并且跟随祂的教导才能获得救恩。当然要跟随祂,就不得不向祂学习。学习祂爱自己周围所有的人,家人、朋友、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人;学习祂宽恕那些得罪或讨厌我们的人;也学习祂今天的教导: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即各自生活中的不如意、烦恼、痛苦,甚至是死亡。因为相信且跟随祂,不只是和祂一起分享在加利肋亚湖边的春风得意,还要和祂一起接受在耶路撒冷的苦难与死亡。

        所以,让我们祈求主耶稣,使自己在生活中不只是相信祂,更能常跟随祂的教导,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基督徒!
0 评论

耶稣在哪里

6/9/2018

0 评论

 
        几周前,就我曾收藏的一张图片发了篇小文。有几个人在读了拙文后问我,他们在图片中看不出什么,也找不到耶稣的面孔。在经过一番引导或者说是提醒后,也都找到了图片中基督的面容。当然就如我在文中所说,有人花了一些时间才找到,有人却一下子就看到了。因此,今天想就如何或者在哪里找到耶稣再与大家分享点自己的看法。

        在找那张积雪融化后的土地上耶稣的面容时,有时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距离,甚至半闭着眼睛才能看到。在生活中寻找耶稣,也需要不停地去尝试,从不同的地方、人群,甚至是万物中去发现祂。如果只是盯着一个点或者一个面的话,很多时候可能不如人意。就如我们常说的:教会是一个爱的团体,因为有天主的爱与教会同在。可在现实中,我们也常常会看到:教会有时也会令人失望,甚至感觉不到爱的存在,反而在教会以外的团体更具人情味。

        当然,教会中有天主的爱同在是肯定的,但有时候在教会之中会给人们带来伤害也不可否认。在喜乐、爱与平安中找到耶稣好像并不难,可是在冷落、纷争,甚至是被伤害中却很难体验到天主爱的临在。就如从2001年开始,各地教会不断爆出有关神职人员性侵未成年人的丑闻,很多人对教会失去了信任,甚至对信仰产生了怀疑。当我们自己信任的教会神父、主教的言行深深地伤害到自己时,信仰就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甚至放弃自己的信仰。当自己的信仰受到人为的冲击时,最需要明白的是:教会或者说我们的信仰焦点是耶稣,并不是人。当某些主教、神父给自己的信仰造成困惑时,更不能忘了自己信仰的中心——耶稣基督。所以耶稣才是我们最终的依靠,也是信仰的目标。

        耶稣基督在哪里呢?主耶稣在复活后曾对宗徒们说:“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玛28:20)” 祂如何天天同我们在一起呢?我想最明显的应该就是圣体圣事。因为在圣体圣事中,祂不但隐藏在面酒形中,藉着领受圣体,祂更住在我们内与我们分享祂的天主性。在受难前他也曾告诉宗徒们:凡你们对最小的兄弟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谁是最小的兄弟?耶稣也说得很清楚,就是我们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玛25:31-46)。
​
        所以说在教会内,藉着圣体圣事一定能找到耶稣;而在教会外,耶稣也隐藏在那些有需要的人身上,因为这些都是耶稣亲自说过祂天天临在于我们中间的方式。因此,在今日生活中,不管从内,或者从外都可以找到耶稣,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去寻找,或者说我们是否将寻找的焦点放在耶稣身上!如果我们真的愿意找到祂,且将自己信仰的中心放在耶稣上,而不是其他的人或事物上,那我们一定会发现祂的许诺:即祂确实天天和我们在一起!
0 评论

    扫码加博主微信

    Picture

    博客檔案

    三月 2023
    二月 2023
    一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博客分類

    全部
    【主日分享】
    【宗座文献】
    【心随意动】
    【祈祷▪敬礼】
    【统计数据】

    RSS订阅

    Picture
Powered by 通过可定制的模板创建自己独特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