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居
  • 主頁Home
  • 相冊Album
  • 博客Blog

向聖母的祈禱

27/2/2022

0 评论

 
主內的兄弟姊妹們,主日平安!

隨著這週三的聖灰禮儀,教會的禮儀年就進入四旬期了。希望我們大家藉著四旬期的祈禱、齋戒和善工,使自己能夠與天主更加接近,從而與天主的關係更加緊密。同時在聖灰禮儀當天(星期三),我們也回應教宗方濟各的呼籲,一同為陷入戰爭中的烏克蘭守齋、祈禱,祈求“和平之後保護世界免受戰爭的蹂躪”。

上次在Bulletin上和大家分享了一篇2007年10月21日寫於底特律(Detroit)的祈禱文,當時題為“我的貓爪祈禱”。有人讀了分享後覺得很真實,有人覺得很有趣,當然也有人認為有點玩笑的意思,還好天主看的是人心。那篇祈禱文是向耶穌祈禱,正如上次在文末所提及的,當時還寫了一篇向聖母的祈禱文。故今天在這裡也拿來
與大家分享。
Picture
親愛的聖母媽媽您好,

非常抱歉這段時間對您的疏忽。您不會太介意孩兒的無知吧!我剛才去找耶穌大哥了,他跟我發牢騷說:我需要他了就去找他,不需要了就把他忘了。其實聖母媽媽,您是知道的,我怎麼會把耶穌大哥忘了呢!不過我這段時間以來的確是對他有點疏遠了。我希望您給大哥說一下,讓他別太在意了。還有,您聽到昨天我給家裡打電話了吧。也請您向耶穌大哥說一下別讓他太跟我弟他們過不去,畢竟他們無知嘛。

聖母媽媽,我有時候看著耶穌大哥看我的眼神還真有點害怕呢。不過有你在我就不怕了,因為他聽您的,所以我只好找您來嚇唬大哥了。麻煩您跟他說一下我真的很需要他,要不您乾脆命令他來幫幫我好了。他不過來的話,我真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了。也請您順便跟他說一下,他要是不管的話,說不定哪天我會真和他急。

我希望他幫我的時候您也能過來安慰一下我。我是不是有點過分了聖母媽媽?我還希望您和耶穌大哥過來的時候如果能把聖神也叫上,讓他來吹吹我那就再好不過了。我不怕他吹的,我很喜歡被他那輕柔的微風吹拂。可我就是不知道怎麼去找他。

在天的老阿爸也看得我有點心發毛,不過如果有耶穌大哥和您出面的話我就不怕了。因為耶穌大哥是他的最愛。耶穌大哥為了他的旨意都死過一次了,故他不會對大哥再怎麼樣了。現在他好像基本讓大哥來處理所有事情了,所以有了大哥在,老阿爸那裡就算沒問題了。嗯!他不會不讓大哥來幫我吧?我想不會,因為他也很愛我的呀。不過您還是得幫我看看他老人家,我現在不知道怎麼去看他,也不知道見了他該怎麼說。

親愛的天上媽媽,您最了解孩兒我需要什麼了,和您說話我也不害怕您會發火,因為您不會。好了聖母媽媽,我現在去休息一下,請您千萬別忘了去幫我在耶穌大哥前說說我需要他的幫助啦。
​

BTW,您們過來就住我這裡好了。
0 评论

教宗方濟各2022年四旬期文告

27/2/2022

0 评论

 
Picture
教宗方濟各
2022年四旬期文告
​

「我們行善不要厭倦;如果不鬆懈,到了適當的時節,必可收穫。
所以,我們一有機會,就應向眾人行善。」(迦六 9~10)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四旬期引領我們走向耶穌基督聖死與復活的逾越奧蹟,這也是我們個人及團體都得以更新的良機。在 2022 年的四旬期,我們可以默想聖保祿宗徒對迦拉達人的規勸:「我們行善不要厭倦;如果不鬆懈,到了適當的時節,必可收穫。所以,我們一有機會,就應向眾人行善。」(迦六 9~10)

1. 播種和收成

聖保祿宗徒在這段話中呼應了耶穌最喜愛的撒種和收穫的圖像(參閱:瑪十三)。他向我們提到「時節」(kairós),即一個「播下美善,以待來年收成的適當時節」。那麼,什麼是我們的「適當時節」呢?四旬期正是這樣的一個適當時節,但我們整個的人生都是,而某種程度上,四旬期則是其中的一個圖像。1 在我們的生活中,貪婪、驕傲,以及擁有、囤積、消費的渴望,往往占了上風,正如我們在福音比喻中看到的那個糊塗人的故事一樣,因為他以為只要倉房裡儲存了足夠的穀類和財物,他就可以高枕無憂(參閱:路十二16~21)。四旬期卻邀請我們悔改,改變心態,好讓我們發現生命的真與美不在於擁有,而在於給與;不在於囤積,而在於散播 並分享良善。

最先播種的,是天主自己。慷慨大方的天主「一直在人類大家庭裡播下善良的種子」(《眾位弟兄》,54)。在四旬期間,我們要領受天主聖言,以回應祂的恩賜,因為祂的話「是生活的、是有效力的」(希四12)。經常去聆聽天主聖言,能使我們以開放且柔順的心接受祂的工作(參閱:雅一21),並在生活中結出果實。這會帶給我們莫大的喜樂,甚至召集我們成為天主的助手(參閱:格前三9)。只要能把握當下(參閱:弗五16),我們也能播下善的種子。天主要我們播種善良,這個召叫不能被視為一種負擔,而應視為是一種恩寵,造物主希望我們能因此積極地與祂豐盛的美善結合。

至於收穫呢?難道我們播種不是為了收穫嗎?當然是!聖保祿宗徒就曾指出播種和收穫的密切關係。他說:「小量播種的,也要小量收穫;大量播種的,也要大量收穫」(格後九6)。但我們在談論的,是怎樣的收穫呢?我們播下的「善」,所收到的初果就出現在我們自己以及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甚至在我們微小的善行中。在天主內,任何的「不辭辛勞」,任何再微小的愛的行動,都不會徒然(參閱:《福音的喜樂》,279)。正如我們可憑樹木的果實辨別它們(參閱:瑪七16、20),一個充滿善行的生命,同樣也會發出光明(參閱:瑪五14~16),並且把基督的馨香帶給世界(參閱:格後二15)。脫離罪惡,自由地事奉天主,能為所有人的得救帶來成聖的果實。(參閱:羅六22)

其實,我們只能看到播下的種子所生長出的一小部分果實,因為按福音的諺語:「撒種的是一人,收割的是另一人」(若四37)。當我們為他人的益處而撒種,則是分享了天主本身的慈愛:「若我們願意開展工作後由別人收穫成果,並寄希望於播下的美善所暗藏的力量,這是崇高的行動」(《眾位弟兄》,196)。為他人的益處播下美善,讓我們免於狹隘的私利,並將不求回報的心態貫注在我們的行動中,使我們成為天主仁愛計劃的一部分,參與祂宏偉的視野。

天主聖言拓展並提升我們的視野,並告訴我們,真正的收穫是在末日的,也就是在那最終、永恆不滅的那一天。我們生活和行動的熟果是「永生的果實」(參閱:若四36),是我們在天上的寶藏(路十二33;十八22)。耶穌自己就用「麥子落在地裡死了,才能結出子粒」的意象作為祂聖死與復活奧蹟的標記(參閱:若十二24);聖保祿宗徒則用同樣的意象,來談 論肉身的復活:「播種的是可朽壞的,復活起來的是不可朽壞的;播種的是可羞辱的,復活起來的是光榮的;播種的是軟弱的,復活起來的是強健的;播種的是屬生靈身體,復活起來的是屬神的身體」(格前十五42~44)。復活的希望是復活基督帶給世人的浩光,因為「如果我們只在今生寄望於基督,我們就是眾人中最可憐的了。但是基督從死者中實在復活了,做了死者的初果」(格前十五19~20)。那些藉著「同祂相似的死亡」(羅六5),而在愛中與祂親密結合的人,也要同祂的復活結合,以進入永生(參閱:若五29)。「那時,義人要在他們父的國裡,發光如同太陽。」(瑪十三 43)

2. 我們行善不要厭倦

基督的復活,以永生的「極大希望」在我們的時代種下救恩的種子,使得人在現世也充滿了期盼(參閱:本篤十六世《在希望中得救》,3、7)。因夢想破滅而感到失望痛苦,對眼前的挑戰感到憂慮,對於自己的資源貧乏感到洩氣,都會使我們不禁將自己藏身於自我中心的心態當中,對他人的痛苦漠不關心。確實,即使是最富足的資源也有其限度:「少年人能疲倦困乏,青年人能失足跌倒」(依四十30)。然而,天主能「賜給疲倦者力量,賜給無力者勇氣,……仰望上主的,必獲得新力量,必能振翼高飛有如兀鷹,疾馳而不困乏,奔走而不疲倦」(依四十29、31)。四旬期召喚我們把信心和希望都放在天主身上(參閱:伯前一21),因為只有當我們雙目注視著復活的基督(參閱:希十二2),我們才能回應宗徒對我們「行善不要厭倦」(迦六9)的懇求。

我們祈禱不要厭倦。耶穌教導我們「應時常祈禱,不要灰心」(路十八1)。我們祈禱,是因為我們需要天主。相信自己什麼也不需要,這是一種很危險的錯誤觀念。這次的疫情,若能讓我們更意識到個人和社會的脆弱,就願這個四旬期讓我們體驗到「相信天主」所帶來的慰藉;沒有天主,我們就不能存立(參閱:依七9)。沒有人能獨自獲得救恩,因為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都身處歷史的風暴當中。2 當然,若是沒有天主,誰也不能獲得救恩,因為唯有耶穌基督的逾越奧蹟能戰勝死亡的污水。信仰並不能使我們免除生活的重擔和煩憂,但能讓我們在基督內與天主結合,並懷著不致失望的極大希望,來面對這一切,而基督給我們的保證,就是天主藉著 聖神傾注在我們心中的愛。(參閱:羅五1~5)

 我們對抗生命中的惡不要厭倦。願四旬期所要求的身體的齋戒,能強化我們的精神,對抗罪惡。讓我們能在懺悔與和好聖事中不斷地祈求寬恕,知道天主永遠樂於寬恕我們。3 讓我們對抗貪慾不要厭倦,因為這種軟弱會讓我們變得自私並導向各種邪惡,在歷史軌跡上我們能看到各種引誘男女犯罪的方法(參閱:《眾位弟兄》,166),其中一項就是對數位媒體上癮,那會使人際關係變得薄弱。四旬期是一個有利的時機,讓我們抵抗這些誘惑,並透過與有血有肉的人接觸交流(同上,50),從而培養更加完整的人際溝通形式。(同上,43)

我們對近人積極行善不要厭倦。在這個四旬期,讓我們喜樂地施與,以實踐善行(參閱:格後九7)。那「供給播種者種子,而又供給食糧作吃食」(格後九10)的天主,讓我們每一個人不但有食物可吃,而且也能慷慨地對他人行善。雖然我們一輩子都能行善,但讓我們善用四旬期,去關心那些與我們接近的人,並伸手援助那些在生命路途上受傷的弟兄姊妹(參閱:路十25~37)。四旬期是一個恩寵的時期,好使我們去尋找那些有需要的人,而不是躲避他們;去接觸那些需要以關懷的耳朵及善言相待的人,而不是忽視他們;去探訪那些孤單的人,而不是遺棄他們。讓我們以行動來實踐我們的召叫:對一切人行善,並花時間去愛窮人和有需要的人,愛那些被遺棄、受排斥的人,那些受歧視,被邊緣化的人。(參閱:《眾位弟兄》, 193)

3. 「如果我們不鬆懈,到了適當的時節,必可收穫。」

每年的四旬期都提醒我們:「行善並非一勞永逸的事,而愛、正義和團結關懷亦非如此,我們必須每天為此努力」(《眾位弟兄》,11)。讓我們祈求天主賜給我們如農夫般的耐心和毅力(參閱:雅五7),一步一腳印地持續行善。如果我們跌倒,讓我們向天父伸出手來,因為祂一定會拉我們一把。如果我們不慎迷失,如果我們受到邪惡者的誘惑,我們不要猶疑,要立刻轉向天主,因為「祂是富於仁慈的」(依五五7)。在這個悔改的時期,藉著天主的恩寵和教會的共融,讓我們持續行善不要鬆懈。行善的土壤是由齋戒所預備,以祈禱澆灌,並因愛德而豐足。我們要堅定地相信「只 要我們不放棄,在適當的時機我們就會收成」,同時,因著堅忍,我們能獲得所應許的(參閱:希十36)自身的得救,以及他人的得救(參閱:弟前四16)。基督為了我們的緣故而付出生命(參閱:格後五14~15),我們若能培養對所有人的兄弟情誼,我們便與基督結合為一,並能預嘗天國的喜樂,那時,天主將成為「萬物之中的萬有。」(格前十五28)

願童貞瑪利亞──她孕育了救主,並把「一切事默存在自己心中」(路二 19),為我們祈求忍耐的恩賜。願她以慈母的臨在陪伴我們,好能在這個悔改的時節帶來永恆救恩的果實。

教宗方濟各
羅馬,
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2021年11月11日,都爾‧聖瑪定主教紀念日

(台灣明愛會 恭譯)
—————————————————--

1 參閱:聖奧思定,《道理》243,9,8;270,3;En. In Ps. 110,1。
2 參閱:教宗方濟各舉行的特殊祈禱時刻,2020年3月27日。
3 參閱:三鐘經講道,2013年3月17日。
0 评论

常年期第八主日(丙年)

27/2/2022

0 评论

 
德27:5-8     詠92:2-3,13-14,15-16     格前15:54-58     路6:39-45
Picture
        今天的彌撒福音中耶穌繼續在下山後的平地上教導祂的聽眾。上個主日的福音,我們可以說是耶穌對一個真正跟隨耶穌者的要求。這個主日好像有所緩和,不過按我們今天的話說,祂還是在要求我們該如何做一個好人。

        耶穌責叱祂的聽眾,只看見自己兄弟眼中的木屑,卻不理會自己眼中的大梁。我們在生活中總是犯這樣的錯誤,盯著別人的小過失、小錯誤指指點點,而對於自己的錯誤卻總是找理由辯護,甚至不以為然;或者因為自己的偏見、仇恨,總是互相仇視,就像瞎子一樣,看不到彼此的優點。因此也就無法彼此相愛、和平相處。耶穌要求我們必須先從自己的眼睛中取出大梁,然後才能從別人的眼睛中取出碎屑。所以祂要求必須先改變我們的行為方式,然後才能期望其他人改變。如果我們不能改變自己,不做正確的事,又怎麼能要求其他人呢?

        有时候我们可能觉得耶稣今天的这个比喻有问题。因為木屑很小,很容易進入人的眼睛。但大梁不是一般的小碎屑,比一个人要高大多了,怎麼能進入眼睛呢?耶穌的养父若瑟是木匠,祂自己也曾是,所以祂對木屑是很熟悉的,自然也知道大梁是不可能進入人眼睛內的。大梁雖然不能進入眼睛,但卻可以完全遮擋人的視線。當木屑進入眼睛後,由於疼痛或不舒服,人會想方設法取出眼中的木屑以減輕痛苦。而當大梁或者其它障礙物遮擋了人們的視線後,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換個角度,避開遮擋,從而看到面前的事物。所以耶穌也教訓人,在人與人的相處中,需要不斷地反思,只有移開遮擋人們心靈視線的障礙物,才能看清彼此,看到各自的優點,從而達到彼此寬恕,和平相處。

       福音中耶穌也指出善人或者說好人,他們內心本身就是善的。一個人的言語所表達的,多是來自內心,就如壞樹結不出好果子,同樣好樹也不結壞果子一樣。這也正是今天第一篇讀經,《德訓篇》所教導的。如果我們的內心滿是愛與寬恕,自然就會將美善的東西帶給他人,更不會造成所謂的出口傷人。

        讓我們總是看到別人的優點,以溫暖的言語對待他人,有時候真的很難。但是當我們想做出改變的時候,上主自會幫助我們;因為只要信賴祂的幫助,祂就會用善良、愛、希望、勇氣和慷慨充滿我們的心。當我們的內心充滿了這些東西的時候,自然也就會與他人分享這些善果。因此,讓我們向天主祈禱,祈求祂幫助我們移除心中的偏見、甚至嫉妒、仇恨,從而看清自己和他人,並做出改變,成為基督希望我們成為的善人;也祈求來自天主的愛和良善充滿我們的心,使我們可以與他人分享天主的美善。

0 评论

向耶穌祈禱

12/2/2022

0 评论

 
Picture
主內的兄弟姊妹們,主日平安!

近日我在網絡中尋找自己曾經留下的足跡,包括寫過的博客(台灣叫部落格,香港稱網誌),發過的照片、音頻和視頻等,除了Google Blog和Word Press還能看到不多的一些文字,其它幾乎都不存在了,甚覺可惜。雖然十幾年前寫的東西看上去太過稚嫩,但自覺字裏行間卻也充滿了真摯和樸實。比如下面這篇2007年10月21日寫於底特律(Detroit)的祈禱文,自我感覺就比較質樸。故拿來與大家分享,今天的我應該是寫不出來的。

耶穌大哥你好,

首先對我這段時間以來對你的疏忽表示致歉。這段時間以來,我的確對你有所冷落了。不過我想你不會太計較吧!你不是說過誰要來找你,你不會不理他的,你還說過你也不會計較他的過去。我想你不會忘了吧?我相信你絕對不會的。萬一你如果真忘了的話,那你就去問一下你媽媽好了,她會提醒你的。

我這段時間遠離了你,可我無時不刻感覺到你愛的臨在與我對你的需要。我真的非常感謝你過去對我無微不至的照顧與關懷。你知道最近一個月來我這裡都發生了些什麼事嗎?雖然我對你疏忽了,可你始終是大哥,我絕對沒忘,也不敢忘。

其實我有時候還是想找你聊聊的。一來是找你訴訴苦,二來當然也是找你幫忙了。可是你知道的,撒旦那傢伙可渾了。我腦袋瓜就這麼大一點,那傢伙還老鑽進去亂叨咕。我好多次給你打電話都被它掐斷了。更可惡的是,它居然把你打給我的電話也掐斷。是的,我也知道有時候我還真是冤枉那小子了。不過,它的張狂你也知道。它連你都敢騷擾。還記的上次你守齋的時候嗎?它還帶你到處跑呢!當然它還是怕你的。記的有次它們看到你居然嚇得請你讓它們進入豬身上,而後它們沖向了湖中。說實話,看到這種場面我可真高興。心裡都在對撒旦嘀咕:你小子狠呀,你不是很厲害嗎!看看你見了我大哥的那熊樣。

大哥我真的很想你,可能是我非常需要你的緣故吧。你知道這一個月來我這裡都發生了些什麼,我怕在處理問題的時候被撒旦那小子叨咕。要有你撐腰我就不怕它了。我不奢望你幫我處理了全部事情,你來教教我怎麼做就好。我知道你很忙,也不能厚此薄彼。但我真的希望你在斜著眼睛看我的時候,給我點指示就好。大哥,我也想聖母媽媽了。你先忙,我再去找她發發鬱悶。

(寫給聖母的另一篇祈禱文,有機會再與大家分享。)
0 评论

常年期第六主日(丙):

12/2/2022

0 评论

 
耶17:5-8      詠1:1-2,3,4,6      格前15:12,16-20      路6:17,20-26
Picture
        上個主日我們在慶祝農曆新春的彌撒中,聽到了瑪竇福音中記載的耶穌著名的“山中聖訓”,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真福八端”(瑪5:1-12)。而今天的路加福音中,耶穌帶領十二宗徒下山以後又看到了聚集在那裡來自各地的群眾,遂發生“平地訓誨”,內容雖然仍是八段,但卻是四福四禍(路6:20-26)。也就是說耶穌今天不但告訴人們什麼是有福的,同樣也告訴人們什麼是有禍的。

        上個主日的時候我和大家分享,有福是因為有天主,離開了天主也就失去了幸福。就漢字而言,“福”被認為是上天賜口飯吃,還有田可種。《說文解字》對“福”的注釋是:“福,祐也。” 而這個“祐”的注釋是“助也”。對“禍”的注釋是:“禍,害也。神不福也。”不管是“福”還是“禍”,都和神有關。福是因為有神助;禍是害,因為“神不福”。換句話說,沒有了神的助祐,就成了災殃、苦難。

        今天彌撒的第一篇讀經中,耶肋米亞先知也明確地指出如果遠離天主,只信賴世人,就是可詛咒的,他必居住在荒野乾枯之處。乾燥的曠野種田也長不出糧食,自然也就沒飯吃。但是凡信賴上主,依靠天主的人,就是被祝福的,而他必枝葉茂盛,不愁乾旱,且不斷結果(耶17:5-8),答唱詠也重複著同樣的訊息(詠1:2-3)。因此,不管是中國人的禍、福解字說,還是猶太人的詛咒與祝福,都在於天主,或者是對天主的態度。人的生命中如果離開了天主,即使幸福來到,也不會覺察(耶17:8)。

        路加記載耶穌在今天的宣講中譴責那些富有、飽飫、歡笑和被人稱讚的人,安慰那些貧窮、飢餓、哭泣和因為人子的緣故被惱恨、棄絕、辱罵的人,且稱他們是有福的。路加福音被稱為“窮人的福音”,他似乎更加側重對窮人的不公,或者說是譴責那些富人的為富不仁。所以路加一面給那些貧窮的人帶來希望和安慰,同時也指責富有者的自私與貪婪。

        今天的我們不但需要從物質的充足中反省與他人分享,很多時候我們生活中的所謂軟實力也優於他人,比如靈修和信仰知識的資源、教育和獲取信息的渠道都比很多人方便和優越。所有這些,不管是物質資源的豐富,還是精神需求的滿足都離不開天主的助祐。既然祝福是來自天主,那獲得天主祝福的人就應該與他人分享這份祝福。當人們漠視他人的需要,不願意與他人分享時,社會就會陷入極大的差距、甚至不公平和不穩定中。所以有些政府(如瑞士)甚至規定,上市公司必須無私地為社會做公益,如果沒有做或者做了有償公益,可能會面臨重罰,甚至是被下市。
​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來並不是為積攢財富,而是為分享天主的愛。只有當大家都像兄弟姊妹一樣彼此照顧時,天主的愛才會得以在我們中間延續。讓我們常依靠信賴天主的恩寵,同時也關心他人精神和物質的需要,為飢餓者帶去飽飫,為哭泣者帶去歡笑,為貧窮者帶去安慰,為被詛咒和迫害者帶去希望與祝福。

0 评论
<<上一篇

    扫码加博主微信

    Picture

    博客檔案

    三月 2023
    二月 2023
    一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博客分類

    全部
    【主日分享】
    【宗座文献】
    【心随意动】
    【祈祷▪敬礼】
    【统计数据】

    RSS订阅

    Picture
Powered by 通过可定制的模板创建自己独特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