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居
  • 主頁Home
  • 相冊Album
  • 博客Blog

常年期第卅一主日:愛主愛人

30/10/2021

0 评论

 
申6:2-6      詠18:2-3, 3-4, 47,51      希7:23-28      谷12:28-34
Picture
        今天彌撒福音的最後一句說“從此,沒有人敢再問祂。”(谷12:34)在今天的經師問耶穌前就有法利塞人、黑落德黨人和撒杜塞人都來向耶穌提出問題,當然所有這些問題都是想陷害或者難為耶穌。比如是否該給凱撒納稅(谷12:13-17),或者嫁了七個兄弟的女人將來復活後到底屬於誰的妻子(谷12:18-27)。今天提問題的經師,也是因為聽見了耶穌和提問者的辯論才來問耶穌。聽了耶穌的回答後,沒有人再有勇氣向耶穌提出任何問題。他們發現無法陷害耶穌,因為耶穌對自己所教導的內容的理解遠遠超過他們的理解能力。就像學校內學生老想難為老師,結果發現老師總是能夠解決他們所有的不懷好意,所以再也沒人敢提出問題難為老師,因為他們知道不可能難倒老師。

        耶穌今天回答經師的問題,在猶太經師或法學士當中一直都有爭論,直到今天,我們中間的法利塞人,或者就是我們自己有時候也在爭論這個問題:為了侍奉天主,到底什麼才是最重要或者必須做的?耶穌引用了猶太人熟知的兩處希伯來聖經作為回答。第一處來自今天的第一篇讀經。剛才我們從《申命紀》中聽到:“以色列!你要聽:上主、我們的天主,是唯一的上主。你當全心、全靈、全力,愛上主、你的天主。”(申6:4-5)其實這句經文是以色列人每天早晚都要誦念的祈禱文,甚至是他們走到哪裡都會帶著這句經文。耶穌又補充了來自《肋未紀》中的一句:還“應愛人如己。”(肋19:18)所以他們對這兩句經文熟悉,經師才回答:“師父說的實在對。”

         “你應當全心、全靈、全意、全力愛上主你的天主,並且要愛你的近人如你自己。”耶穌簡單的一句陳述包含了我們為侍奉天主所需要做的一切。然而,就是這句簡單的話卻要求我們的生活徹底有一個改變,因為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行為都包含在這項愛的法律當中。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按照天主的肖像所造的,而我們也被召叫以不同的方式來光榮讚美祂。當我們愛別人時,被愛的人本身就獨特地反映著天主的臨在。我們不能愛天主卻又恨別人。有的時候我們感覺自己常常祈禱,也參與教堂的所有活動和禮儀,但是仍舊感覺不到靈性生命的成長。也許當我們有這種感覺的時候,需要問一問自己和他人的關係:我們是否與他人和平相處。我們可以不喜歡某些人,但是如果我們對某人充滿仇恨,那我們對天主也可能就沒有愛可言,就如聖若望宗徒所說的:那不愛自己看得見的弟兄的,又如何愛看不見的天主呢(若一4:20)。

        人們過去常常問聖德肋撒修女為什麼要關心那些流落街頭的窮人,她的回答是:你怎麼能愛天主而不關心祂的肖像呢?或許我們也可以換種說法,我們不應該依據某人是否可愛而愛他,愛他,是因為每個人身上都有天主的特性值得我們去愛。天主可能沒有召叫我們遠離家人朋友去世界最貧窮的地方尋找最需要幫助的人,但祂確實召叫我們愛自己身邊的近人。天主也不希望我們陷入法利塞主義的法律泥潭,但祂確實希望我們活出一條全心全意地愛祂,並愛人如己的法律。
​
        讓我們祈求主耶穌,在生活中總能明白法律的意義,並能實踐這份愛的法律。
0 评论

二O二一年世界天主教会统计资料

23/10/2021

0 评论

 
梵蒂冈城(信仰通讯社)—十月二十四日,普世教会按照惯例庆祝第九十五届世界传教节。本刊在此发表普世教会数据统计,以数字的形式全面展示世界教会的基本情况。

以下资料摘自《教会统计数据年鉴》(二O一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修订本),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视野,综合归纳并补充了教会成员;牧灵机构;以及教会在医疗、社会援助和教育领域的福传活动情况及发展变化。在括号中标出了与上年同期(二O一八年)相比的数字变化、增加(+)及减少(-),使读者对普世教会的蓬勃发展拥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世界总人口
二O一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世界总人口为7,577,777,000,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81,383,000。包括欧洲在内,全球五大洲各地增长情况分别为:亚洲 + 40,434,000、非洲 + 33,360,000、美洲 + 6,973,000、欧洲 + 157,000、大洋洲 + 459,000。

世界天主教徒人数
截止到二O一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世界天主教徒人数为1,344,403,000,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5,410,000。除欧洲大陆(-292,000)外,其它各大陆均呈增长。全球其它地区增长情况分别为:非洲+ 8,302,000、美洲+ 5,373,000、亚洲+ 1,909,000、大洋洲+ 118,000。

总的来看,天主教徒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7.74%。全球五大洲各地增减情况不明显:美洲增加0.09%、亚洲增加0.02%、非洲增加了0.02%;欧洲减少0.05%、大洋洲的比例与上年持平,即占26.34%.

每名司铎平均负责管理的居民
全世界各地每名司铎平均负责管理的居民数量增加了215人,上升到14,853人。全球五大洲中亚洲(-765)、非洲(-202)减少。其它大陆呈增加趋势,各地变化情况分别为:美洲+96、欧洲+ 172、大洋洲+ 231。

普世教会中每名司铎平均负责管理的天主教徒人数增加了35人,几乎与上年同期持平(42),总数增至3,245人。全球五大洲除亚洲外,全部呈现增加趋势,各地变化情况分别为:大洋洲+60、美洲+ 74、欧洲 + 25。亚洲和上年相同减少了34人、非洲减少2人。

牧灵区
与上年同期相比,牧灵区仅增加了1个。目前,总数达3,026个。非洲增加了2、亚洲增加了1个;欧洲增加了1个。大洋洲与上年同期持平、美洲减少了3个。

拥有固定神职人员的传教站总计3,217,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01个。其中非洲(+ 138)、亚洲(+ 88)、美洲(+ 56)。

没有固定神职人员的传教站共计减少了5,836个,目前总数达131,407。五大洲中减少的有美洲(-1,113)、亚洲(- 358)、非洲(-4,382)、欧洲(- 58)。只有大洋洲增加了75个。

主教
普世教会主教人数增加了13位,目前总计5,364位。各地修会会士和教区主教人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教区主教人数增加(12)、修会会士主教减少(25)。目前,教区主教共计4,134位、修会会士主教共计1,230位。

除美洲减少10位外,其它大陆各地教区主教人数均有增加,情况如下:非洲 + 11、亚洲 + 5、欧洲+ 4、大洋洲+ 2。全球修会会士主教均减少亚洲(- 5),非洲(- 6)和美洲(- 7)增加、欧洲( -4)、大洋洲(- 3)。

司铎
普世教会司铎人数增加了271人,总计达414,336人。欧洲再次减少 – 2,608、美洲-690、大洋洲 - 69人。呈涨势的亚洲+ 1,989、非洲+ 1,649。

教会教区司铎人数增加262人,总人数达到了282,136。今年欧洲 – 1,436、大洋洲(-30)。增加的有非洲 + 1,061、美洲 + 98、亚洲 + 569。

修会会士司铎人增加了9人,目前总数为132,200人。亚洲(+ 1,420)、非洲(+ 588);美洲(- 788)、欧洲(- 1,172)、大洋洲(- 39)。

终身执事
普世教会各教区终身执事人数增加了734人,总计达48,238人。其中欧洲(+ 177)、美洲(+ 562)、大洋洲(+ 5)、非洲(+1);仅亚洲减少了(- 11)。

全球教区终身执事人数增至47,603人,全球共增加了790人。各地均呈增长趋势:亚洲(+ 18)、大洋洲(+ 7)、美洲(+ 554)、欧洲(+ 207)、非洲(+ 4)。

修会中终身执事人数为635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56人。其中减少的是非洲 – 3、大洋洲- 2、亚洲- 29、欧洲 - 30;唯一增加的为美洲 + 8。

修士和修女
全球修士数量减少了646人,总计达50,295人。同时,也是连续第七年减少。除非洲外(+ 89),与往年相比其它大陆均呈减少:亚洲(- 23)、美洲(- 390)、欧洲(- 236)、大洋洲(- 86)。

全球修女人数呈减少趋势(- 11,562),目前总计630,099人。各地分布情况如下:增加的为非洲(+ 835)和亚洲(+ 599);减少的欧洲(- 7,400)、美洲(- 5,315)和大洋洲(- 281)。

在俗团体
全球在俗团体中,男性成员共582名,与上年同期相比全球性减少了32人。减少状况分别如下:非洲减少(- 7)、亚洲(- 10)、美洲减少(- 13)、欧洲(- 2);大洋洲保持不变。
女性成员减少了553人,总计20,913人。本年度增加的仅有非洲+ 30;其它大陆均呈减少:亚洲- 104、美洲 - 110、欧洲- 365、大洋洲 – 4。

平信徒传教士
全球平信徒传教士人数共计410,044人,共增加34,252人。各大陆增加情况分别为美洲 + 33,930、欧洲+ 277、大洋洲 + 29、非洲+ 566。唯一减少的是亚洲 – 550。

全球传教员人数减少了2,590,总计3,074,034。减少的是美洲(- 15,651)、欧洲(- 5,659)、大洋洲(- 485);增长的仅为亚洲(+ 12,396)和非洲(+ 6,808)。

教区和修会大修生
上年同期相比全球减少了1822名,全球教区和修会大修生人数总计114,058名。其中增加的只有非洲+ 509;减少的是美洲(- 750)、欧洲(- 630)、亚洲(- 898)、大洋洲(-53)。

教区大修生共计68,609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350人)、修会大修生人数为45,449人(- 427)。此外,教区修生人数增加的只有非洲(+ 224);减少的有美洲(- 784)、亚洲(- 102)、欧洲(- 688);大洋洲与上年持平。

修会修生人数增加的有非洲(+ 285)、欧洲(+ 58)、美洲(+ 34);减少的为亚洲(- 796)、大洋洲(- 53)。

教区和修会小修生
全球教区和修会小修生人数减少了3,174人,目前总计96,990。但大洋洲增加了(+22);美洲 – 914、非洲 – 1,519、欧洲 – 743、亚洲(- 20)。

教区小修生共计74,976人(- 2,539)、修会小修生人数为22,014人(- 635)。教区修生仅大洋洲(+ 22)有所增加;减少的为非洲(- 1,305)、欧洲(- 214)、美洲(- 790)、亚洲(- 252)。

修会修生人数减少情况:欧洲(- 529)、非洲(- 214)、美洲(- 124)。而亚洲增加(+ 232);大洋洲与上年持平。

教育领域
在全球教育领域中,教会在全球共开办了72,667所幼儿园,招收7,532,992名学生;98,925所小学校共招收35,188,771名学生;49,552所初中共招收19,370,763名学生。此外,还有2,395,540名高中生和3,833,012名大学生在教会开办的高中和大学中就读。

社会公益及慈善机构
天主教会在全球开办的社会公益及慈善机构中,共有5,245所医院,主要在美洲(1,362)、非洲(1,418);14,963家诊所,其中绝大部分在非洲(5,307)、美洲(4,043);532所麻风病院主要集中在亚洲(269)和非洲(201)。15,429所老人院和慢性病、残疾人中心,主要集中在欧洲(8,031)、美洲(3,642)。9,374所孤儿院,多集中在亚洲(3,233)、欧洲(2,247)。10,723所儿童乐园分布在亚洲(2,973)和美洲(2,957);12,308所婚姻咨询中心,主要在美洲(+ 4,289)、欧洲(5,504)。3,199所教育和社会再教育中心;33,840所其它类型机构。

圣座万民福音传播部所辖牧灵区
全球隶属圣座万民福音传播部管辖传教区共计1,117个。绝大部分集中在非洲(517)、亚洲(483);接下来为美洲(71)、大洋洲(46)。
(SL)(Agenzia Fides 2021/10/21)

下载文件
  • 二O二一年世界天主教会统计资料
0 评论

教宗方濟各2021年世界傳教節

23/10/2021

0 评论

 
Picture
教宗方濟各
2021 年世界傳教節
「我們不得不說我們所見所聞的事。」(宗四 20)
親愛的弟兄姐妹們:

當我們嘗試了天主之愛的力量、當我們認識了在天大父在我們個人和團體 生活中的臨在,我們不能不宣講和分享我們所見所聞的事。耶穌和祂的 門徒的關係;祂在降生成人的奧蹟中、在福音和祂的逾越中啟示給我們的 祂的人性,給我們展示了天主是多麼的愛我們人類;祂背負了我們的快樂 和痛苦、願望和焦慮(參閱: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牧職憲章《論教會在 現代世界》,22)。基督的一切都提醒我們,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及其對救贖 的需要對祂而言都不陌生;也召喚著我們感到是這一使命的積極組成部 分:「你們到各路口去,凡是你們所遇到的,都請來」(瑪廿二 9)。任何人 都不是陌生的、任何人都不應對這同情心的愛感到陌生或者遙遠。

宗徒的經驗

福傳的歷史是從熱切尋找召叫了我們的上主開始的,祂渴望與每個人—— 無論身在何處——建立起友誼的對話(參閱:若十五 12~17)。宗徒們是首批告訴我們這一切的人,甚至指出了他們與祂相遇的日子和時刻:「那時, 大約是第十時辰」(若一 39)。與上主的友誼,看到祂照顧病人、和罪人一 起吃飯、給饑餓的人吃飽、親近被排斥的人、撫摸不純潔的人、化身有需 要的人、邀請人們善度真福八端、以全新的和充滿權威的方式教導,留下 了不可磨滅的烙印、足以引起驚異以及難以抑制的廣泛性的和無償的喜 樂。正如耶肋米亞先知說的,這種經歷是祂在我們心中活躍存在的烈火, 推動著我們去傳教,儘管有時要做出犧牲、遭到誤解(參閱:耶二十 7~9)。愛永遠在動,讓我們動起來分享最美好的、希望源泉的宣講:「我們找到了 默西亞。」(若一 41)

有了耶穌,我們看到、聽到、觸及到的東西可能是不同的。祂通過提醒我們常常被遺忘的人類基本特徵,在今天就已經開啟了未來的時代:「我們是 被只有在愛內才能實現的滿全所造的」(《眾位弟兄》通諭,68)。激發了信 仰的新時代,這種信仰能夠推動舉措和塑造團體,從學會承擔起自身和他 人脆弱性責任的男男女女開始,促進友愛和社會友誼(《眾位弟兄》通諭, 67)。在每一次懷著感恩之情記起上主首先愛了我們(參閱:若壹四 19) 時,教會團體展示了它的美好。「上主的偏愛令我們感到驚訝,而驚異,因著其本質,是不能歸我們所有或者強加的。(……)只有這樣,才能綻放無 償的奇跡、無償奉獻自我的恩典。傳教激情也是,永遠無法靠推理或者算 計獲得。讓自己進入『傳教狀態』是感恩的體現。」(《教宗給宗座傳信善 會文告》,2020 年 5 月 21 日)

總之,那個時候並不容易。首批基督徒是在敵意和艱苦的條件下開始了信仰生活的。邊緣化、囚禁的歷史與來自內部和外部的抵制一直交織在一起, 似乎與他們所見所聞的是矛盾的,甚至否定了他們的所見所聞。但這些, 並不是讓他們退縮或者封閉於自我的困難或者障礙,反而促使他們將每一 個不便、對立和困難轉變成為傳教的機遇。限制和障礙也變成了特權的場 所,借上主的聖神給一切和所有人傅油。沒有任何事情和任何人可以與這 使人自由的宣講無關。

在傳教門徒總是拿在手裡的《宗徒大事錄》一書中,我們有著這一切的生動見證。這本書講述了福音的芬芳遍及所到之處、激發了只有聖神才能帶 給我們的喜樂。《宗徒大事錄》教導我們要在經受考驗時抓緊基督,樹立一 種信念,「深信天主能在任何狀況中,甚至是在明顯的挫折中行動」、堅信 「所有在愛內把自己託付給天主的人都會結出好果子(參閱:若十五 5)。」 (《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279)

我們也同樣:當前的歷史時刻也不容易。疫情突出並放大了許多人早已在 遭受的痛苦、孤獨、貧困和不公;揭露了默默撕裂著我們的虛假安全、支 離破碎和兩極分化。最脆弱和弱勢的群體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自身的弱勢 和脆弱性。我們經歷了沮喪、灰心、疲憊,甚至剝奪希望的順從主義的苦 澀,佔據了我們的視野。但我們,「不是宣傳我們自己,而是宣傳耶穌基督 為主,我們只是因耶穌的緣故作了你們的奴僕」(格後四 5)。為此,我們在我們的團體和我們的家庭中聽到了在我們的心中迴盪的生命聖言,對我 們說「祂不在這裡了,祂已復活了」(路廿四 6)。打破各種決定論的希望 聖言,賜予那些願意被觸動的人站立起來所必要的自由和膽識;具有創造性地探索各種可行的方式活出同情心、不會將任何人拋棄在路邊的天主「像 聖事般」親近我們。

在此疫情時期,面對以健康的社會距離的名義掩蓋無動於衷和麻木不仁, 並為此辯解的誘惑,能夠讓必要的距離變成相遇、治療和推動場所的同情 心的使命是緊迫的。「我們所見所聞的事」(宗四 20)、在我們身上慣用的 慈悲,變成了可借鑒的和可信的,讓我們重振共同的激情,去創造「一個 歸屬感和團結互助的團體,為之投入時間、努力和資源」(《眾位弟兄》通 諭,36)。是祂的聖言,使我們每天得到救贖、使我們不再找藉口把自己關 在最卑鄙的懷疑主義中:「反正都一樣、什麼都不會變」。有人會問,「如果 我看不到任何重要的結果,那我為什麼要剝奪自己的安全、舒適和樂趣?」 面對這樣的問題,答案永遠都是同樣的:「耶穌基督已經戰勝了罪惡與死 亡,如今充滿權能。耶穌基督真的活著」(參閱:《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 275)。祂希望我們也活著、友愛、能夠展示和分享這一希望。當前背景下, 迫切需要希望的傳教士,他們蒙上主傅油,有能力先知性地讓人們牢記沒有任何人可以自救。

同宗徒和首批基督徒們一樣,我們也全力以赴地說:「我們不得不說我們所見所聞的事」(宗四 20)。我們所領受的一切、上主逐漸賜予我們的一切, 都是為了使我們讓這一切發揮作用、無償地奉獻給他人才賜予我們的。正 如那些看到了、聽到了、親手觸及到了耶穌救恩的宗徒們一樣(參閱:若 壹一 1~4),今天,我們可以觸及到當今歷史中受難的和光榮的基督的肉身,勇於和所有人分享希望的命運,那不容置疑的一點源於我們知道上主 陪伴著我們。作為基督徒,我們不能只把上主留給我們自己:教會的福傳 使命在改變世界和保護受造物中體現了其整體的和公共的價值。

對我們每⼀個⼈的邀請

今年世界傳教節主題「我們不得不說我們所見所聞的事」(宗四 20)是一 個邀請,讓我們每個人「承擔起任務」、讓人們認識我們心中所裝的。這一 使命是、也永遠是教會的身份:「她之所以存在,是為宣傳福音」(聖保祿 六世宗座勸諭《在新世界中傳福音》,14)。當個人孤立或者封閉於小團體時,我們的信仰生活會削弱、喪失先知性以及讓人感到驚異和感恩的能力;因著其自身的活力,需要不斷地加強開放,有能力接觸和擁抱所有人。首 批基督徒們,遠沒有屈服於封閉于精英團體的誘惑,他們被上主吸引、被 祂賜予的新生活方式所吸引,到人們中去、見證他們的所見所聞:天國臨近了。他們慷慨地、滿懷著感恩和播種者自身的高尚這樣做,深知其他人 將會吃掉他們努力和犧牲的果實。為此,我喜歡去想「即使是最軟弱的, 有限的和受傷的人,也可按各自的方式當傳教士,因為即使善與許多人性的軟弱共存,也必須傳揚善。」(主教會議後宗座勸諭《生活的基督》,239)

在每年十月倒數第二個主日舉行的世界傳教節,讓我們滿懷著感激之情牢 記所有用他們的生活見證幫助我們重申了聖洗承諾的人們,做慷慨和喜樂 的福音宗徒。我們特別牢記那些踏上征途、離開自己的土地和家庭的人, 他們毫不拖延、毫不畏懼地讓福音傳遍天涯海角、傳遍每一座城市,那裡 有許多人渴望得到降福。

默想他們的傳教見證,激勵我們要勇敢、堅持不懈地祈求「莊稼的主人, 派遣工人來,收割他的莊稼」(路十 2)。事實上,我們知道傳教聖召不是 過去的事或者其他時代的浪漫回憶。今天,耶穌需要能夠將聖召作為一個 真正的愛的故事來善度的心,讓他們走遍世界的邊緣、成為同情心的使者 和工具。這是祂對所有人的召叫,儘管並不是以相同的方式。我們要牢記, 有些邊緣就在我們身邊、在一座城市的中心、或者自己家庭裡。愛的普世 性開放還有另一個方面,不是地理方面的而是人生的。一直以來,特別是 在當今的疫情時期,重要的是加強在日常生活中擴大我們圈子的能力,從 而接觸到我們自發地認為不是「我所關心的世界」的人,儘管他們離我們 很近(參閱:《眾位弟兄》通諭,97)。善度傳教生活就是努力培養和耶穌 基督相同的情感、和祂一起堅信身邊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願祂的同情 心之愛也喚醒我們的心,並讓我們所有人成為傳教門徒。

瑪利亞──首位傳教門徒,求妳讓所有受洗的人都渴望成為我們土地上的鹽和光。(參閱:瑪五 13~14)

方濟各 羅馬
聖若望拉特朗大殿
2021 年 1 月 6 日,主顯節瞻禮


(信仰通訊社翻譯)
0 评论

常年期第卅主日(乙):师父,叫我看见!

23/10/2021

0 评论

 
耶31:7-9       詠126:1-2,2-3,4-5,6       希5:1-6       谷10:46-52
Picture
        过去的几个主日,马尔谷福音都在教导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跟随主。而今天弥撒的马尔谷福音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做耶稣门徒的榜样——瞎眼的巴尔提买。从巴尔提买的行动,我们可以看出他信赖、呼求和跟随耶稣的整个过程。
 
        巴尔提买本身是一个瞎眼的乞丐,他看不见任何东西,也走不出自己生活的狭小范围,只能在路边上向路过的人行乞。但是他知道自己的需求,他怀着希望在路边乞讨,他更知道自己需要看见。所以当他听到耶稣路过时,便向耶稣祈求:让他看见。
 
        在路边乞讨的巴尔提买听到耶稣路过,就大声喊叫“耶稣,达味之子,可怜我吧!”在以色列民族中,“达味之子”这个称呼是有默西亚的特定意义的。所以当他大喊“达味之子”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承认并相信耶稣就是犹太人一直期待的默西亚、救世主。对于一个瞎眼的乞丐来说,这种宣认远远超出了那些能看清事物的权贵者。
 
        巴尔提买在宣认了耶稣的身份后就不断地呼求,即是被周围的人所厌恶、斥责,他不但不停止,反而越发大声地喊叫“达味之子,可怜我吧!”当耶稣让他过来时,他立刻扔下外衣“跳起来,走到耶稣面前”要求耶稣:“老师,请让我看见!”耶稣治好他,使他看见了以后,他并没有离开,而是当时就跟随了耶稣。
 
        从巴尔提买一连串的动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或者至少是学习他追随耶稣的信仰过程。首先是听,他听到了耶稣路过。可以说每一个人的信仰都是从“听”开始的。听到了,才会不断地寻找,了解,加深,并且相信。巴尔提买在听到耶稣路过时喊出了“达味之子”。我们的心灵很多时候都和瞎子一样,看不到光明和希望。但只要打开心去听,就一定能听到耶稣经过。
 
        一旦相信就要不断地呼求,不管遇到任何困难,就如耶稣曾许诺的:求就一定会被听到。巴尔提买就是这样,即便被斥责、轻视、阻止,他都不断地祈求,不但不会被他人阻挠,反而更加大声和坚定。反省自己的信仰,我们是否愿意向自己信仰的救主呼求,当遇到阻挠或者貌似未被应允时又是如何面对的?当被耶稣治愈后,巴尔提买对耶稣的身份可以说认识得更清楚了,所以他当即就跟随了耶稣。
 
        巴尔提买的倾听、宣认、祈求、跟随都显示了他的信德,所以耶稣说“你的信德救了你。”(谷10:52)反省我们自己的生活或者是信仰,很多的时候我们就像睁眼的瞎子一样,生活在黑暗当中,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正如处在新冠病毒中近两年的世界一样。我们不妨学习今天福音中的巴尔提买,用心倾听耶稣的临在,从而向祂献上祈祷,祈求祂治愈我们心灵的盲眼,从而更加坚定地追随祂并宣扬祂的爱和复活。

常年期第卅主日:信德的治愈
0 评论

浅说自由

9/10/2021

0 评论

 
Picture
主內的兄弟姊妹們,主日平安!

隨著新洲疫苗普及率達到70%,所謂的“自由路線圖”(Roadmap to Freedom)也將開始實施,即週一將開始解封第一步。由於第一步開放只是給完全注射了兩劑疫苗的人,所以教區決定教堂在疫苗普及率達到80%後重新向所有公眾開放(10月25以後),希望隨著逐步地解封,大家在依靠天主的同時,都能保護好自己和家人。

大家都在談論,解封後就自由了。可什麼才是真正的自由呢?如今在這個崇尚自由的社會裡,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自由”這個詞好像已經被用壞了。當然今天反對疫苗的人由於對疫苗的不信任和自己身體健康的原因,可以說:打不打疫苗是我的自由,我的身體我做主。但墮胎者和選擇安樂死的人也同樣在說:我的身體,我自己做主,是否選擇墮胎或選擇怎麼死是我的自由。

自由固然是所謂的“天賦人權”,但到底什麼是真正的“自由”,總有不同的解釋。在聖經中,聖保祿宗徒特別強調自由,他認為耶穌基督從罪惡中解救了我們,就是為使我們獲得自由。因此他說:“你們蒙召選,是為得到自由。”(迦5:13)耶穌也曾給信祂的猶太人說,你們要固守我的話就會認識真理,“而真理必會使你們獲得自由”(若8:32)。所以教會自初始就認為,天主在自由中創造了人,也給了人選擇是否依附于祂的自由。但是如果自由沒有了責任和義務,就會流向濫用,甚至是罪惡。因此《天主教教理》中特別指出,“當自由是以天主、至高的美善為依歸時,會使人的行為達致完美。”反之,如果拒絕天主的計畫就會產生錯亂,淪為罪惡的奴隸(教理1774、1739)。

因此,自由並不意味著想什麼就做什麼,或者想怎麼樣就怎麼樣,而是能運用理性和意志自主決定該怎麼行動。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在社會行動中並無真正的自由。因為社會規則和法律為了社會的公序總會設一些限制,也就是說,當你獲得某一方面的自由時,也就會失去另一些其他的自由。比如,如果你要隨時開車的自由,那你就失去了隨時喝酒的自由。而在整個社會公序中,自由更要面對責任和義務。面對責任,有時候你必須要放棄或奉獻一些自由,甚至是痛苦和犧牲。
​
週一,我們將獲得因病毒而失去的部分自由。在此希望每一位兄弟姊妹在享受這份自由的同時,也不要忘了自己在社會中的責任和義務。病毒也許不會傷害到我們,但還有很多的“近人”需要我們的愛。

0 评论
<<上一篇

    扫码加博主微信

    Picture

    博客檔案

    三月 2023
    二月 2023
    一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博客分類

    全部
    【主日分享】
    【宗座文献】
    【心随意动】
    【祈祷▪敬礼】
    【统计数据】

    RSS订阅

    Picture
Powered by 通过可定制的模板创建自己独特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