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居
  • 主頁Home
  • 相冊Album
  • 博客Blog

常年期第七主日:慈悲如同天父

22/2/2019

0 评论

 
撒上26:2,7-9,12-13,22-23       詠103[102]:1-4,8,10,12-13       格前15:45-49       路6:27-38
        今天的路加福音中耶稣所强调的爱、宽恕和慈悲不但是对祂的门徒们所说的,也是给来自各地听祂讲道的群众所说的,当然同样也是说给我们的。我们在生活中会常听到孔夫子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当然作为基督徒,我们会很自豪地认为耶稣的话更加高明,因为今天在福音中耶稣说:“己所欲着,先施于人(你们愿意人怎样对待你们,也要怎样对待人)”(路6;31)。其实这两句话异曲同工,都不是耶稣所要求的,因为这两句话中,行善只是为了得到回报。也就是说,这两句要求的利人,其实是为了利己而已。孔子认为这么做的话:在朝堂上就不会招谁怨,在家中私下的交往也不会招谁恨(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如果我们把耶稣的“己所欲着,先施于人”单独拿出来看的话,那只是把孔子的被动利己,转为主动利己而已,其实并没有多少过人之处。就如我刚才提到,这并不是耶稣的要求,而耶稣所要求的是:“爱你们的仇人,善待那恼恨你们的人;应祝福那诅咒你们的人;为毁谤你们的人祈祷。有人打你的面颊,也把另一面转给他;有人拿去你的外衣,也不要阻挡他拿你的内衣。凡求你的,就给他;有人拿去你的东西,别再索回(路6:27-30)”。这才是耶稣真正的要求。如果只是简单的“己所欲着,先施于人”的话,那我们并不比别人优秀。看看耶稣的质问:“如果你们爱那爱你们的人,为你们还算什么功德?因为连罪人也爱那爱他们的人。你们善待那善待你们的人,为你们还算什么功德?因为连罪人也这样做。你们若借给那些有希望偿还的人,为你们还算什么功德?就是罪人也借给罪人,为能如数收回(路6:32-34)。”

        在跟随主耶稣的过程中,我觉得耶稣今天的要求为我们来说可能是最难的。爱敌人,祝福诅咒自己的人,为恨自己的人行善,为虐待自己的人祈祷……,我们的心该有多大呢!其实避免那些杀人、放火、淫乱的伦理大罪,要比避免仇恨容易得多,尤其是当自己受到伤害的时候,但这就是耶稣对我们的要求。为了别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要比避免抨击伤害自己或家人的人容易得多,但这也正是耶稣要求我们去做的。

        在某种意义上,仇恨正在摧毁这个世界。耶稣为这个世界带来了生命,祂也要求跟随祂的我们去抵抗这个世界的仇恨,那就需要我们从抵抗自己内心的愤怒或仇恨开始。所以自己的孩子、父母,或者是前妻、前夫、老板,也或者是邻居、同事都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不愉快,甚至很糟糕,有时候甚至好像就是他们在折磨自己。我们可能会想,就是他们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很不如意,或是很困难,如果这些人不存在的话,那自己的生活可能会简单得多。更严重的是,这些人的言语或想法会使我们的血液沸腾(愤怒)。而这些生活中我们所谓的克星正是耶稣要我们去原谅的人。
​
        今天第二篇读经中,圣保禄宗徒要求我们要带着天上肖像去生活,这也正是耶稣今天要求的慈悲如同天父。所以,让我们祈求主耶稣帮助我们“不要为恶所胜,反应以善胜恶”(罗12:21)。
0 评论

常年期第六主日:耶稣是唯一的信赖和依靠

16/2/2019

0 评论

 
耶17:5-8        詠1:1-2,3,4,6       格前15:12,16-20        路6:17,20-26
        在玛窦福音中,记载着耶稣著名的“山中圣训”,最典型的就是我们所说的“真福八段”(玛5:1-12)。而今天的路加福音记载了耶稣下山以后的“平地训诲”,但内容上不只是表扬了“有福的”人,同时也指责了“有祸的”人。

        路加福音素有“穷人的福音”之称,所以对于圣路加来说,他不会顾忌犹太权贵们的想法。因此在圣史玛窦记载的在“山中圣训”中耶稣说:“神贫的人是有福的”,而在路加的记载中,耶稣直接说:“贫穷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对于圣路加来说,贫穷、饥饿和哭泣的人并不只是精神上的贫穷、饥饿和哭泣,而是生活中的真实困苦。在初世纪的犹太社会,贫穷的人是没有能力保护自己任何权益的,包括宗教、经济、政治、家庭等等的各方面,他们没有依靠,求助无门,只能被贪婪的权贵和富有者剥削和压迫(当然今天的很多地方也一样)。所以他们别无他靠,只能信赖和依靠上主,也正如今天的耶肋米亚先知所说的,因为他们信赖和依靠上主,所以他们是有福的人(肋17:8)。

        在给贫苦的人带来希望的同时,耶稣也指责了那些富有、饱饫、欢笑和被称赞的人是有祸的(路6:24-26)。我们有时可能会想,耶稣这是和富有的人有仇,还是见不得别人过得好呢?其实不然,因为在当时的犹太社会,富有几乎就是贪婪的代名词。也就是说在当时的社会中,富有在很大程度是损人利己、为富不仁的结果。比如在当时的犹太法律中,没有儿子的寡妇,即使先生生前留下了大笔遗产,她也无权继承,所以只能变成穷人。而耶稣所指责或者说是诅咒的正是那些不安分守己、剥削他人且见死不救的人。

        就像我前面提到,圣路加的福音被称为是“穷人的福音”,所以路加福音中耶稣好像特别谴责贪财所带来的害处,祂更强调赈济穷人、与有需要的人分享财富,那样在天上的赏报才是丰厚的(路12:15,32-34,14:12-14,18:24-27,29-30,19:1-10)。这也正是今天圣保禄宗徒给格林多教会的忠告:不要将希望寄托在今世,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就是最可怜的人了(格前15:19)。

        其实说到将希望寄托在今世,我想到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奇迹时代。我们可以在计算机上点击几个按键就可以阅读来自世界各地图书馆的文档和各种知识;我们可以购买世界各地的活动门票,从自己的智能电话选择我们想要的剧院座位;我们有问题时甚至可以直接询问Google、Siri,或者其它智能设备,就会立即得到答复。所以有时候,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了现代科技上,而忘了耶稣基督才是我们真正的希望和依靠。
​
        今天三篇读经好像都在颠覆这个世俗的价值观。福音中耶稣宣称穷人是有福的,富人是有祸的;第二篇读经中圣保禄宗徒说不要寄望于现世;耶肋米亚先知在第一篇读经中指出只信赖世人的人,是可咒骂的,信赖上主的人,才是可祝福的。当这些耸人听闻的价值观和俗世观念不一时,我们是否会选择听从圣经当中来自上主的教导呢?

0 评论

教宗方济各 第 27 届世界病患日文告

10/2/2019

0 评论

 
教宗方济各 
第 27 届世界病患日文告 

2019 年 2 月 11 日 

「你们白白得来的,也要白白分施。 」(玛十 8)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

「你们白白得来的,也要白白分施」(玛十 8)。这是耶稣于派遣宗徒们传 报福音时所说的,好使祂的王国能够借着无以偿还的爱的行动,获得扩展。

第二十七届世界病患日,将于 2019 年 2 月 11 日在印度加尔各答隆重庆祝; 教会身为她所有子女的母亲,尤其是病弱者的母亲,提醒我们:如同慈善 的撒玛黎雅人那样慷慨大方的行为,是最为令人信服的福传途径。照顾病 患,必须专业与温柔兼备,殷勤侍奉,不求回报,犹如轻柔的抚触,使人 深感受到钟爱。

生命是来自天主的恩赐。圣保禄曾问说:「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格 前四 7)。正因为人的生命是一份恩赐,所以绝不能被贬低为一件个人物品 或私人财产。尤其今日医学发达,生物科技突飞猛进,极有可能陷我们于 操控「生命树」的诱惑。(参阅:创三 24)

尽管时下盛行「用完即弃」与冷漠的文化,我却要指出:「赠予」,正好向 目前当道的个人主义和社会分化的现象提出挑战,同时促使各民族与文化 之间的合作及新的关系。「赠予」的前提是「交谈」──开拓促进人性成长 及人类发展的各种网络,得以突破社会原本建立的权力运作模式。「赠予」 不仅只是单纯地给予礼物、转交财产、致赠物品而已,甚至包含了付出自 己。「赠予」与送礼不同,导引人不计一切的奉献自己,并激发出建立关系 的渴望。透过「赠予」,人们彼此肯定,是构成社群连系不可或缺的要素。 「赠予」反映出天主的爱,圣子的降生及圣神的倾注是其高峰。

我们每个人都是匮乏、贫困和亟需帮助的。我们一诞生就需要父母的照顾 才能存活;同样地,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个阶段,都无法完全不求助于他人, 而是一直必须仰赖他人的帮助。身为「受造物」,我们在他人面前,或遭逢 各种境遇时,经常会察觉到自己的限度。只要我们愿意坦白承认此一事实, 我们便能保持谦卑,更勇毅地实践团结互助的精神,将之视为生命中绝不 可缺的美德。

承认此事实,这便催促我们要负责任地有所行动,去提倡个人及大众两者 密不可分的益利。只要我们不再将自己视为局外人,承认自己本来就和其 它人息息相关,感觉到跟他们如同弟兄姊妹,并能够保持彼此友爱的关系, 就可以促进社会发展精诚团结的实际行动,其目的在于谋求众人的福祉。 我们不应该害怕承认:自己不但需要帮助,更需要依靠他人。若我们单单 凭借个人的努力,将无法超越本身的限度;所以我们不要再心怀恐惧,因 为天主也曾贬抑自己,屈尊就卑,成为耶稣,与人同在(参阅:斐二 8)。 直到今天,祂仍常俯身亲近我们;每当我们贫困缺乏时,祂总是前来援助 我们,给予我们超出想象的各样恩赐。

鉴于本届世界病患日将在印度隆重庆祝,我怀着喜乐之心及景仰之情,希 望能唤起众人对加尔各答的圣德兰嬷嬷的记忆──她是爱德的楷模,使人 看见天主对穷人和病人的爱。在她的宣圣典礼时,我曾说:「不论就德兰嬷 嬷生命中的哪一个层面来看,她都是一位慷慨的分施者,大方地给予人天 主的慈悲──因为她总是亲切待人,又挺身捍卫那些未出生的胎儿和那些 被遗弃的生命,一生为他人而活。 (……)她俯身亲近那些被消磨殆尽、被 任意弃置路边的可怜人们,在他们身上认出天主赋予他们的尊严;她使世 上的权势,在听到她发声以后,在面对他们一手造成的贫穷(……)所衍 生的各种犯罪行为时,能够承认自己有罪。为德兰嬷嬷而言,慈悲是『盐』, 给她的善工增添滋味;也是『光』,照亮许多人的黑暗:他们对自己的贫穷 和痛苦,早已欲哭无泪。直到今天,她过去在加尔各答市区和现今仍然存 在的市郊地区所达成的使命,对我们来说,强而有力地见证了天主对最小 兄弟无微不至的照顾。 」(《证道词》 ,2016 年 9 月 4 日)

圣德兰嬷嬷帮助我们了解,我们行为的唯一标准,就是对所有人类无私的 爱,不分语言、文化、种族或宗教。她的芳表,仍持续不断地引导我们,为那些渴望被了解和被温柔对待的人们──特别是那些受苦的人们──开 展喜乐与希望的疆界。慷慨服务的精神驱使很多志工们,在健康照护中以 令人折服的方式体现慈善撒玛黎雅人的灵修,并支持他们的工作。在此我 要向所有载运及救助病患的志工组织,以及所有筹办血液、器官和组织捐 赠活动的人士,为表达我的感谢与鼓励。志工服务的特色,是借着你们的 临在而得以体现出来,就是教会对病患的关怀照顾,并维护病患的权益, 尤其是那些因疾病侵扰而须要特殊救助的病患。许多志工努力提高大众对 疾病的意识,并加强对疾病的预防。你们在医疗院所及病患住家所做的志 工服务,从提供健康照护到给予精神上的支持,都极为重要。多少患病者、 孤独者、年长者和身心孱弱者,皆从中获益。我勉励你们继续在这个俗化 的世界做教会临在的标记。志工是良友,不求己利,病患可以放心地和他 们诉说个人的想法,并流露真情;透过他们耐心的倾听,病患能够从被动 地接受照顾,到主动地参与一份彼此互惠的关系,藉此重建希望,并保持 开放的心,去接受更完备的治疗。志工服务所要传递的,是慷慨付出的价 值观、行为和生活方式,发自内心,并使健康照护更加人性。

天主教会的健康照护机构,不论设立在世界上较为发展的地区或较为贫穷 的地区,都应该秉持大方分施,不求报偿的精神,遵照福音,经营其所属 事业。面对当前社会人们抱持的种种心态,比如:不顾一切争取利益、凡 付出必求回报,以及对人只有利用没有关怀等等,隶属天主教会的服务单 位,却蒙召奉行自我奉献、慷慨大方和团结互助的律则,成为众人的楷模。

我敦促每一个人,不论阶层,为能克胜谋利文化和「用完即弃」的文化, 务必要推动慷慨分施和大方赠予的文化。天主教的健康照护机构,绝不能 陷入诱惑,沦为单纯的营利事业;与其汲汲谋利,更应该对人照顾周详。 众人皆知,个人的健康与他人息息相关,不但要能和他人有良好的互动, 并需要付出信任及友谊,同时发挥团结互助的精神。健康是一份宝藏,唯 有将之与人分享,才能完全享有。一个基督徒是否健康,端看他/她有无 展现出慷慨分施的喜乐。

在此,我将你们所有的人托付于玛利亚──病人之痊。愿她帮助我们,秉 持相互对谈和彼此接纳的精神,分享我们所领受的各样恩赐,如同弟兄姊 妹般地生活,互相关照,以慷慨的心大方分施,体验舍弃己利服务他人的 喜乐。我怀着对你们的感情,向你们保证,我和你们所有人在祈祷中紧密 相连,并全心赐予你们宗座遐福。
​
教宗方济各 
梵蒂冈 
2018 年 11 月 25 日,基督君王节

(台湾地区主教团秘书处 恭译)
0 评论

常年期第四主日:相信与我们同在的耶稣

2/2/2019

0 评论

 
​耶1:4-5,17-19        詠71:1-2,3-4,15,17        格前12:31-13:13        路4:21-30
        今天弥撒的福音继续接着上个主日,耶稣回到了他的家乡纳匝肋,在犹太人的会堂宣讲。纳匝肋人很熟悉耶稣,当耶稣回到家乡宣讲时,他们有一种自豪感。就像我们身边的人有所成就时,我们会不自觉地向这些人靠近,并尽量和他们拉上关系,以满足自己的虚荣,也许还能从中获利。这正是纳匝肋人的想法,他们知道耶稣在其它村庄行了不少奇迹异事、驱魔治病,所以他们想让耶稣为自己的同乡做更多类似的事,但耶稣却拒绝了他们。

        耶稣并不是不愿意为祂自己的村人做什么,而是因为祂知道纳匝肋人只是想让祂表演一些奇迹罢了,并不相信祂就是天主子默西亚。所以,耶稣进一步解释,就像厄里亚和厄里叟时代一样。在大饥荒时,虽然以色列也有许多寡妇,但她们并没有得到厄里亚的帮助,获益的反而是一个外邦寡妇(列上17:1-24)。在厄里叟先知时代,以色列也有许多癞病人,却没有一个得到洁净的,得到治愈的反而是个外邦人的将军纳阿曼(列下5:1-19)。耶稣所提到的两个得到先知恩惠的外邦人,是因为他们的信德,他们相信先知也相信以色列的天主。而耶稣的同乡,纳匝肋人却不相信耶稣,因为他们觉得木匠若瑟的儿子,怎么会是他们所期盼的默西亚呢!所以耶稣并没有为他们行任何奇迹,反而指责了他们的嫉妒和虚伪。

        耶稣在复活后曾经许诺要天天和我们在一起(玛28:19),可是今天的社会中还是有很多人不相信耶稣,有的时候也包括我们自己。当然,对于相信祂的人来说,耶稣基督也时常指引和保护着他们。

        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说有两个人带了一头背负行礼的驴子,一把火炬到某个地方去。这两人中一个是深信天主的教友,而另一个却不相信有天主。所以在旅途中两人不免会讨论天主的问题。这个教友常说:“在一切事上,天主是最仁慈的。”而另外一个人回敬说:“那就看在这次的旅程中你的想法是否正确!”

        天黑的时候,他们到了一个村庄,想在那里投宿一晚。结果都被拒绝,他们只好到村外的树林里露宿。那个不信天主的人挖苦他的朋友说,“你不是说天主是仁慈的吗?”那教友坚定地说:“天主认为这是最好过夜的地方。”他们把驴子拴在了几十米远的地方,等收拾好睡觉的地方,准备点着火炬时,忽然听到一阵可怕的声音。原来是几十米外的驴子被一只狮子咬死并拖走了。那不信的人说:“你还说天主好吗?”他的朋友说:“如果那只狮子不拖走驴子,它就会攻击我们了。”没过多久,火炬也被风吹熄了。这次他们谁也没有说什么。

        第二天,他们又回到那村庄,吃惊地发现昨晚有强盗洗劫村庄,并杀死了好几个村民。这时,那个不信天主的人突然说:“我明白了。如果昨晚我们不被拒绝,有可能已经被杀了;如果火炬没被吹熄,强盗也可能会发现我们。看来天主的确一直在保护着我们啊!”
​
        当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但只要我们相信天主,祂必会常常与我们在一起并指引保护我们。所以,让我们祈求主耶稣,赏赐给我们足够的信德,并时常仰望祂。
0 评论

    扫码加博主微信

    Picture

    博客檔案

    三月 2023
    二月 2023
    一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博客分類

    全部
    【主日分享】
    【宗座文献】
    【心随意动】
    【祈祷▪敬礼】
    【统计数据】

    RSS订阅

    Picture
Powered by 通过可定制的模板创建自己独特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