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居
  • 主頁Home
  • 相冊Album
  • 博客Blog

教會對安樂死的立場

23/4/2022

0 评论

 
Picture
親愛的兄弟姊妹們,復活節快樂!

耶穌基督的復活戰勝了死亡,過去的這一周,我們都在慶祝祂的復活。可是我們新洲上議院卻準備在5月11日表決安樂死法案。天主創造了人,給了人生命,人本應該努力維護生命,尊重生命的價值,就如在疫情中的各種防疫措施都是為了維護和尊重生命;而有人卻總是在想著反抗天主,甚至不惜提早結束生命。

教會反對任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在生活中提倡對於有病或残障的人应该得到社會的支持,尽可能使他們度正常的生活;對生命萎缩或衰退的人要受到特殊的尊重。而安樂死卻是蓄意結束生命,《天主教教理》中指出:若為了刪除痛苦而造成以直接的安樂死,也就是以一個行動或不行動,退出殘障者、患病者或瀕死者的生命,不論動機或方法,在倫理上是不能接受的。安樂死嚴重地違反人的尊嚴,也是對造物主,天主,的失敬,是一樁謀殺的行為。 (2277)

當然對于避免所謂“過度治療”,使病人有尊嚴地自然死亡教會並不反對。《教理》指出:停止昂貴、危險、非常或與所期待的效果不成比例的醫療措施,是拒絕“過度堅持治療 ”,是合法的。作如此的拒絕,並不是願意造成死亡,而是接受不能阻止的死亡。如果病人尚有能力,病人本人應作此決定,否則應有合法的代理人,以尊重病人的合理願望及合法利益,作此決定。(2278)《教理》中也提及:即使死亡已迫在眉睫,家屬或醫護人員也不能合法地中止對一個病人一般性的照料。如果不是以死亡為目標或方法,而只是視死亡為預料中或不可避免的事,或為減輕垂死者的痛苦,使用止痛劑,即使有縮短生命的危險,能在道德上符合人性尊嚴。末期病人的安寧照顧應該得到支持。(2279)

1985年教廷信理部在發表的《教會對安樂死的聲明》中總結說:“生命是天主的恩賜,而死亡是無可避免的;因此我們必須在不急速促成死亡的情形下,能以完全負責的態度和尊嚴來接受它。的確,死亡是我們塵世生命的結束,但同時也開啟了永恆生命之門。因此眾人都應該依照人性的價值預備這時刻,而基督徒更應在信德的光照下,準備自己接受此事。”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們,我們反對“安樂死”固然有信仰使然,但“安樂死”本身也違反人性尊嚴,還會給社會帶了諸多罪惡,甚至給我們自身的生命帶來威脅。因此再次呼籲大家在25號之前在洲議會網站簽署反對的請願,將人的生命交託給復活的生命之主——耶穌基督。

網絡請願鏈接:點擊此處 

0 评论

復活期第二主日/救主慈悲主日(丙)

23/4/2022

0 评论

 
宗5:12-16     詠118:2-4,22-24,25-27     默1:9-11,12-13,17-19     若20:19-31
Picture
        今天是耶穌復活的第二个主日,普世教會慶祝救主慈悲主日。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富於仁慈的天主》通諭中曾說:“教會宣講天主仁慈之真理,這種仁慈是在受釘而又復活的基督身上被啟示出來。”(通諭15)所以我們今天不妨從耶穌復活後對宗徒們的態度,簡單默想耶穌的慈悲。

        耶穌被捕時,跟隨祂的門徒都四散逃走了;在耶穌受審的時候只有若望和伯多祿在場,然而伯多祿卻三次否認了他和耶穌的關係;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唯有若望站在十字架下。在逾越節前夕痛失耶穌的宗徒們不知所措,他們處在焦慮、迷茫、痛苦之中,甚至對於復活後屢次顯現給他們的耶穌也抱著疑慮與害怕,他們認為祂是鬼,即使認出是他們的老師也不敢說話。今天的福音中,多默甚至提出:“除非我看見祂手上的釘孔,用我的指頭,探入釘孔;用我的手,探入祂的肋膀,我絕不信。”(若20:25)這就是跟隨了耶穌三年的宗徒們。


        但是耶穌卻對祂的這些門徒充滿了慈悲的寬恕,對於處在驚懼中的門徒們始終沒有任何指責,不管是離開祂四處逃散,還是否認祂,或者是認不出復活後的祂,耶穌總是給予循循善誘的引導;每次顯現時都給他們帶去最需要的平安,就如今天福音記載的兩次顯現都以“願你們平安”問候他們;為忙碌了一夜的宗徒準備早餐(若21:12);對於多默要試探祂釘孔的無理要求不但沒有指責,反而予以滿足,只是提醒他:“那些沒有看見而相信的,才是有福的!”(若20:29)這就是慈悲的救主,正如祂顯現給聖傅天娜修女時說的:“我不想懲罰痛苦的人類,我希望治愈他們,讓他們貼近我仁慈的聖心。”(
《聖傅天娜修女日記》1588)

        我們生命中很多時候也和宗徒一樣,雖然在彌撒聖祭中,耶穌降臨在我們的心中,可是在這個充滿各種不確定、暴力、戰爭、瘟疫、甚至死亡的世界中,我們常常認不出自己生活中、甚至自己身上的耶穌基督。想想在自己的生活與生命中,有多少次我們把耶穌一再地釘在十字架上,又有多少次辜負了祂給我們帶來的救恩,可是祂始終沒有拋棄我們。就如與一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強盜,只是簡單的一句祈求,祂馬上就允諾了永生的樂園(路23:43)。
​
       在此慶祝救主慈悲主日時,讓我們將整個世界及自己都託付給仁愛慈悲的救主,使每一個人都能認識到復活的慈悲救主一直在等待著我們,從而悔改信賴祂;同時也讓我們效法祂的慈悲,對他人常懷憐憫和寬恕。
0 评论

教宗方濟各2022年復活節文告

20/4/2022

0 评论

 
Picture
教宗方濟各
2022 年復活節文告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復活節快樂!

耶穌、被釘死的那一位,復活了!祂來到哀悼祂的人中間──他們門戶都關著,充滿恐懼和焦慮。耶穌來到他們中間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若二十19)。祂把手腳和肋膀的創傷指給他們看:那不是鬼魂,那就是祂,是同一個耶穌──死在十字架上和被埋葬的耶穌。在那些不相信的門徒的眼前,祂再次說:「願你們平安!」(若二十21)

在這次戰時的復活節,我們也帶著難以相信的眼神。我們目睹太多的血、太多的暴力。我們的心也充滿恐懼和焦慮,同時我們許多的弟兄姊妹必須緊閉門戶,以逃避烽火。我們也難以相信耶穌真的復活了,難以相信祂真的戰勝了死亡。這或許會是一個幻覺嗎?是我們想像出來的結果?

不,這並非是幻覺!今天格外迴響起東方教會的信徒十分珍視的復活宣報:「基督復活了!祂真的復活!」今天在四旬期過完、但它似乎不要結束之際,我們更需要主基督。我們的身後是長達兩年疫情和它留下的種種沉重痕跡。大家一度到了一起走出隧道,手牽手,同心協力、資源共享的時刻……,我們現在反而顯示出,我們內還沒有耶穌的精神:仍是加音的精神──不把亞伯爾看為兄弟,卻把他當作對手,並且計謀要如何將他消滅。我們需要那被釘死而復活的耶穌,為能相信愛的勝利,為能希望和好。今天,我們更需要祂來到我們當中並能再次對我們說:「願你們平安!」

只有祂才能做到這點。今天只有祂才有權利向我們宣報和平。只有耶穌才能,因為祂遍體鱗傷──那是我們的創傷。那是我們雙倍的創傷:因為那些創傷是我們對祂造成的、是因我們的罪、我們的心硬、手足相殘的仇恨而造成的;而那些創傷是我們的,因為祂為我們背負它們,祂並沒有把它們從祂光榮的軀體清除掉,祂要永遠把它們保留在身上。這些創傷是祂愛我們的一個不可消除的印記,一個恆久的代禱,好使天父看見這些創傷而垂憐我們和整個世界。在復活耶穌身體上的那些創傷展現出祂用愛的武器為我們奮鬥了和獲得勝利,好使我們能擁有平安,處身於平安,在平安中生活。

我們定睛注視那些光榮的創傷時,我們不信的眼晴便打開,我們僵硬的心便敞開,並接納復活節的宣報,即:「願你們平安!」

弟兄姊妹們,我們要讓基督的平安進入我們的生命,我們的家園和我們的國家!

願飽受蹂躪的烏克蘭平安,烏克蘭被暴力和毀壞所摧殘,陷入殘酷無情、沒有意義的戰爭。在這苦難和死亡的可怕之夜,願一道新的希望曙光升起!願眾人選擇和平。在人們受苦時,但願不再有人擦拳磨掌。拜託、拜託,我們不可對戰爭習以為常,讓我們所有的人大聲呼求和平,從陽台和大街小巷呼喊!和平!願各國的負責人聆聽人們的和平呼聲。願他們聆聽將近70年前科學家提出的令人不安的問題:「我們究竟是要終結人類,或者人類將會放棄戰爭呢?」(《羅素──愛因斯坦宣言》,1955年7月9日)我們究竟是要終結人類,或者人類將會放棄戰爭呢?

我心中關切烏克蘭所有數不盡的受害者、上百萬難民和國內流離失所、失散的家庭、孤獨的老人、破碎的生命,以及被夷為平地的城市。在我的眼中,我看到那些孤苦無依和逃離戰爭的孩子們的眼神。看見他們這樣,我們不能不關切他們的痛苦呼聲,以及世上其他眾多受苦兒童的痛苦呼聲:他們有些人因饑荒或缺乏醫療而死亡,有些人遭受侵害和暴力,有些人連出生的權利都被否定。

在戰爭的痛苦中仍然不缺鼓舞人心的標記,例如在整個歐洲許多家庭和團體打開大門收容了難民和移民。願這些數不勝數的愛德行動成為對我們社會的降福,並使我們有時因自私自利和個人主義而墮落的社會,變得歡迎眾人。

願在歐洲的衝突使我們更關心其它局勢緊張、飽受煎熬和痛苦難耐的情況。世界太多的地方深受其影響,而我們既不能夠也不想遺忘它們。

願多年來被分裂和衝突撕裂的中東享有和平。在今天這光榮的日子,我們要為耶路撒冷,以及愛慕這聖城的人們(參閱:詠121〔122〕)——基督徒、猶太教徒和穆斯林——祈求平安。願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以及聖城所有的居民,與那些朝聖者,一起體驗到平安的美好,活出兄弟情誼,並能自由地前往不同的朝聖地,彼此尊重對方的權利。

願平安與修和臨在黎巴嫩、敘利亞和伊拉克人民身上,特別是在中東生活的所有基督徒團體之間。

願利比亞也享有平安,好能在多年緊張局勢後恢復穩定;願也門享有平安,該國飽受衝突之苦、罹難者不斷增加,卻被眾人遺忘:願幾天前達成的停火能使百姓重燃希望。

我們懇求復活的主賜給緬甸修和之恩,那裡持續上演仇恨與暴力的悲慘景象;我們也為阿富汗懇求恩典,那裡危險的社會緊張局勢並未舒緩,淒慘的人道主義危機正在折磨百姓。

願整個非洲享有平安,好使這片大陸遭受的剝削,以及恐怖襲擊造成的浴血事件——特別是發生在薩赫勒地區的情況——得以停止,並且各民族能在手足情誼內能找到具體的支持。願遭逢嚴重人道主義危機的埃塞俄比亞能重新找到對話與修和的道路,願剛果民主共和國能終止暴力。願受到毀滅性洪災打擊的南非東部人民不乏祈禱與團結。

願復活主基督陪伴並援救拉丁美洲人民。他們在疫情這段艱辛時期發現在某些情況下社會條件變得惡劣,犯罪、暴力、腐敗和販毒的案件也使他們的處境雪上加霜。

讓我們懇求復活的主陪伴加拿大天主教會與原住民正在走的和解道路。求復活主基督的聖神治癒過往的傷疤,促使人心探求真相、增進友愛。
​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每個戰爭本身都會帶來殃及全人類的後果:從悲痛哀戚到難民悲劇,以及經濟和糧食危機,我們早已見到這一切的跡象。面對戰爭延燒的徵兆,以及生命的許多痛苦挫敗,主基督、戰勝罪、恐懼和死亡的那位,敦促世人不要屈服於邪惡和暴力。弟兄姊妹們,我們要讓基督的和平得勝!和平是可行的、是應盡的義務,和平是所有人的首要責任!
0 评论

聖周

9/4/2022

0 评论

 
Picture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們,大家主日平安!

隨著這個主日禮儀的開始,教會的禮儀年也進入了一年當中最神聖隆重的一周——聖周。

這個主日天我們舉行聖枝主日的禮儀是為紀念耶穌基督光榮進入耶路撒冷的事跡。耶穌在最後一次進入耶路撒冷時,騎在一匹小驢駒上,有很多群眾夾道歡迎祂,甚至有人把自己的外衣鋪在地上讓耶穌走過;歡迎祂的人們追隨著耶穌,手裡拿著棕櫚樹枝大聲呼喊:“賀三納於達味之子!因上主之名而來的,當受讚頌!賀三納於至高之天!”(瑪21:1-9)在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禮儀改革後,同一日,我們也紀念耶穌基督的苦難。因此聖枝主日也被稱為基督苦難主日,它標示着聖周的開始和耶穌受苦走向十字架的旅程。

聖周內最隆重的慶祝即聖周四的“最後晚餐彌撒”,聖周五的“耶穌受難紀念”和聖周六的“隆重守夜禮儀”,也即復活節前夕禮儀。聖周四黄昏的最後晚餐彌撒,是為紀念耶穌基督和祂的門徒們的最後晚餐。而此彌撒中最特別之處就是“濯足禮”,也被稱為”洗腳禮”,是為紀念主耶穌基督給祂的門徒們彼此相愛的誡命:“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你們也該照樣彼此相愛。”(若13:34)因此,在英文中,聖周四Holy Thursday也被稱為 Maundy Thursday,Maundy 本身就來自拉丁文“命令”的意思。

聖周五是為紀念耶穌基督在髑髏山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事跡,因此聖周五,也被稱作“耶穌受難日”。這一天也是整個禮儀年中除“聖灰禮儀”日之外,當守大齋的另一日子。聖周五禮儀的特別之處在於今日不舉行彌撒,卻突出“敬拜十字架”的部分。被覆蓋的十字架在神聖的禮儀中被揭開,讓信友們去敬拜,以紀念主耶穌為了眾人的罪過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聖周六以守夜禮的舉行將整個禮儀推至最高峰,守夜禮是基督受難奧跡與復活奧跡之間的關鍵,因為耶穌的死亡與復活不可分離。所以這神聖之夜的隆重慶典,一方面為追念主的死亡,與聖周五密切相關;另一方面為慶祝主基督從死亡中的復活,是復活主日的開始。當晚禮儀從點燃聖火和復活蠟燭開始,到聖洗禮儀都表明了耶穌基督就是世界之光,祂戰勝了死亡、戰勝了魔鬼、帶來了新生。正如在聖週六“復活宣報詞”中,稱這一夜是“神聖的一夜”,因為“它為我們驅逐邪惡,滌除罪過,使墮落者痛心悔改,給憂者帶來了喜樂”;又稱為“幸福的一夜”,因為“天上與人間又走上合一之路,天主與人類再和好如初。”
​
祝大家過一個充滿恩寵的聖周,並願我們每一位兄弟姊妹在此恩寵時期,都能藉著參與神聖的禮儀,由主基督的死亡與復活中獲得祂帶給我們的救贖與新生。
0 评论

聖枝主日/苦難主日(丙):荣耀与苦难

9/4/2022

0 评论

 
依50:4-7     詠22:8-9,17-18,19-20,23-24     斐2:6-1     路22:14-23:56
Picture
        隨著今天禮儀的慶祝,教會的禮儀年進入了一年當中最神聖隆重的一周——聖周。聖周三日慶典是從苦難進入復活的逾越奧跡,而今天的禮儀卻是從榮耀進入死亡的紀念。

        今天彌撒開始,聖枝禮儀進堂式的福音中以耶穌在眾人熱情的歡迎中進入耶路撒冷開始,而彌撒中所宣讀的福音卻是以耶穌的死亡及被葬於墳墓為結束。因此,聖枝主日也被稱作基督苦難主日。而耶穌榮耀地進入耶路撒冷,正是為了迎接痛苦地死亡,當然信仰告訴我們耶穌是為了承行天父的旨意,完成祂的救贖工程。所以我們說耶穌榮進聖城和受難死亡是分不開的,今天彌撒的幾篇讀經也都與耶穌的苦難有關。

        在第一篇讀經中,依撒意亞先知記敘了一位為承行上主旨意而受苦的僕人。天主開了他的耳朵,讓他用口舌和言語去援助那些疲倦的人,而他面對的卻是被打擊、侮辱和唾污。但他並沒有因此而遠離天主,反而相信上主必與他同在並一同面對各種苦難(依50:4-7)。第二篇讀經中,聖保祿宗徒告訴斐理伯人,與天主同等的耶穌基督貶抑、空虛自己,以奴僕的形象死在了十字架上,完成了天父的旨意(斐2:6-11)。當然我們知道,依撒意亞先知預言的也正是聽命至死的耶穌基督。

        為今天的人來說,不管是依撒意亞先知描述的僕人,還是聖保錄宗徒所講述的耶穌基督,他們的遭遇都無法讓人接受,按照今天我們敢於對抗權威的說法,那就是盲目聽命,甚至是愚忠。但是今天的禮儀告訴我們榮耀和痛苦總是如影隨形,不可分割。反觀我們的生活,何嘗不是呢?我們不是有句俗語說什麼: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嗎,或者是苦盡甘來、先苦後甜、禍福相依……等類似諺語、典故。
​
        當然,我們人都不願意受苦,可耶穌基督卻為了我們人類的罪過甘願受苦至死。當我們處在痛苦中時,總會怨天尤人,甚至遷怒於天主的不公平,卻很少反省自己,相信天主。尤其是當下的社會,面對疫情、戰爭、自然災害,讓我們仰望十字架上受苦的主基督,將自己和這個世界託付在祂手中,與祂一起面對苦難,進入死亡,更重要的是相信祂終會從死亡中復活起來,使我們與祂一起進入新的生命。

0 评论
<<上一篇

    扫码加博主微信

    Picture

    博客檔案

    三月 2023
    二月 2023
    一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博客分類

    全部
    【主日分享】
    【宗座文献】
    【心随意动】
    【祈祷▪敬礼】
    【统计数据】

    RSS订阅

    Picture
Powered by 通过可定制的模板创建自己独特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