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居
  • 主頁Home
  • 相冊Album
  • 博客Blog

将临期第一主日:你们要醒悟

28/11/2020

0 评论

 
依63:16-17,19;64:2-7      詠80:2-3,15-16,18-19      格前1:3-9      谷13:33-37
Picture
        今天是将临期的开始,也就是说教会又开始了一个新的礼仪年。一个礼仪年的结束和下一个礼仪年的开始总是有衔接之处。过去几周,我们听到耶稣在讲比喻说,要时时准备好迎接主的来临;而在进入新的礼仪年中,耶稣同样警告我们要时常醒悟着期待祂的来临。

        将临期顾名思义,就是“有所期待”或者“希望来临”的日子。所以在将临期内,我们特别地怀着希望期待祂的来临。一般认为这种期待有两层的意义:首先是为纪念耶稣基督二千多年前第一次降生成人进入到历史的时空当中,也就是为庆祝祂的诞生作好准备。另外一点就是要等待基督在末世光荣的第二次来临。其实,还可以有第三场意思,那就是期待耶稣基督每一天都临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今天的三篇读经也都揭示了基督的来临。

        在第一篇读经当中,依撒意亚先知呼求天主“冲破诸天降下”拯救祂的子民。以色列人虽然时常犯罪远离天主,但是他们仍相信上主是他们的天父,也必会拯救他们远离困苦与罪恶(依63:16,19)。在今天答唱咏的圣咏当中,也同样表达了天主一定会拯救他们(咏80:4)。读经二中,圣保禄宗徒在称赞了格林多教会的信德生活后,继续勉励他们:天主必会继续坚强他们的信德,使他们在主再度来临时“无瑕可指”(格前1:4-8)。

        今天弥撒的福音当中,耶稣警告祂的听众和所有人:要时常醒悟着准备迎接主的来临,因为没人知道祂什么时候要来(谷13:33-17)。可是今天这个世界,有些人很有意思,他们非常关心那日子的来临,甚至拿着圣经居然能准确的说出基督再来的明确日期。我就在想,他们难道在圣经当中没有看到耶稣说“至于那日子和那时刻,除了父以外,谁也不知道,连天上的天使和子都不知道”吗(谷13:32)?或者也没读过“父以自己的权柄所定的时候和日期,不是你们应当知道的(宗1:7)”。

        今天的福音只有四节,但耶稣提醒:你们“要醒悟”就出现了四次。可见这“醒悟”的重要性。当然,耶稣不是告诉我们不要睡眠,而是要我们依照祂的旨意生活。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依照基督的教导、意愿和精神来生活,那正如圣保禄宗徒在今天的书信中所说的:天主必定会坚固我们的信德,使我们忠信于天主,并依靠天主的恩宠度基督徒的生活。那样的话,对于基督的第二次突然来临就不再是一件值得惊恐的事,反而是一件应该怀着热切期盼的事情。
​
        所以在这将临期的开始,让我们祈求主耶稣赐给自己一颗“醒悟”的心,常常准备好迎接基督的再来;特别祈求祂每天都降临在我们的心中,不要让自己陷于罪恶而不能自拔。

0 评论

感恩節隨想

26/11/2020

0 评论

 
Picture
        一年一度的美國“感恩節”又到了。有人可能會好奇今年處在疫情重災區和選舉泥沼的美國人該感恩什麼呢?面對全球疫情的肆虐,我們身處澳大利亞,真是需要感恩。我相信,美國人民還是會一如既往地慶祝,他們也會找到自己在這一年當中值得感恩的事情。有時候我們很容易產生抱怨,卻不容易感恩。但是,當我們深入反省自己的時候,總會感覺到需要感恩的實在太多。
​
        記得2005年的感恩節,我當時還在美國。當其他學生都回家過感恩節了,而我自己在學校孤寂地面對要完成的論文卻有一種莫名的傷感。我當時打開電腦找到“感恩的淚”這首歌。當音箱中“感恩的淚,止不住地流……”伴著音樂響起時,我瞬間就有了一種想哭的感覺。

        我相信,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命經驗的增加,我們感恩的心也在不斷地加重。就如我在小學畢業前曾讀過一遍《讚美的力量》這本書。可那時看該書中的內容,覺得簡直是不可思議,且認為書中記載的那些人都讓人很難理解:因為凡事感恩,可有些事要感恩也有點太過於勉強,甚至是違心了吧……!在修道院時,再讀該書時真可謂讓人耳目一新、回味無窮。上周,由於給別人推薦並答應借這本書給她看時,我又拿起來讀了幾篇,滿滿的都是感動。

        不錯,我們應該時時處處感謝讚美天主。我們沒有理由抱怨天主,因為天主賞給了我們一切,祂自有祂奇妙的安排。“抱怨一詞含有控告之意。若我們抱怨,便是控告天主沒有善於安排我們的生活。讚美能使天主的力量施便於我們的生活中,而抱怨卻阻止天主力量的施展。”我們有何理由或權力阻止天主能力的施展呢?天主對我們的總是好的,故祂對我們的計畫也總是有益的。只要我們不抱怨,並在基督內常喜樂,這便能使我們發光發亮;並使生命之言在黑暗的世界中顯耀出來。

        “停止抱怨,並為我們四周的每一團黑暗,每一件不公平的事讚美感謝天主,我們就會看見天主的光劃破黑暗。”

附:《感恩的淚》歌詞:
感恩的淚止不住地流,心裡的話兒說也說不夠。
一雙釘痕的手叩響久閉的門,一個柔和的聲音把我們的心奪走。
明知這路是十字架的路,有風,有雨,很大很難也很苦,
主慈愛的手時時拉著我的手,沒有任何理由不去走腳下的路

0 评论

常年期第卅四主日:基督普世君王節

21/11/2020

0 评论

 
則34:11-12,15-17      詠23:1-2,2-3,5-6      格前 15:20-26,28      瑪25:31-46
Picture
        上個主日的福音中我們聽到耶穌以塔冷通的比喻告訴我們,沒有人知道人子什麼時候到來,但每個人都必須為祂的到來做好準備。那就是按天主賦予每個人不同的能力去服務他人,為天主帶來光榮,從而回應天主的召叫而進入永生。今天基督普世君王節的福音中,耶穌為我們描述了一段坐在寶座上的君王最後審判的場景,義人要進入永生,而那些不義的人要進入永罰。

        那麼到底什麼是“義”和“不義”呢?從中文造字分析,“義”由“羊”和“我”組成,因此有人認為認為“義”的意思是像羊一樣與人為善,一切好事、善事應從“我”做起。於是引申為把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做好事、肯犧牲的精神稱為“義”。當然還有很多不同的解釋方法,這裡不需要一一分析。但我們卻需要看看耶穌是如何來界定“義”和“不義”的!

        其實耶穌的標準很簡單,那就是我們和自己周圍的人關係如何,是怎麼樣對待自己的兄弟姊妹的?四個星期前的常年期第三十主日,耶穌在回答法學士的提問時曾說過:法律中最大的就是愛天主在萬有之上,並愛人如己(瑪22:34-40)。天主審判的標準不在於我們做了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而是我們是否關懷或照顧了自己身邊那些弱小者和需要關心的人。我們常聽說“平日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大多數人都會以不做傷天害理或有損他人的事,就可以安心過日子,就算是一個好人。可是作為基督徒,耶穌對我們的要求不只是滿足於不傷天害理,還要主動去關心和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因為只是不做壞事,並不能讓我們得到永生。這正是今天的福音中耶穌闡釋的,不義的人指的是那些沒有關心最弱小和需要幫助的人,他們要進入永罰。

        成為義人,也不只是我們常祈禱、讀經、到教堂參與彌撒和各種教會禮儀等。當然這些熱心善工會幫助我們變得更肖似基督,從而讓自己更有愛心去關注身邊“最小兄弟”的需要。因為耶穌說:“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25:40)。

        今天福音中耶穌說,在人子來臨的最後審判中,祂要將義人和不義的人分開,如同牧人分開綿羊和山羊一樣。其實從我曾經牧羊的經驗,綿羊和山羊並不是牧人特意要分開它們,而是它們自己分開的。所以,義和不義也一樣,不是耶穌要分開我們,而是自己的行為和生活將我們分為義和不義的人。身為基督徒,不只是避免犯罪守好誡命和法律,天主還要求我們積極主動地去服務和關心他人,尤其是那些需要我們幫助和關心的人。讓我們祈求天主,在生活中賜給我們成義的能力,當人子來臨審判時,使我們能進入永生。

0 评论

教宗方濟各第四屆世界窮人日文告

14/11/2020

0 评论

 
Picture
教宗方濟各
第四屆世界窮人日文告
常年期第 33 主日
2020 年 11 月 15 日
「應向窮人伸手施惠。」(德七 36)
「應向窮人伸手施惠」(德七 36)。古時的智慧使這句話成為人生中應遵守的金科玉律,時至今日,依然切合現實,並有助我們專注重要的價值,並打破冷漠的藩籬。貧窮總有各樣不同的面貌,每一種情況皆屬特殊,不但引人關心注意,又使人有機會與主耶穌相遇,因祂常臨在祂最小的弟兄姊妹身上。(參閱:瑪廿五 40)

1. 讓我們翻開聖經舊約中的德訓篇,其中的話語,多出於一位約早耶穌基督兩百年誕生的智者。他尋求智慧,好使世人更臻完美,並能窺探人生諸事的意義。當時,以色列子民正面臨嚴峻的考驗:由於遭到外來強權的統治,飽受艱難困苦。他們的信德,由於根植於歷代祖先的傳承,格外堅強,因此立刻投奔天主,求祂給予援助,恩賜智慧,而天主有求必應。

在這部書的開端裡,作者就針對生活中所要面對的種種具體情況,提出勸告;其中之一就是貧窮。即使在缺乏困頓之中,我們仍堅持要信賴天主:「在災難中,不要慌張。應靜心等待天主的照顧,與天主保持聯繫,總不要離棄祂,好使你至死充滿幸福。

凡降到你身上的,你都要接受;在痛苦中,你要忍受;在各種困苦中,你要多多忍耐;因為金銀應在火裡鍛煉,天主所喜悅的人,也應在謙卑的火爐中鍛煉。你只管信賴天主,祂必扶持你;你應修直你的道路,要仰望祂,要保持敬畏祂的心,至死不替。你們敬畏上主的,要等待祂的仁慈;不要離開祂,免得跌倒。」(德二 2~7)

2. 當我們逐頁閱讀下去就會發現,作者因著和天主密切的往來,對於如何待人處世,提出一套寶貴的建言。這一位受造界的創造者和愛護者,行事公正,細心照料祂的每一個子女。由於凡事不斷地徵詢天主,看待人的角度反而更加實際,因為天人兩造是密切相關的。

這層關係,由本文告的標題,可以清楚看出(參閱:德七 29~36)。向天主祈禱,以及予以窮人和受苦的人精誠關懷,兩者不可分割。為了使天主悅納我們的讚頌與祭獻,我們必須承認,即使是最卑貧鄙劣的人,也是按照天主的肖像所創造。天主因我們有此意識,使降福的恩賜藉著我們對貧窮的人慷慨大方接踵而至。因此,我們不能因為要時間去祈禱來當作藉口,而不去照顧有需要的近人。事實上,應該與此相反:我們的祈禱必須加上對窮人的服務,天主的祝福才降臨到我們身上。

3. 這古時的教誨,時至今日,對我們而言依然切合現實!的確,天主的聖言跨越時空、宗教與文化。慷慨大方的精神,使軟弱的人得到支持,使哀傷的人得到安慰,使痛苦的人得到緩解,並使失去尊嚴的人得以恢復,幫助人度全人的生活。照顧窮人,並滿足他們的許多不同需要,不應受時間、個人喜好、團體牧靈計畫或社福計畫的影響。天主的恩寵所蘊藏的力量,不應受凡事以自身為優先的自私傾向所限制。

要將我們的目光集中在窮人身上,並非易事,但為了給我們個人生活和社會脈動指出方向,卻勢在必行。這並不在於運用花言巧語,而在於受天主賜下的愛德所激勵,具體的付出。每年的世界窮人日,我都會重申這個在教會生活中的根本真理,因為窮人將會一直與我們同在,幫助我們歡迎基督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參閱:若十二 8)

4. 每一次與貧困人相遇,都不斷地挑戰我們,令我們深自檢討。我們應該如何消除、或至少緩解他們被邊緣化的情形,並減輕他們的痛苦?我們如何能針對他們的精神需要給予協助?基督信仰團體受召投身參與此類經驗分享,責無旁貸。為能幫助窮人,我們自身也需要活出福音勸諭中的神貧。當人類大家庭中的任何一分子落單,不見其人影,我們不能以為「沒問題」。不論何時何地,許許多多一眾貧窮男女和孩童們所發出的無言吶喊,天主子民應該為此挺身而出,使他們得以發聲,並捍衛他們的權益,與他們齊心合力,共同面對滿是虛情假意的世面和諸多未能實踐的承諾,並邀請他們參與團體生活。

教會當然無法對此提供全面性的解決方案;然而,靠著基督賜予的恩寵,她能作見證、實踐愛與分享。此外,她感覺有義務要為那些缺乏生活日用基本所需的人們發言。提醒眾人公共利益所具有的重要價值,是基督信徒的首要責任;他們致力於確保沒有任何人的尊嚴因基本需要未能得到滿足而受到損害。

5. 我們有能力伸手施惠,這也表示我們天生就有能力踐行賦予生命意義的一切行為。我們每天不知目睹多少人伸出援手!可惜的是,生活的狂熱步調將我們捲入冷漠的漩渦之中;多少人在我們周圍慷慨大方地默默行善,我們卻不再細數。通常總在我們的生命遭遇危難時,我們才真正打開雙眼,看見「鄰家聖人」的良善,他們「就在我們周遭生活,反映了天主的臨在」(《你們要歡喜踴躍》宗座勸諭,7),卻未受傳揚。在報章雜誌、網際網路和電視螢幕上充斥著各種負面的新聞,甚至使人相信邪惡正當道!但事實並非如此。誠然,惡意與暴力、濫權與腐敗,仍所在多有;然而生命中也交織著付出尊重的行動和慷慨大方的行為,不僅能彌補罪惡,更能啟發我們再接再厲,使我們心中充滿希望。

6. 伸出的手是一個標記,使人立刻聯想到親近、精誠團結與愛心。最近這幾個月,全世界為新型冠狀病毒所肆虐,帶來痛苦和死亡、失落和困惑,然而,我們也目睹更多人伸手施惠!醫生們伸手照顧病患,試著要找到正確的治療方法;護士們伸手看護病人,工作往往超時;行政人員伸手尋求管道,為能盡量搶救人命;藥劑師甘冒個人風險,伸手接應大眾的緊急需求;司鐸們伸手祝  福病人,內心強忍著傷心難過;志工們伸手幫助街友和饑民;眾多男女伸手提供服務,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安定人心。還有更多其他人們伸手接二連三地完成各樣善行。他們每個人都伸手不顧感染的危險和克服恐懼為給予支持和安慰。

7. 這次的疫情乍然來到,出乎意料,令我們措手不及,使人大感無力,頓時失去方向;然而,我們對窮人的援助,卻未因此停止。我們反而更加注意到窮人在我們當中,在他們有急需時,要給予支持。實踐愛德和慈悲善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必須經過不斷的組織和訓練,但首先必須要意識到,我們自己是多麼需要有人向我們伸出援助之手。

這次的經驗使許多我們本有的許多假想受到質疑。我們因為感受到自己的限度,以及自己的自由受到約束,會更覺得匱乏和不足。失去工作、失去與親朋好友接近的機會,反而突然地打開我們的眼界,不再視一切為理所當然。我們在靈修上和物質上所累積的財富,其價值受到重新檢討;我們因此感到恐懼。當我們留在家裡,處身於寧靜中,我們會重新發現簡單度日,以及返璞歸真的重要性;我們也發現,對於兄弟情誼,我們必須有嶄新的理解,為能彼此幫助,互相尊重。現時正是大好時機,「我們必須重獲人類彼此需要這信念,我們對他人和世界有共同負擔的責任。(……)。我們飽受了道德敗壞及對倫理、良善、信仰和真誠的冷嘲熱諷。(……)。若社會生活的根基受到腐蝕,剩下的就是利益衝突的鬥爭、新形式的暴力和殘酷,及阻礙了真正愛惜環境的文化成長」(《願祢受讚頌》,229)。簡而言之,除非我們重新意識到對近人和每一個人所應有的責任感,嚴重的經濟、財務和政治危機仍將繼續。

8. 眾人都是人類大家庭的一分子,因此今年的主題:「應向窮人伸手施惠」是一個邀請,以呼龥一眾男女能夠對此負起責任,投身參與。它鼓勵我們去背負最弱小者的重擔,一如聖保祿所言:「惟要以愛德彼此服事。因為全部法律總括在這句話內:『愛你的近人如你自己』。(……)。你們應彼此協助背負重擔,這樣,你們就滿全了基督的法律」(迦五 13~14;六 2)。聖保祿宗徒教導我們,因著耶穌基督死而復活所獲得的自由,我們能負 起責任,為他人服務,特別是為那些最弱小的弟兄姊妹。這不是一個自由選項,而是我們所宣認的信仰的一個真實記號。

在此,德訓篇可以給我們提供協助,並運用引人發想的圖像,告訴我們支持最弱小弟兄姊妹的具體方法。首先,本篇要我們同情那些憂傷的人:「不要終止哭弔的人」(德七 38)。疫情期間,我們被迫嚴格隔離,甚至無法去探望和安慰那些痛失摯愛的親朋好友們。德訓篇的作者也說:「看望病人,不可怠慢」(德七 39)。在我們不能夠去親近那些受苦的人的同時,我們也更加地意識到自己生命的脆弱,而天主聖言絕不要我們安於現狀,反而不斷地催迫我們作出愛德行動。

9.「應向窮人伸手施惠」這道命令,正挑戰著那些造成貧窮,但面對這現象卻無動於衷,寧可袖手旁觀的人們。他們總是漠不關心,憤世嫉俗。與上述那些慷慨大方伸手施惠的人們相比,實在是天淵之別!事實上,他們伸手是為操縱電腦鍵盤,使得一筆筆的款項,從世界的一端轉移到另一端,為使極少數人致富,卻導致上千萬人一貧如洗,甚至令某些國家全面陷入經濟絕境。有些人伸手是要販賣武器來生財致富,甚至賣給兒童使用,另外有些人卻伸手散播死亡與貧窮。有些人在暗巷中伸手進行能令人喪命的毒品交易,為求財致富並及時行樂,奢華度日。另有人伸手進行非法利益輸送,要不勞而獲、牟取暴利。另有些人位居政界要津,伸手是要制定法令,但自己卻不遵行。

在上述種種情境之下,「此廂被排擠者仍在痴待,另一廂已將冷漠全球化,只為支撐以排擠為主的生活風格,或持續熾熱自私自利的理念。結果我們還未來得及醒覺,便失去同情心,對窮人的呼喊無動於衷,對他人的痛苦不會灑淚,總之毫無感覺要幫助他們,彷彿這一切都是人家的責任,事不關己」(《福音的喜樂》, 54)。除非這些伸手散播死亡的人們得到轉化,成為帶給整個世界公義和和平的器皿,否則我們不會快樂的。

10. 「你在一切事上,要記得你的末日」(德七 40)。這是德訓篇第七章的最後一句話,可以由兩種方式去詮釋:第一種方式告訴我們應該時常記得,自己的生命早晚都有終結。銘記我們的共同命運有助於我們去關懷那些比我們更窮困、更匱乏的人們,藉  此善度一生;第二種詮釋方式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求一個目的或終極目標。這意味著我們的人生是一個計畫、一個歷程。我們每次行動的目標只能是愛。這才是我們生命旅程的終極目標,我們不應被轉移目標。這份愛,是分享的愛,是奉獻的愛,是服務的愛;這份愛,因我們發現自己先為天主所愛、並準備好去愛,得以展開。當小孩子看到母親的微笑而給予回應,並單單因為活著就感覺被愛時,這份愛就得以開始實現了。即使是我們與窮人所分享的一個微笑,都是愛的泉源,是散播愛的一種方式。那些默然臨在,謙遜給予幫助,只求喜樂地生活出基督徒樣貌的人,他們的微笑使他們伸出的手變得富於意義。

在我們每日都與窮人相遇的旅程上,有天主之母陪伴。她比任何人更配得稱為窮人之母。童貞瑪利亞明白卑微人的艱辛困苦,因為她自己就是在馬廄中生下天主子的。因受到黑落德王的威脅,她和她的淨配--若瑟和孩童耶穌一起逃往異地;聖家一家三口,共同度過數年流離失所的難民生活。願窮人之母俯聽我們的祈禱,使那些她所鍾愛的子女,以及所有以基督之名服事她子女的人們,能夠合而為一。讓我們繼續向聖母祈禱,使那些向窮人施惠的手,在彼此共享和重新尋回的兄弟情誼中,成為愛的擁抱。

方濟各
發自羅馬,聖若望拉特朗大殿
2020 年 6 月 13 日,聖師安道司鐸紀念日,在任第八年


​(台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
0 评论

常年期第卅三主日:善用自己的能力

14/11/2020

0 评论

 
箴31:10-13,19-20,30-31      詠128:1-2,3,4-5       得前5:1-6       瑪25:14-30
Picture
        上一个主日我们听到“十童女的比喻”。这个比喻和今天圣保禄宗徒给得撒洛尼人的书信一样,都是告诉我们没有人可以预期主耶稣的第二次来临。当我们等待他的来临时,就应该时时准备好自己。今天的福音同样是主人归来的比喻,但是今天耶稣比喻的重点不是主人何时归来,而是主人不在时,我们都如何善用了主人给我们的恩赐。福音的比喻当中,拥有五个塔冷通仆人又赚了五个,拥有两个塔冷通的仆人又赚了两个,拥有一个的却不多也不少的将原有的那一个塔冷通还给了主人。最后主人奖励了前两个仆人,却惩罚了只有一个塔冷通的仆人。

        听了今天的福音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可能会想到你的理财方式。在理财产品或者方式中,每个人都想用最少的钱赚更多的钱,这也正是今天的福音告诉我们的。当然,福音不是在教我们怎么赚钱,而是告诉我们生活在当下就应该珍惜和善用自己的能力为主、为他人服务。每个人的每一天都是天主的恩赐,天主不在乎我们做了多少,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按照自己的能力做了。有时侯许多人,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会由于某些因素,看不起自己的能力,只是一味的否定自己。长此以往就开始嫉妒他人,进而抱怨天主。我们常听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天主不会创造一个没用的我们,只是我们选择如何去活出自我价值,或者选择去完全埋没。如果天主没有召叫我,你们今天就不会听到我在这里讲道;如果没有你们,那你们的家庭可能就会少了一些快乐或者辛福。不是说没有我们地球就不转了,而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用的,且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

        这个社会经常给人带来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引导我们盲目地追求一些并不属于天国的价值。比如,我们做任何事时都十分在乎周遭人们的看法,渴望得到他们的赞同,或者把成功看得十分重要,由于害怕失败,以致最后选择什么都不做。记得看过一个小故事说,有人在海滩上将被水冲上来的鱼扔进海里。但鱼实在太多,有人就说他:这么多的鱼你都能救活吗?既然你不能,所以你没必要做这没意义的事。但他看着手里的一条鱼说:“对这一条鱼来说有意义!”说完仍旧低着头,一条一条的将鱼扔进海里。他做的多吗?不多,只是一次将一条鱼扔进海里而已。有意义吗?对被冲上岸的大多数鱼都没有意义,但对被扔回大海的那些极少数的鱼来说,那可意义大了。因为它们得救了。所以天主没有要求我们去做那超出我们能力范围的事,也没有要求我们去做一些轰轰烈烈的事,他只要求我们好好利用他给的能力去服务和爱近人,用最大的爱心去发挥自己拥有的小小才能。

        身为基督徒不只是为避免犯罪守好诫命和法律,这是远远不够的。天主要求每个人要积极主动地去服务和关怀他人,尽管有时候在服务和关怀的过程中可能会犯错,但每个人仍然应该去实践它。如果一个在学走路的孩子害怕跌倒,他就一辈子不会走路。今天的福音中我们也看到那个得到主人一个塔冷通的仆人,就是因为怕犯错误,什么也没做。在天主那里,没有审断一总人的统一标准。凡祂给得多的,向他们要求的也多;凡给得少的,向他们要求的也少(路12:48)。所以每个人的生活中,只要自己努力把天主所赐的能力与才干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就是天主对我们的期待。
​
        所以让我们祈求天主,使每个人都能活出一个丰盛的生命,并且时时准备好自己,以一个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光荣来临的主

0 评论
<<上一篇

    扫码加博主微信

    Picture

    博客檔案

    三月 2023
    二月 2023
    一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博客分類

    全部
    【主日分享】
    【宗座文献】
    【心随意动】
    【祈祷▪敬礼】
    【统计数据】

    RSS订阅

    Picture
Powered by 通过可定制的模板创建自己独特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