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居
  • 主頁Home
  • 相冊Album
  • 博客Blog

聖神降臨節

27/5/2023

0 评论

 
图片
        今天普世教會慶祝聖神降臨的節日,伴隨著今天的慶祝,復活期也宣告結束。耶穌在離開門徒們前一再地向他們許諾,不會留下他們做孤兒,並會為他們派遣護慰之神常陪伴他們(若14:16,18)。今天我們慶祝的就是這位護慰之神的臨在,它也標誌著耶穌離開這個世界後,教會在現世的正式開始。因此,傳統上也把今天稱作教會的生日。

         不管是耶穌升天還是聖神降臨,路加的記載都非常有畫面感。上個主日耶穌升天的時候,他說耶穌給宗徒們說完話以後就「被舉上升,有一朵彩雲接了祂去。」(宗1:10)而今天他說:「忽然,從天上來了一陣響聲,好像暴風颳來,充滿了他們所在的全座房屋。有些散開好像火的舌頭,停留在他們每人頭上。」然後宗徒們就開始「說起外方話來。」(宗2:2-4)

        當然在聖經中,我們經常看到用自然現象,比如火、雷聲、洪水、閃電,來描述天主的臨在(出19:16-19)。因此對於聖神的臨在與作用,也常用這些自然現象的美妙畫面來描述,聖神是生命的氣息(創2:7),降雨鬆軟土地,將沙漠變成花園(依32:15;44:3),可以再賜予生命(則37:1-4),使天空隆隆作響,是強健的手臂,還有今天讀經中巨大的響聲,充滿火的舌頭(宗2:1-3)。所有這些描述,或者圖像都清楚地顯示出聖神有種不可抑制的能力。聖神臨在哪裡,哪裡好像就會發生令人震驚的事情,並帶來根本上的改變。

        今天的彌撒讀經中我們看到,雖然當時門戶都是關著的,卻不能阻擋住耶穌站在他們中間。當宗徒們領受了聖神以後,一切都發生了改變:他們蒙蔽的心被打開了,不再恐懼、害怕,他們離開了關著自己的房屋,勇敢地在街市上宣講耶穌的復活。

        在現世生活中,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就和領受聖神前的宗徒們一樣,我們不明白、害怕、恐懼;也許因為曾經的被傷害,或者是內心的負擔,我們可能會關起自己的心門,將自己與外界隔絕。這時候,我們不妨向聖神祈禱。我們經常向天父祈禱,向耶穌祈禱,好像很少向聖神祈禱,因此常常聽不到聖神的聲音,也感覺不到祂的力量。但是,天主聖神可以打開緊閉的門,穿透堅硬的心,改變我們的生命。
​
        今天耶穌同樣也給我們說:「願你們平安!……你們領受聖神吧!」(若20:21-22)所以在慶祝聖神降臨的這個特殊日期,就如福音前「五旬節讚歌」所唱的,讓我們祈求天主聖神:洗淨我們的污穢,灌溉我們的乾枯,醫治我們的創傷,軟化頑固的心,溫暖冷酷的心,引導迷途的人。……賜給我們修德的能力,善生福終,永享天福。亞孟。
讀經一(眾人都充滿了聖神,說起外方話來。)
恭讀宗徒大事錄 2:1-11

五旬節一到,門徒及眾人都聚集一處。忽然,從天上來了一陣響聲,好像暴風颳來,充滿了他們所在的全座房屋。有些散開好像火的舌頭,停留在他們每人頭上,他們都充滿了聖神,照聖神賜給他們的話,說起外方話來。
那時,居住在耶路撒冷的,有從天下各國來的虔誠猶太人。這聲音一響,就聚集了許多人,都倉皇失措,因為人人都聽見他們說各人的方言。
他們驚訝奇怪地說:「看,這些說話的,不都是加里肋亞人嗎?怎麼我們每人聽見他們說我們出生地的方言呢?我們中有帕提雅人、瑪待人、厄藍人和居住在美索不達米亞、猶太及卡帕多細雅、本都並亞細亞、夫黎基雅和旁非里雅、埃及,並靠近基勒乃的利比亞一帶的人,以及僑居的羅馬人、猶太人和皈依猶太教的人、克里特人和阿拉伯人。怎麼我們都聽見他們用我們的話,講論天主的奇事呢?」——上主的話。

 
答唱詠 詠104:1,24, 29-30, 31,34
【答】:上主,請你噓氣,使大地更新。(參閱詠104:30)
或「亞肋路亞」
領:我的靈魂,請頌讚上主!上主、我的天主,你偉大無比。上主,你的化工,何其繁浩;你創造的萬物,充滿大地。【答】
領:你若停止牠們的呼吸,牠們就要死去,歸於原來的灰土。你一噓氣,萬物化生;你使大地,更新復興。【答】
領:願上主的光榮,永世無窮;願上主喜愛自己的化工!願我的祈禱蒙上主喜悅;我將常在上主內歡樂。【答】
 
讀經二(我們都因一個聖神受了洗,成為一個身體。)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前書 12:3-7,12-13

弟兄姊妹們:
除非受聖神感動,沒有一個人能說:「耶穌是主」。
神恩雖有區別,卻是同一聖神所賜;職分雖有區別,卻是同一的主所賜;功效雖有區別,卻是同一的天主,在一切人身上,行一切事。聖神顯示在每人身上雖有不同,但全是為人的好處。
就如身體只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身體所有的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體;基督也是這樣。因為我們眾人,不論是猶太人,或是希臘人,或是為奴的,或是自主的,都因一個聖神受了洗,成為一個身體,又都為一個聖神所滋潤。——上主的話。
 
五旬節讚歌
聖神,請你降臨,從高天放射你的光芒。
窮人的慈父,請你降臨!恩寵的施主,請你降臨!心靈的真光,請你降臨!
你是良善的施慰者;你是心靈甘飴的賓客;你是甜蜜的涼蔭。
在勞苦中,你是憩息;在酷熱裡,你是清風;在悲痛時,你是慰藉。
你是萬福的真光,求你充滿你信眾的心靈深處。
沒有你的助佑,人便一無所有,一無是處。
求你洗淨我們的污穢,灌溉我們的乾枯,醫治我們的創傷。
求你軟化頑固的心,溫暖冷酷的心,引導迷途的人。
求你將七種神恩,賜給你的信眾。
求你賜我們修德的能力,善生福終,永享天福。亞孟。

 
福音前歡呼
領:亞肋路亞。
眾:亞肋路亞。
領:聖神,請你降臨,充滿你信徒的心;在他們心內,燃起你的愛火。
眾:亞肋路亞。
 
福音(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樣派遣你們,你們領受聖神吧!)
恭讀聖若望福音 20:19-23

一周的第一天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為怕猶太人,門戶都關著;耶穌來了,站在中間,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說了這話,便把手和肋膀指給他們看。門徒見了主,便喜歡起來。
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樣派遣你們。」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噓了一口氣,說:「你們領受聖神吧!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得赦免;你們保留誰的罪,誰的罪就被保留。」——基督的福音。

0 评论

「我若不傳福音,我就有禍了。」

23/5/2023

0 评论

 
图片
教宗本篤十六世曾特別制定2008年6月28日至2009年6月29日,為聖保祿年,其旨在是要喚醒我們學習聖保祿宗徒的傳教精神,效法保祿的芳表,為傳播基督的福音奉獻自己的生命。教宗邀請每一位基督徒像聖保祿一樣,向世界傳布得救的信息,讓處在迷失與絕望中的人“在福音的希望中得救”。我們的團體今年也特設了「聖保祿福傳年」,切願團體中的每一位兄弟姊妹都能效法聖保祿的精神,向身邊的人傳播基督的福音,從而使他們也獲沾基督救贖的洪恩。

從《宗徒大事錄》中我們了解到,保祿是出生在塔爾索的虔誠猶太人,後在耶路撒冷投奔到著名的經師加瑪里耳的門下(宗22:3)。因此對於耶穌所帶來的新興團體,他充滿了排斥與敵意。斯德望在被石頭砸死時,當時的掃祿雖然沒有親自殺害斯德望,但他仍在現場為那些施暴的人看守衣服(宗7:58)。對於已經傳播開來的基督徒小團體,掃祿不但將耶路撒冷相信基督的男女都帶去押到監裡,甚至要追出耶路撒冷,意慾將他們都帶回耶路撒冷來接受審判(宗8:3,9:1-2)。但是這位充滿熱血的猶太青年,在去往大馬士革的路上被耶穌以奇跡歸化後,從一個基督徒的迫害者——掃祿,完全變成了一位滿腔熱火的基督傳播者——保祿。

正如聖保錄宗徒對格林多的信友所說的:「我若不傳福音,我就有禍了。」(格前9:16)在聖保錄看來,他被召叫的職責就是為所有人「獲得救恩」。不管是被迫,還是自願,保祿都不忘自己的使命,就如我們今天說的:走到哪裡講到哪裡。會堂裡有他的辯論;街市中有他的宣講;客船上有他的安慰;議會前、監獄中……只要他駐足的地方,我們都能聽到他傳遞耶穌救恩的訊息。因此他說:「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內生活。」(迦2:20)
​
保祿見證福音的過程中從來都沒有風平浪靜,而是面臨各種為難。聽聞格林多信友中有人自誇,他毫不隱晦地指出,不要以為因天主的道而受到責難就可以自以為是,因為要說誇耀,他可以更「瘋狂」:「論勞碌,我更多;論監禁,更頻繁;論拷打,過了量;冒死亡,是常事。被猶太人鞭打了五次,每次四十下少一下;受杖擊三次;被石擊一次;遭翻船三次;在深海裡度過了一日一夜;又多次行路,遭遇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由同族帶來的危險、由外邦人帶來的危險、城中的危險、曠野裡的危險、海洋上的危險、假弟兄中的危險;勞碌辛苦、屢不得眠;忍飢受渴,屢不得食;忍受寒冷,赤身裸體;除了其餘的事以外,還有我每日的繁務,對眾教會的掛慮。」(格後11:23-28)

當然,不管任何人,做什麼事都有失敗的時候。聖保祿也不例外,但是他從不氣餒。在一個地方失敗了,他可以換另一個地方繼續他的使命。例如在希臘的雅典,雖然當時的雅典人洞徹哲理,比較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對保祿卻是一次巨大失敗。他雖然「在會堂裡,同猶太人和敬畏天主的人辯論,每天也在大街上,同所遇到的人辯論。」(宗17:17)雅典人卻仍舊痴迷於偶像崇拜,他在痛心中離開了雅典,到了格林多城,並在格林多獲得了滿滿的收穫。
我們皈依或領洗的過程也許沒法和保祿的轟轟烈烈相比,但是每一位基督徒也都被召叫,為「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谷16:15)保祿的成功不只在於他的宣講,還有他踐行自己的教導,重要的是依靠天主的德能。正如他自己說的:「我的言論和我的宣講,並不在於智慧動聽的言詞,而是在於聖神和他德能的表現,為使你們的信德不是憑人的智慧,而是憑天主的德能。」(格前2:4-5)所以我們被邀請,不是因為我們自己的能力而是因為天主與我們同在。

當然,向他人宣講福音,邁出第一步是很困難的。一旦我們走出去,可能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恐懼。記得我在美國時參加挨家挨戶的福傳活動(Door to Door Evangelization),由於害怕,再加上自己不靈便的英語,一開始真不敢敲門,即是敲門也盼著他們家裡沒人。可是後來,總想去敲別人家的門,更希望有人在家。不管成績怎樣,就如聖保祿宗徒說的:「小量播種的,也要小量收獲;大量播種的,也要大量收獲。」(格後9:6)如果我們沒有播種,當然也就更無從談收穫。

宣揚基督的福音,有賴於基督徒使命感的覺醒,福傳意識的覺醒,使得所有基督徒在世生活的每一天,都活在基督的使命之中。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文件說:每一位教友「因聖洗而被置於基督的奧妙身體內,因堅振而受到了聖神德能的強化,被上主委任去從事傳教事業。」「一切基督徒都負有一項高貴的使命:為使上主救人的信息為所有的人知曉、接受。」使「凡有這種信心的人,是在記念主的十字架與復活,都生活在天主子女對啟示的希望之中。」(教友傳教法令 3,4)

願我們團體內的每一位兄弟姊妹們都藉著「聖保祿福傳年」,多認識保祿,並學習他「若不傳福音,就有禍的」精神,在生活中活出我們內在的基督。
0 评论

教宗方濟各第 57 屆世界社會傳播日文告

23/5/2023

0 评论

 
图片
用「心」發言
​

「在愛德中持守真理。」(弗四 15)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過去幾年,我一直思索「來看一看」和「聆聽」這兩個動詞作為良好溝通 條件的意義,在第 57 屆世界社會傳播日文告中,我願把重點放在「用『心』 發言」。是我們的「心」激勵我們行動、觀察、聆聽,是我們的「心」帶動我們走向一種開放、包容的傳播方式。我們一旦練習聆聽──那需要等待和耐心,以及放下帶有偏見的主張,我們就能進入活潑的交談與分享, 即是一種友善的溝通。若能以一顆純淨的心聆聽,我們也就能在愛中秉持真理發言(參閱:弗四 15)。我們不應害怕宣揚真理,即使有時可能會令人感到不舒服;卻要害怕自己沒有用愛、沒有用心去宣講真理。正如教宗本篤十六世所寫的:「基督徒的綱要,就是擁有一顆可以看到的心。」1 這顆心以跳動顯露出我們真實的身心靈,因此必須受到聆聽。這使聆聽者調 整自己的頻率,與對方保持同樣的波段,好能在自己心中聽到他人的心跳聲。那時,就會發生相遇的奇蹟,使我們能以惻隱之心相互注視,以尊重的態度接納彼此的脆弱,而不是憑著道聽塗說來判斷人,並種下不和及分 裂的種子。 

耶穌警告我們,每一棵樹都能憑它的果子而被認出來(參閱:路六 44):「善人從自己心中的善庫發出善來,惡人從惡庫中發出惡來,因為心裡充 滿什麼,口裡就說什麼」(路六 45)。因此,為了要在愛德中傳達真理, 必須先淨化自己的內心。只有以純淨的心聆聽和發言,我們才能看穿表象, 作出分辨,並在這複雜的世界中,克服那無助於我們的模糊資訊。要求我 們用「心」發言,這召叫徹底地挑戰了我們所生活的時代,這個時代是如 此傾於冷漠和怒氣填胸,有時只憑不實,甚至是偽造的資訊,便要人信以 為真。

以友善的方式溝通

以友善的方式溝通,意思是那些閱讀或聆聽我們的人會認同我們,因而樂於去分擔這時代一眾男女的喜樂、恐懼、希望和痛苦。以友善態度發言的 人,是因為關心而為對方著想,並保障他們的自由,不去侵犯他們的自由。 哥耳哥達的悲慘事件發生後,有一位神祕的旅客與前往厄瑪烏的兩位門徒 對話,我們可以從他們的對話中看到這樣的風格。復活的耶穌用「心」與 他們交談,以尊重的態度陪伴他們痛苦的旅途,以愛而不是以強迫的態度 來開啟他們的心靈,使他們了解所發生之事的深刻意義。確實,他們能喜 悅地宣稱,當祂在路上向他們解釋聖經的時候,他們的心是火熱的。(參 閱:路廿四 32)

在一個充斥著兩極化和對立的歷史性時期──遺憾的是連教會團體也無法 倖免──履行「發自內心、張開雙臂」溝通這項承諾,並不只涉及傳播界, 其實是每一個人的責任。我們都蒙受召叫,要尋求和講論真理,並懷著愛 心行事。特別是我們基督徒,更是不斷地被提醒,要「謹守口舌,不說壞 話」(詠卅四 14),因為正如聖經所教導的,我們不可以用讚頌上主的同 樣口舌,來詛咒按天主肖像所造的人(參閱:雅三 9)。我們不可口出惡 言,「但看事情的需要,說造就人的話,叫聽眾獲得益處。」(弗四 29)

友善的交談,有時甚至能軟化最堅硬的心。在文學作品中也有所描述。我想到的是《約婚夫婦》(Promessi Sposi)第廿一章令人難忘的一頁,其中女主角路濟亞(Lucia)真心誠意地對一位無名男性說話──他飽受內心的 折磨──而他最後屈服於愛的溫柔力量。我們在與人相處時也會體驗到, 溫和良善不只是一種「儀表」,而是治療「殘暴」的解藥,因為殘暴會毒害人心,使人與人的關係惡化。在媒體界,我們需要友善的溝通態度,為 避免助長怨恨,激起憤怒,使衝突產生,反而要幫助人們冷靜地反省,以判斷且尊重的精神來解讀人們所處的現況。

心與心的溝通:「愛善,就能說出善言善語」

「用心發言」的例子,最鮮明也是最吸引人的,莫過於教會聖師方濟・沙雷(Francis de Sales)的例子。我曾在他逝世 400 週年時,發表〈一切都歸 屬於愛〉(Totum amoris est)宗座牧函。除了這個重要的紀念日外,我也 願意提及另一個 2023 年的紀念日:今年是教宗碧岳十一世宣布聖方濟・沙 雷為「天主教新聞記者主保」,並頒布通諭《一切混亂的事物》(Rerum Omnium Perturbationem)的百年紀念。聖方濟・沙雷是一位聰穎的學者、 多產的作家、思想深刻的神學家,他在 17 世紀初期曾任日內瓦主教,那時 正是與喀爾文主義(Calvinism)爭論最激烈的困難時期。他態度溫和,富 有人情味,並樂意與每個人耐心交談,特別是與那些不贊同他想法的人, 這使他成為天主慈愛的絕佳見證人。我們可以這樣形容他:「親切溫柔的 言語,能使友人增多,並能感化仇人;同情的話,能使友好的往來敦厚」 (德六 5)。他最著名的一句話是「心與心對話」,這話激勵了好幾個世 代的信徒,其中一位就是聖若望‧紐曼(John Henry Newman),他以這句 話作為他牧徽的座右銘:「心與心談話」(Cor ad cor loquitur)。他的信 念是「愛善,就能說出善言善語。」用現代人的語言來說,他認為溝通絕 不能淪為人工化,淪為市場策略,溝通是一種心靈的反映,反映出愛的核 心,雖然肉眼看不見,但可以看到核心的表面。對聖方濟‧沙雷來說,我 們正是「藉著一種微妙及強烈的結合過程,在內心並透過內心,得以認識 天主。」聖方濟・沙雷因為認真地也去愛而能與聾啞的乞丐馬丁溝通,並 成為朋友,也因而被稱為有溝通障礙人士的保護者。

這位聖人──日內瓦主教,藉由他的著作和生活見證,以這個「愛的準則」 來提醒我們:「我們在溝通時說什麼,我們就是那種人。」這準則與今日 的溝通常態大相徑庭。今天我們所體驗到的「溝通」尤其在社群媒體往往 遭到濫用,好讓世人看到的不是真實的我們,而是我們希望他們所看到的 我們。聖方濟・沙雷把他的作品分發給日內瓦的教會團體。這個對新聞的 直覺,使他很快地就享有盛名,傳到他的教區之外,至今不衰。聖保祿六 世觀察到,他的作品讓人讀來非常愉悅、有益,且令人感動。2 如果我們 看看今天的傳播界,這些不正是一篇文章、一個電視或廣播節目,或社群 媒體貼文應該有的特色嗎?願那些在傳播界服務的人,能被聖人的溫柔啟 發,以勇氣和自由來尋求並宣講真理,且拒絕誘惑,不使用煽情及爭辯的 語句。

在同道偕行歷程中用「心」發言

正如我曾經強調的,「在教會內也是如此,非常需要去聆聽和傾聽別人。這就是我們能給予彼此最珍貴,也最富有動力的禮物。」3 不帶偏見地聆聽, 專注而真誠,會讓人以天主的風格發言:富於關懷、感情和溫柔。我們的教會亟需點燃心火的溝通,在傷口上敷以軟膏,光照著在人生路途上的弟 兄姊妹。我期待教會的傳播,能知道如何接受聖神的帶領,既柔和又具有 先知性,並能為了在第三個千年推動她蒙召作出的美妙宣講,而找出嶄新的形態和方式。願社會傳播能以與天主、與近人的關係為核心,尤其是與 最急需的人的關係;能知道如何點燃信德的火焰,而不是保存自我指涉的 舊習慣。我期待一種基於謙卑的聆聽、勇於發言的溝通,使真理永遠都不 會與愛德分離。

促進和平的語言,化干戈為玉帛

舊約箴言中說道:「柔語能粉碎硬骨」(箴廿五 15)。今天,我們比過去更需要用「心」發言,以培養一種和平的文化,來取代戰爭;開啟可以交 談與和解的途徑,以取代仇恨和敵對。眾目共睹的全球性衝突,是現在我們所面對的情境,我們急需維持一種沒有敵意的溝通方式。我們必須克服 「迅即抹黑對手、為對方冠上侮辱性的綽號,而非開展公開和彼此尊重的 對話,嘗試尋求更深入的共識」的惡習。4 我們需要的溝通者,是能開啟對話、致力促進裁軍,化干戈為玉帛,並消弭那潛藏我們心中害人害己的 好戰心態,正如教宗聖若望廿三世在《和平於世》通諭中以先知性的口吻所作的呼籲:「只有相互信賴,才能建立和平」(《和平於世》,113)。 這樣的信賴所需要的,不是封閉的,而是大膽且有創意的溝通者,願意去 尋找能使彼此相遇的共同立場。現在世人恐懼爆發的戰爭繼續惡化,像 60 年前的情形一樣,生活在陰暗的時刻,我們也必須在溝通傳播方面盡快阻 止歷史重演。聽到有人輕易地開口要毀滅人和土地,實在令人感到不寒而慄。不幸的是,話語時常會轉變成為野蠻暴力的戰爭行動。所以我們要擯 棄所有好戰的詞藻,以及操縱真理的各種形式的宣傳,那些宣傳,都是為 了意識形態的目的來扭曲真理。我們應該推動的傳播形式,是幫助人創造出能解決人民與人民之間衝突的情況。

身為基督徒,我們知道將來是否會有和平,取決於人心的改變,因為戰爭的病毒來自人的內心。5 我們要從心中發出正確的話語,以驅散使世人封閉和分裂的陰影,並且要建立一個文明,比我們所領受的要更加美好。這 要求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投身其中,而在傳播界工作的人更要有這樣的責任 感,好使他們因視他們的專業為使命而全力以赴。

願主耶穌──發自天父心中的純潔聖言,幫助我們,使我們所傳播的皆是 忠實、透明和友善的。

願主耶穌──降生成人的聖言,幫助我們聆聽眾人的心跳聲,以重新發現我們眾人都是弟兄姊妹,擯棄使人分裂的敵意。 

願主耶穌──真理與愛的聖言,幫助我們以愛德說出真理,使我們能成為彼此的守護者。


教宗方濟各

羅馬,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2023 年 1 月 24 日,聖方濟‧沙雷主教聖師紀念日


(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天主是愛》通諭,31,(2005 年 12 月 25 日)。 
2 參閱:宗座公報「Sabaudiae Gemma」為聖方濟‧沙雷主教聖師誕生 400 年(1967 年 1 月 29 日)。 
3 第 56 屆世界傳播日文告(2022 年 1 月 24 日)。
4 《眾位弟兄》通諭,201,(2020 年 10 月 3 日)。 
5 參閱:第 56 屆世界和平日文告(2023 年 1 月 1 日)。
0 评论

復活期第六主日(甲):我決不留下你們做孤兒

13/5/2023

0 评论

 
图片
        今天是復活期的第六主日,上個主日的福音我們說是耶穌的臨終遺言之一:耶穌安慰宗徒們不要煩亂,要相信天主也相信祂,因為祂離開是為他們在父的家裡預備住處,祂在父家預備好地方後就回來帶他們同去。今天的福音繼續耶穌在晚餐廳的遺言,祂告訴宗徒們:如果他們愛祂,就會遵守祂的命令,祂也一定不會像孤兒一樣留下他們;祂還會請求父賜給他們另一位護衛者永遠與他們同在。

        耶穌在安慰門徒們真理之神將與他們永遠同在的時候,也告訴他們說:這個世界卻無法接受這位真理之神的護慰者。很可惜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始終排斥真理。就如昨天彌撒福音中耶穌說的:如果這世界恨你們,你們該知道,這世界是先恨了我。(若15:18)看看今天的世界,在許多地方,信仰耶穌基督甚至變成了被嘲笑和仇恨的對象。這並不是因為基督徒宣揚暴力和分裂,而是因為世界中的仇恨和暴力勢力憎恨耶穌及其教會的使命,即分享愛、希望和對生命的尊重,因為這世界的精神與基督的精神正好相反。

        當然有時候這個「世界」,並不只是外在世界。也可能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態度,當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黑暗和罪惡的時候,我們可能就會反對真理之神的引導。當然了,我們每個人都有好,有壞的時候,因为每个人都是有罪的。或者是当我们在困难与痛苦中的时候,我们好像就找不到天主在哪里。耶穌安慰祂的門徒:當有仇恨、慾望和不受控制的情緒紛擾時不要灰心。聖若望在福音中提醒我們,在生活中有困難時,有復活的耶穌和祂的聖神與我們同在,我們就不會灰心,也不會失去內心的平靜、安寧和喜樂。即使是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靈性和身體的痛苦、軟弱和邪惡的傾向,我們也不會被嚇倒或崩潰。
​
        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中,一再向祂的門徒保證祂不會離開他們不管,祂只是改變了存在的形式。祂不再是形體的存在,而是永遠作為復活的那一位。祂以完全不同的方式無限地和無形地與我們同在,聖保錄宗徒說,我們本身就是聖神的宮殿。讓我們祈求主耶穌賜給我們恩寵,使我們在每日的生活中能夠感受到,或者發現住在我們內的那位護慰者——聖神,從而聽從祂的引導,回到內心的深處,享受在祂內的安寧與無限的愛。

讀經一(伯多祿和若望給他們覆手,他們就領受了聖神。)
恭讀宗徒大事錄 8:5-8,14-17

那時候,斐理伯下到撒瑪黎雅城,給眾人宣講基督。群眾留意斐理伯所講的話,都同心合意地聽教,並看見他所行的奇蹟:有許多附了邪魔的人,邪魔從他們身上,大聲喊叫著離開了,又有許多癱瘓的人和跛子,也被醫好了;為此,城裡的人皆大歡喜。
在耶路撒冷的宗徒,聽說撒瑪黎雅接受了天主的聖道,便打發伯多祿和若望去他們那裡。伯多祿和若望一到,就為他們祈禱,使他們領受聖神,因為聖神還沒有降臨在任何人身上;他們只是因主耶穌的名受過洗。那時,宗徒便給他們覆手,他們就領受了聖神。——上主的話。
 
答唱詠 詠66:1-3, 4-5, 6-7, 16,20
【答】:普世大地,請向天主歡呼!(詠66:1)
或「亞肋路亞」
領:普世大地,請向天主歡呼!請歌頌他聖名的光榮,請獻給他輝煌的讚頌。請你們向天主說:「你的作為是何等驚人!」【答】
領:普世都要朝拜你,歌頌你;全球也都要歌頌你的聖名。請你們前來觀看天主的作為;他對世人所做的一切,實在令人敬畏。【答】
領:他曾使海洋乾涸,使人徒步走過江河,叫我們因他而喜樂。他以自己的大能,永遠統治萬邦。【答】
領:凡敬畏天主的人,請你們前來靜聽,我要敘述他為我靈魂所做的一切。天主應受讚美,因他從未拒絕我的哀禱,也從來沒有從我身上,撤回他的憐憫。【答】
 
讀經二(就肉身來說,基督被處死了;但就神魂來說,他卻復活了。)
恭讀聖伯多祿前書 3:15-18

親愛的諸位:
你們要在心裡尊崇基督為主;如果有人詢問你們心中所懷希望的理由,你們要時常準備答覆,且要以溫和、以敬畏之心答覆。要保持純潔的良心,好使那些誣告你們在基督內有良好品行的人,在他們誹謗你們的事上,感到羞愧。如果天主的旨意,要你們因行善而受苦,這總比因作惡而受苦更好,因為基督也曾一次為罪而死,且是義人代替不義的人,為將我們領到天主面前;就肉身來說,他固然被處死了;但就神魂來說,他卻復活了。
——上主的話。
 
福音前歡呼
領:亞肋路亞。
眾:亞肋路亞。
領:主說:誰愛我,必遵守我的話,我父也必愛他,我們要到他那裡去,並要在他那裡,作我們的居所。(若14:23)
眾:亞肋路亞。
 
福音(我也要求父,他必會賜給你們另一位護慰者。)
恭讀聖若望福音 14:15-21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說:「如果你們愛我,就要遵守我的命令;我也要求父,他必會賜給你們另一位護慰者,使他永遠與你們同在。他是世界所不能領受的真理之神,因為世界看不見他,也不認識他;你們卻認識他,因為他與你們同在,並在你們內。
「我決不留下你們做孤兒;我要回到你們這裡來。不久以後,世界就再看不見我,你們卻要看見我,因為我生活,你們也要生活。到那一天,你們便知道我在我父內,你們在我內,我也在你們內。接受我的命令而遵守的,便是愛我的人;誰愛我,我父也必愛他,我也要愛他,並將我自己顯示給他。」
——基督的福音。
0 评论

復活期第五主日(甲):信賴天主

7/5/2023

0 评论

 
图片
        今天是復活期的第五主日,福音的內容是昨天和前天的合集,也就是我們常提到的耶穌臨終遺言之一。耶穌安慰宗徒們不要煩亂,要相信天主也相信祂,因為祂離開是為他們在父的家裡預備住處。

        今天的第一篇讀經中,我們看到早期宗徒時代的教會一些問題。由於當時的教會真的屬於「共產主義社會」,因為教會剛剛開始,人數並不多,所以信友將自己所有的一切都交給教會,然後再按需分配。但這種生活方式在人數增長,且有不同的族群組成後就出現了問題,當時的希臘化猶太人就覺得希伯來人不公平,向宗徒們提出了他們的怨言。宗徒们覺得自己不能被這些所謂的外在俗物纏身,因此在祈禱後選出了七位執事幫他們來處理這些事情(宗6:1-7)。在這裡我們看到,不是教會的所有制度都是耶穌親自定的,但是教會通過祈禱,藉著聖神的引導來處理隨著教會的不斷發展而出現的各種問題。

        聖伯多祿在第二篇讀經中告訴我們,不要忘了自己高貴的身份。因為你們是「特選的種族,王家的司祭,聖潔的國民,屬於主的民族。」同樣今天的基督徒也是天主特選的人,在彌撒中也不只是神父在獻祭,而是所有信友一起履行司祭的身份與主祭神父一起舉行祭獻天主的禮儀。當然,這高貴的身份不是為享受特權,而是「為叫你們宣揚那由黑暗中召叫你們,進入他奇妙之光者的榮耀。」(伯前2:9)

        回到今天的福音中,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中囑咐宗徒們不要煩亂。我們在追思彌撒中常常聽到這段福音,因為它給人們帶來安慰和希望。耶穌知道我們的生活中很有很多令我們煩亂的事,但祂告訴我們要信賴天主。其實在隨後的『山園祈禱』中,福音中沒有提到耶穌的煩亂,但說到了祂「開始憂悶恐怖」(瑪26:37)。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令人煩亂的東西,有工作和婚姻帶來的困擾,有孩子和雙親帶來的焦慮,還有伴隨著年齡和健康的難題;在整個社會大環境中還有社會歧視、暴力犯罪的加劇帶來的恐懼,物價飛漲、財產受損的擔心;在國際社會中也有戰爭和各種可能的衝突帶來的憂慮;還有我們自己想象中諸多的困難,甚至可能根本不會發生假想的煩惱。
​
        耶穌的勸勉並不是要我們逃避事實,而是要有信心。即使是在最糟糕的境遇中,祂也不會離開我們。所以讓我們祈求主堅強我們的信德,在各種不安和未知中保持希望,最終得以分享耶穌復活的喜樂。

讀經一(宗徒們選了七位充滿聖神的人。)
恭讀宗徒大事錄 6:1-7

那時候,門徒漸漸增多,希臘化的猶太人,對希伯來人發出了怨言,因為他們在日常的供應品上,疏忽了他們的寡婦。
於是,十二位宗徒召集眾門徒說:「讓我們放棄天主的聖言,而操管飲食,實在不相宜。所以,弟兄們!當從你們中,檢定七位有好聲望,且充滿聖神和智慧的人,派他們管理這些事務。至於我們,我們要專務祈禱,並為真道服役。」
這番話得到全體的悅服,就選了斯德望,他是充滿信德和聖神的人,及斐理伯、仆洛曷洛、尼加諾爾、提孟、帕爾默納和尼苛勞,他是皈依猶太教的安提約基雅人;叫他們立在宗徒面前;眾宗徒祈禱以後,就給他們覆了手。
天主的道漸漸發揚;門徒的數目在耶路撒冷大為增加;司祭中也有許多人,服從了信仰。——上主的話。

 
答唱詠 詠33:1-2, 4-5, 18-19
【答】:上主,求你向我們廣施慈愛,有如我們對你的期待。(詠33:22)
或「亞肋路亞」
領:義人,你們應向上主踴躍歡呼,因為正直的人,理應讚美上主。你們該彈琴,稱謝上主;彈奏十絃琴,讚頌上主。【答】
領:因為上主的言語是正直的;他的一切作為都是信實的。他愛護正義和公理;他的慈愛瀰漫大地。【答】
領:請看,上主的眼睛,常關注敬畏他的人;他的雙目,常眷顧靠他仁慈的人,為使他們的性命,脫免死亡,使他們在飢饉時,生活如常。【答】
 
讀經二(你們是特選的種族,王家的司祭。)
恭讀聖伯多祿前書 2:4-9

親愛的諸位:
你們接近了主,即接近了那為人所擯棄,但為天主所精選,所尊重的活石,你們也就成了活石,建成一座屬神的殿宇,成為一班聖潔的司祭,以奉獻因耶穌基督,而中悅天主的屬神祭品。這就是經上所記載的:「看,我要在熙雍安放一塊精選的、寶貴的基石;凡信賴他的,決不會蒙羞。」
所以,為你們信主的人,是一種榮幸;但為不信主的人,是「匠人棄而不用的石頭,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並且是 「一塊絆腳石,和一塊使人跌倒的磐石」。他們由於不相信天主的話,而絆倒了;這也是為他們預定了的。
至於你們,你們卻是特選的種族,王家的司祭,聖潔的國民,屬於主的民族,為叫你們宣揚那由黑暗中召叫你們,進入他奇妙之光者的榮耀。——上主的話。
 
福音前歡呼
領:亞肋路亞。
眾:亞肋路亞。
領:主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父那裡去。(若14:6)
眾:亞肋路亞。
 
福音(我是道路、真理、生命。)
恭讀聖若望福音 14:1-12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說:「你們心裡不要煩亂;你們要信賴天主,也要信賴我。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我去,原是為給你們預備地方;不然的話,我早就告訴了你們。我去,為你們預備地方以後,我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為的是我在那裡,你們也在那裡。我去的地方,通往那裡的路,你們是知道的。」
多默說:「主!我們不知道你往那裡去,怎麼會知道那條路呢?」
耶穌回答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父那裡去。你們若認識我,也就必然認識我父;現在你們已認識他,並且已經看見他。」
斐理伯對耶穌說:「主!把父顯示給我們,我們就心滿意足了。」
耶穌回答說:「斐理伯!這麼長久的時間,我和你們在一起,而你還不認識我嗎?誰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你怎麼說:把父顯示給我們呢?你不信我在父內,父在我內嗎?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不是憑我自己講的,而是住在我內的父,做他自己的事業。你們要相信我:我在父內,父也在我內;不然的話,你們至少該因那些事業而相信。
「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凡信我的,我所做的事業,他也要做,並且還要做比這些更大的事業,因為我往父那裡去。」
——基督的福音。
0 评论

    扫码加博主微信

    Picture

    博客檔案

    九月 2023
    八月 2023
    七月 2023
    六月 2023
    五月 2023
    四月 2023
    三月 2023
    二月 2023
    一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博客分類

    全部
    【主日分享】
    【宗座文献】
    【心随意动】
    【祈祷▪敬礼】
    【统计数据】

    RSS订阅

    Picture
Powered by 通过可定制的模板创建自己独特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