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居
  • 主頁Home
  • 相冊Album
  • 博客Blog

教宗方济各第105届世界移民和难民日文告

27/9/2019

0 评论

 
Picture
​教宗方济各
第 105 届世界移民和难民日文告
(2019 年 9 月 29 日)

「这不只关乎移民」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

信德使我们确信,天主的国,以一种非常奥秘的方式,已经临于此世(参 阅:《教友传教法令》,39)。然而,令人难过的是,在我们这个时代, 天主的国却经常遭遇阻碍和反对。暴力的冲突和不惜一切发动的战争,仍 继续在撕裂整个人类,不公义和歧视接踵而至,因此所造成的本地性和全 球性的经济和社会失衡,亦难以克服,尤其到最后,总是由最穷的穷人和 生活条件最恶劣的人们付出代价。

那些经济最为发达的社会正在目睹一种日益倾向极端个人主义的趋势,其 中夹杂了功利主义的心态,并因为媒体的影响而变本加厉,持续地造成「冷 漠的全球化」。在此一情境之下,移民、难民和流离失所的人们,以及人 口贩运的受害者,都成为受人排挤的标记。除了他们的处境所导致的艰难 困苦之外,他们经常受人鄙视,并被视为社会的病源。人们的这种态度呈 现出一个警讯:如果我们继续任由丢弃文化发展下去,将需要面对怎样的 道德沦丧?事实上,倘若这情势维持不变,在身心和社会福利上凡是不符 合某些规定的人,就有被边缘化和被排挤的风险了。

因此,移民和难民的临在──一般来说,他们是弱势族群──邀请我们恢 复在经济繁荣的社会中可能会被忽略的基督信仰和人性生活中某些重要的 层面。因此,这不只关乎移民。当我们表现出对他们的关心时,我们也 表现出对我们自己和对每一个人的关心;因着照料他们,我们都得到成长;因着聆听他们,我们也不再顾虑是否受人批评,而让那被我们隐藏起来的 自己,勇敢发声。

「放心!是我。不必害怕!」(玛十四 27)。这不只关乎移民,也和我 们的恐惧有关。我们在身边所眼见的恶劣表样,加深了「我们对『他人』 的恐惧,包括对陌生人、被边缘化的人和外国人……。尤其今天,当我们 面对移民和难民前来向我们敲门寻求保护、救助和更好的未来时,特别明 显。就某种程度而言,这恐惧也是正常的,因为我们常常缺乏时间准备与 他们相遇」(在意大利.萨克奥法诺讲道词,2019 年 2 月 15 日)。然而, 问题不在于我们心中的怀疑与恐惧,而在于它们限制了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使我们变得无法包容,变得封闭,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成了种族主义者。 恐惧如此地剥夺了我们与他人──那与我不同的人──相遇的渴望与能 力,也剥夺了我与主相遇的机会。(参阅:世界移民暨难民日弥撒讲道词, 2018 年 1 月 14 日)

「你们若只爱那爱你们的人,你们还有什么赏报呢?税吏不是也这样作 吗?」(玛五 46)。这不只关乎移民,也和爱德有关。透过爱德事工, 我们展现信德(参阅:雅二 18)。而爱德最崇高的形式,就是将之实践在 那些无法回报、甚至无法答谢的人身上。「这也关系到我们要如何面对我们 的社会,关系到每个人类生命的价值……。我们所属的各个民族要能有所 进步……,首先我们要能保持开放,被那些前来向我们敲门的人们所触动。 他们的面容能粉碎和揭穿那些占据和奴役我们生活的错缪偶像;那些只能 给予虚幻而短暂的幸福感,却罔顾他人生活和痛苦的偶像。 」 (在摩洛哥.拉 巴特教区明爱会致词,2019 年 3 月 30 日)

「但有一个撒玛黎雅人,路过他那里,一看见就动了怜悯的心」(路十 33)。 这不只关乎移民,也和我们的人性有关。那撒玛黎雅人对一个从外地 来的犹太人动了怜悯的心,所以没有走开。怜悯,是一份感受,若只从理 性的角度,实在无法说明。怜悯最易触动我们人性的心弦,向每一个我们 所见遭逢困境的人,弹奏出「作他们的近人」的急切纶音。正如耶稣亲自教 导我们的(参阅:玛九 35~36;十四 13~14;十五 32~37),怜悯人意指承 认他人的痛苦,并立刻采取行动,给予缓解、治疗和救援。怜悯人意指腾 出空间,给予那现今社会经常要求我们努力压抑的温柔。「敞开自己,迎向 他人,不会导入贫乏,反而得着丰盛,因为那使我们更加人性:承认我们 自己在一个日益壮大团体中的投入及参与,并将我们的生命,看作是一份 给予他人的恩赐,其目的不在于我们自己的利益,而在于整个人类的好处。」(在阿塞拜疆.巴库盖达尔清真寺的致词,2016 年 10 月 2 日)

「你们小心,不要轻视这些小子中的一个,因为我告诉你们:他们的天使 在天上,常见我在天之父的面」(玛十八 10)。这不只关乎移民,也 是与再没有人被排挤有关。今日的世界越来越倾向菁英主义,对于被排 挤者益形残酷。发展中国家持续消耗它们所拥有最佳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只为了极少数被优待的市场的利益。战争仅仅波及这个世界的部分地区, 然而战争中所使用的武器,虽说在其它地区制造和贩卖,这些地区对于因 冲突而产生的难民,却不愿予以收留;为此付出代价的,总是那些卑微、 贫困和弱小的人;他们未被受邀同餐共桌,只留给宴席剩下的「碎屑」(参 阅:路十六 19~21)。「『外展』的教会……跨步向前,毫不畏惧、主动 地走向其它人,寻找那些软弱跌倒的人,站在十字路口欢迎那些被遗弃的 人」(《福音的喜乐》,24)。排挤人的趋势使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真 正的发展,却致力使世界上一众男男女女都能融入,并促进他们整体的成 长,同时对将来的世代表示关注。

「但你们中间,却不可这样:谁若愿意在你们中间成为大的,就当作你们 的仆役;谁若愿意在你们中间为首,就当作众人的奴仆」(谷十 43~44)。 这不只关乎移民,也和是否将最末者置于首位有关。耶稣基督要求 我们不要向世俗的思维妥协,即为了我自己和我所属的团体的利益,而向 他人施行不义,并视之为理所当然:「我先,然后才是别人!」应以真正属 于基督徒的座右铭取而代之:「最后的将成为最先的! 」 「个人主义精神是肥 沃的土壤,促使我们对近人冷漠的增长,导致我们对他们只从经济利益的 角度去衡量,缺乏人性的关注,最后心存恐惧与怀疑。这些不都是我们通 常在面对穷人、社会边缘人和最弱势时所采取的态度吗?在我们的社会, 又有多少像这样的弱势!在他们当中,我最先想到的是移民,以及他们所 忍受的艰辛困苦;他们在失望之余,却不绝望,仍然想方设法,力图振作, 日日寻求安身处所,好能平静并有尊严的生活」(向外交使节团致词,2016 年 1 月 11 日)。在福音的逻辑中,最后的将成为最先的,我们必须委身于 为他们服务。

「我来,却是为叫他们获得生命,且获得更丰富的生命」(若十 10)。这不 只关乎移民,也和全人发展和人类整体有关。从耶稣所说的话语中,我 们碰触到祂使命的核心:按照天父的旨意,使所有的人完满地领受生命的 恩赐。在每一场政治活动、每一份计划和每一个牧灵行动中,我们一定要 将人置于中心,包括灵性层面,以及他(或她)的其它各个方面。此一原 则广泛适用于全体人类,因为他们拥有相同的基本权利,必须予以承认。 所以「促进发展不能只局限于经济成长;坦言之,必须顾及全面,促进每 一个人和全人的发展。 」(圣保禄六世,《民族发展》 ,14)

「所以你们已不再是外方人或旅客,而是圣徒的同胞,是天主的家人」(厄 二 19)。这不只关乎移民,也和建立天主的城邑、筑造人性的城市有关。 我们这个时代,也可以被称为移民的时代;许多无辜的人们,落入科技和 消费主义不断发展之下所形成的「大骗局」,成为受害者(参阅:《愿祢受 赞颂》 ,34);结果,他们展开旅程所走向的「天堂」,最后无可避免地令他 们大失所望。他们的存在,虽然有时令人觉得不太舒服,却有助于揭穿追 求进步的迷思:即为了极少数人的利益,而让多数的人受到剥削。「我们自 己必须明了,也要让其它人明了,移民与难民不只代表了一个要解决的问 题,而该是被接纳、被尊重及为我们所爱的弟兄和姊妹。他们是天主旨意 给我们的机会,让我们帮忙打造更正义的社会、更健全的民主、更合一的 国家,更友爱的世界,以及更加开放、宣传福音的基督信仰团体。 」(2014 年世界移民暨难民日文告)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面对当代移民潮所引发的挑战,我们可以归结出四个 动词作为响应:即接纳、保护、发展和融入。这四个动词,不只适于对待 移民和难民,也说明了教会为所有生活在社会边缘的人们所背负的使命。 他们需要被接纳、被保护、有所发展和被融入。如果我们能够将之付诸实 行,将有助于兴建天主的城邑、砌造人性的城市。我们将得以促进全人类 整体人性的发展,也将协助国际社会逐渐接近为自己所设定的永续发展目 标;缺乏此一门径,实难以达成。

总之,这不仅牵涉到移民形成的原因;这不只关乎他们,而是和我们每一 个人,以及整个人类大家庭的现在和未来都有关。所有的移民,特别是其 中最脆弱、最需要保护的,能帮助我们判读出「时代的讯号」。透过他们, 上主召叫我们悔改,为能摆脱排他、冷漠和丢弃文化。透过他们,上主邀 请我们积极善度基督徒的生活,并按照个人所属的圣召,为建立一个日益 符合天主计划的世界,作出贡献。

我谨此表达这份虔诚的盼望,透过童贞玛利亚──善途之母的转祷,我恳 求天主给全球的移民、难民和那些在他们的旅途中陪伴他们的人们,赐下 丰沛的恩典和祝福。

教宗方济各
发自梵蒂冈
2019 年 5 月 27 日
(台湾地区主教团秘书处 恭译)
0 评论

常年期第廿六主日:追求正义,不可贪乐

27/9/2019

0 评论

 
亞6:1,4-7      詠146:7,8,9,10      弟前6:11-16      路16:19-31
Picture
        今天第一篇读经中亚毛斯先知还是继续上个主日的主题:强烈谴责只顾自己享乐,却忽略了社会正义及责任和义务的权势之人。亚毛斯直斥他们“是有祸的。他们躺在象牙床上,横卧在软榻上,吃着羊群中的羊羔,及牛栏中的牛犊,伴着琴声吟咏,自比达味”,但是对社会正义日下、国家的灭亡、道德的崩溃,他们“却漠不关心”(亚6:4-6)。在福音中,耶稣所讲的比喻同样谴责了富翁的为富不仁。有个富人,他“身穿紫红袍及细麻衣,天天奢华宴乐”,却看不到满身疮痍、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穷拉匝禄((路16:19-21)。

        圣保禄宗徒给他的爱徒弟茂德在书信中说,要他做一个“追求正义、虔敬、信德、爱德、坚忍和良善”的人(弟前6:11)。其实,不管是亚毛斯先知所谴责的权势者,或者是比喻中的富翁,圣经都没有说他们不相信天主或者不虔敬。先知书中的权势之人既然“自比达味”,那他们的宗教情感一定不弱。因为达味对天主是很忠诚与虔敬的。同样福音比喻中的富翁,他也承认亚巴郎是父亲,承认梅瑟法律和先知。但是不论先知书中的权势者,还是福音比喻中的富人,他们都只停留在对天主的表面信仰,并未承行天主的旨意,更没有善用天主赏给他们的一切。

        教宗方济各在讲解今天所读的福音时说,这个富人只有“表面的宗教情愫”,他只看重他自己的事,其它事情他都不看,即使拉匝禄就在自己的门外,他也看不到,因为“他只相信他自己,他的事物,而不信赖天主”。教宗说:“他并不坏,可是病了,患了沉溺於世俗生活的病。世俗生活改变人的灵魂,使其对现实情况失去良知,生活在一个由他们营造的虚假的世界中。世俗生活使灵魂变得麻木不仁;为此,这个世俗之人没有能力看到现实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像拉匝禄一样的穷人,可我们很难看到。有人可能是物质的贫穷,也有可能是精神的赤贫,但正如教宗方济各所说,“若我有一颗世俗的心,我将永远无法了解这一点”。教宗在讲解世俗的心时说:“有一颗世俗之心的人,可以上圣堂,可以祈祷,可以做很多事。”这就是先知书中的权势者和福音比喻中的富人。可遗憾的是,我们既无权势,也不富有,却也得了这个病,虽然我们表面也进堂、平时也祈祷,却遗失了信仰的本质,或者说忽略了耶稣的教导。

        耶稣的比喻中这个富翁最后还想让亚巴郎派遣拉匝禄去警告他的家人,因为如果死人复活到家人那里,他的家人就会悔改。但亚巴郎说:如果他们不相信梅瑟和先知,那么死人复活了他们也不会相信(路16:27-31)。关于这点,教宗强调:世俗之人渴望非凡的显现;然而,“在教会内一切都很清楚,耶稣明确指出:哪条是该走的道路”。

        让我们祈求天主,打开被世俗蒙蔽的双眼,看清我们周围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跟随教会的教导,以一颗慷慨和慈悲的心走出自我,让天主的慈悲能在我们身上彰显。

0 评论

教宗方济各第四届为照料受造界世界祈祷日文告

21/9/2019

0 评论

 
Picture
教宗方济各
第四届为照料受造界世界祈祷日文告
2019 年 9 月 1 日

​「天主看了认为好」(创一 25)。在圣经的初始记载着:天主钟爱地注视着 祂所创造的化工。从可居住的土地到赐与生命的水源,从结实累累的各类 树木到与我们共享家园的各种动物,在天主的眼中样样宝贵。祂将这受造 界赐给男人和女人作为珍贵的礼物,要他们妥善保存与维护。


可悲的是,人类对于这份礼物所作的响应,却烙印上罪恶、自私,以及企 图占有和剥削的欲望。自私自利使得受造界──原本是一个促进相遇和分 享的地方──变成了竞争和冲突的擂台。如此,环境本身濒临危机。天主 眼中的美好被人手所剥削。近几十年来环境恶化的情形与日俱增:污染不 断发生、石油能源继续被人使用,以及集约农业所造成的滥垦滥伐,导致 全球气温上升,高于安全标准。极端气候现象日益频繁,加上土地沙漠化, 对我们当中的最弱势,造成极大的痛苦。冰河融化、水源缺乏、水域的维 护被忽略、海洋中挟带大量塑料及微型塑料,同样令人忧虑,并证明了亟 需进行干预行动,不能再拖延。我们众人酿成了气候灾害,严重地威胁到 自然和生命本身,也危及我们本身。

其实,我们已经忘记自己是谁:我们是按天主的肖像所创造(参阅:创一 27),应该要如兄弟姊妹般同居共处于一个家园。我们受造并非是要成为暴 君,而是要置身于我们的造物主以爱用亿万物种为我们交织而成的生命网 络的中心。现在是时候了,我们要重新发现自己身为天主子女、弟兄姊妹, 以及受造界的管理者的圣召。现在是痛改前非、洗心革面并追本溯源的时 候。我们都是天主所爱的受造物,祂在慈善中召叫我们,要我们珍爱生命, 在受造界中和谐融洽的生活。

为此,我非常鼓励信友们在这些时日,即藉由各宗教之间彼此合作应运而 生并予以庆祝的受造界期间,能够多多为我们共同的家园祈祷和努力。 本受造界时间,自 9 月 1 日「为照料受造界世界祈祷日」开始,至 10 月 4 日亚西西‧圣方济庆日结束。这正是一大好机会,使得我们与其它不同基 督宗派的弟兄姊妹彼此之间可以更加靠近。我特别想到东正教会的信徒们, 他们庆祝本日已经有三十年。我们也感觉到与其它所有善心男女更加接近, 并在这足以影响每个人的环境危机中,与他们共同受召推动生命网络的照 管,而我们都是其中一员。

值此受造界期间,我们接近大自然,对天主造物主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藉此让我们的祈祷受到启发,并得以更新。圣文德圣师强而有力地见证 了方济会所传承的智慧,说明了受造界是天主在我们眼前展开的第一本 「书」,由于它的井然有序、变化多端和优雅美丽,使我们惊叹而对创造它 的天主生出爱慕和赞美(参阅:《语录》 ,II,5,11)。在这部书中,每一 个受造物,为我们而言,都成了「天主的话语」(参阅:《训道篇诠释》 ,I, 2)。在祈祷的静默中,我们可以听见受造界的交响乐,呼唤我们放下自我 中心,去感受天父的爱温柔的拥抱,并喜乐地分享我们所领受的恩赐。我 们甚至可以说:受造界──生命的网络──是与天主和他人彼此相遇的地 方,是「天主自己的『社交网络』 」(教宗接见欧洲响导和童子军,2019 年 8 月 3 日)。大自然使我们不禁要以圣经的字句,扬声高唱宇宙万物对造物 主发出的赞歌:「地上的生物,请赞美上主,歌颂称扬他,直到永远! 」 (达 三 76)

值此受造界期间,我们也对我们的生活型态作出省思,即我们在日常 生活中对食物、消费、运输、水、能源和其它许多财货和物资所做出的相 关决定,可能经常缺乏审慎考虑,并造成伤害。我们中间有太多人对待受 造界的行为一如独裁的暴君。让我们努力作出改变,选择更加简单与朴质 的生活型态!现在我们正应放下对石化燃料的依赖,并要快速且果断地转 向各种形式的清洁能源,以及永续循环的经济。让我们也学习聆听原住民 的声音;他们祖宗自古以来世代相传的智慧,正可以教导我们如何与环境 保有较良好的关系。

此时也是采取先知性行动的期间。世界各地的许多青年,正努力使人听见 他们的声音,要人们作出勇敢的决定。这些青年因太多承诺没有实现── 已经置身投入,但后来却因自身利益或执行不易而予以忽略──感到失望。 青年正提醒我们众人,大地本身并非一件物品,被人拥有,任人浪费;它 是一项遗产,应代代相传。他们正提醒我们:为明天怀抱希望,并非一份 高贵的情操,而是一项实际的任务,要求于此时此刻展开具体的行动。我 们应该给他们的,是真确的答案,而非空洞的话语,是行动,而非幻象。

我们祈祷与恳求的首要目的,即在于提高政治和民间领导者的意识。在此 我特别想到各国政府即将于未来几个月内会面,以更新关键性的承诺,好 带领这个世界迈向生命,而非死亡。梅瑟于进入福地之前,向人民所宣发 的话语,彷佛给予精神的遗产,进入人心:「你要选择生命,为叫你和你的 后裔得以生存」(申三十 19)。我们可以将这句先知话奉为圭臬,践行于我 们自身,并在面对我们的大地所处的境况时,作出正确的决定。让我们选 择生命!让我们向消费者的贪婪和渴望无所不能的企图心说「不」,因为两 者都是通往死亡的道路。让我们走上富有远见的路程,并在今天作出负责 任的牺牲,好能为明日具有生命力的前景提出保证。我们切莫陷入唯利是 图的错缪思维,反而要共同望向未来!

由这方面看来,即将召开的联合国气候行动高峰会,极为重要。届时,各 国政府将有责任表达其政治意愿,以采取积极措施,尽速达到零温室气体 排放率的成效,并根据巴黎协议所订定的目标,限制全球气温平均升高的 程度,按照前工业时代的标准,低于华氏 1.5 度。下个月,即十月,被大 幅度破坏的亚马孙河流域,将成为世界主教会议召开特别会议所要讨论的 主题。让我们好好把握这次的机会,回应我们的大地上所有穷人的呼喊!

每一位基督徒,不论是男是女,以及人类大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成 为一条纤细、独特又不可或缺的丝线,共同织就出接纳每一个人的生命网 络。让我们接受挑战,借着祈祷和全心全力的投入,承担我们照料受造界 的责任。愿天主──「爱护众灵的主宰」(智十一 26),赐予我们勇气,使 我们能及时行善,不再等待别人开始,或直到为时已晚。

教宗方济各
发自梵蒂冈
2019 年 9 月 1 日
(台湾地区主教团秘书处 恭译)
0 评论

常年期廿五主日:“你们不能事奉天主,而又事奉钱财”

21/9/2019

0 评论

 
亞8:4-7      詠113:1-3,4-6,7-8      弟前2:1-7      路16:1-13
Picture
        今天弥撒读经一当中亚毛斯先知谴责当时社会的不公义。因为当时正值犹太人南北国分裂时期,北国以色列当时可说是在鼎盛时期。无论政治、经济发展都相当好,但现世社会是没有完全公平的时候。所以在鼎盛的以色列国也必然会出现贫富差距。而贫穷与弱势的人也总是被有权势和富有的人所欺诈。因此亚毛斯作为先知站出来,强烈地谴责这些权贵人物忽视梅瑟法律、欺压贫苦、实行不义;同时也警告他们,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必会招致天主正义的审判和惩罚,消灭所有的恶人。

        读经二中,圣保禄宗徒告诉他的爱徒弟茂德:因为降生成人的耶稣基督为了救赎众人,奉献牺牲了自己的性命,所以我们也该为一切人祈祷,特别是为那些有权势的人“恳求、祈祷、转求或谢恩。”“为叫我们能安心,度虔敬、端庄、宁静和平安的生活”,因为他们负有使社会和平及健康发展的责任和义务。

        在福音当中,耶稣“不忠信管家”的比喻看上去有点像鼓励我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欺上瞒下的感觉。实则不然。耶稣只是告诉门徒们:这个作为“今世之子”的不忠信管家,尚且知道用自己的“聪明”为自己谋求以后的生路,那作为“光明之子”的门徒更应努力使自己进入永远的帐幔。

        对这个不忠信管家的行为也有不同的说法:认为他只是合法正义地为自己谋后路。因为按照当时债户的账单上面通常会加上给管家的佣金或给主人原借款的利息。如果管家改写账单只是免去他的佣金而非主人的借款,那是很合理的。或者如果免去的不是佣金,而是原借款的利息。根据梅瑟法律是不允许向穷人收利息的,那管家免去债户的利息,更是合法的正义之举。所以比喻中耶稣称赞这个“不忠信的管家”就更顺利成章了。

        无论是哪种说法,耶稣都称赞他善用“不义的钱财”为自己谋求未来的生活。比起上主日的比喻中肆意挥霍父亲分给他家产的荡子显然明智多了。不管第一篇读经中的亚毛斯,或者福音中的耶稣,都没有谴责权势和钱财,而是谴责滥用权势和钱财,甚至视它们为生活中唯一目标的人。包括保禄宗徒也要求我们应为有权势者祈祷。

        所以藉着今日读经,基督徒需要反省的是:我们愿意侍奉的是什么?是物欲横流、以强欺弱的俗世,还是照顾弱小、慈悲正义的天主!让我们恳求天主赐我们智慧和勇气,帮助我们能够觉察到社会的不公义,做个正义的辩护者,帮助有需要的人。也祈求天主赏赐力量去明辨,上主才是我们的真正的主人。因为唯有侍奉祂,我们才能度:安心、虔敬、端庄、宁静和平安的生活。

0 评论

常年期第廿四主日:宽仁慈悲

13/9/2019

0 评论

 
出32:7-11,13-14      詠51:3-4,12-13,17-19      弟前1:12-17      路15:1-32
Picture
        今天弥撒的几篇读经都显示了天主的慈悲。在第一篇出谷纪中我们看到,由于梅瑟到西奈山去会见天主,却迟迟没有下来。以色列百姓便失去了耐心,让亚郎为他们制造了一个金牛犊,并且朝拜它。天主看到以色列人的背叛就向梅瑟宣布要消灭这些人。梅瑟遂向上主祈求,求天主看在圣祖及之前为救他们出埃及所施的能力上宽恕他们。上主就撤消了原本要加于以色列人的灾祸。读经二当中,圣保禄宗徒给他的爱徒弟茂德写信说:因为主耶稣的仁慈,祂来是为拯救罪人;更因为主的怜悯,所以在他这个“罪魁”身上显示了祂的“宽大和忍耐”。路加福音中,耶稣更是以三个慈悲的比喻,来解释天主对罪人的爱怜。

        在第一个亡羊的比喻中,我们看到牧人对羊的照顾,他不愿意遗失任何一只。如果有迷失的,他会丢下那九十九只,去寻找迷失了的一只,找到后扛在肩上回来,并邀请亲朋好友与之共同庆祝。在第二个比喻中,妇女丢失了一个“达玛”,却点上灯寻遍整个屋子,找到后也邀请了邻居和朋友一同庆祝。这两个比喻都告诉人,天主不惜艰辛地寻找迷失的罪人(路15:4-9)。

        教宗方济各在《慈悲面容》诏书中写道“慈悲之爱最清楚的表达,就是宽恕过犯,而为我们基督徒,更是责无旁贷,不可推诿。”在今天福音的第三个比喻当中,充分的彰显了天主的慈悲。比喻中,那个小儿子可以说是伤透了父亲的心,甚至在分到家产后就忽略了父亲的存在,为所欲为地挥霍了他父亲给的所有财物。还好在绝境中,他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也愿意回到父亲那里。当他回来时,父亲没有提及他的任何不对,而是大摆盛宴来欢迎他回来。即使大儿子有所微词与不满时,父亲也出来劝他应一同为这个“死而复生,失而复得”的弟弟庆贺喜乐(路15:11-32)。这个父亲毫无保留地宽恕了浪荡回家的儿子。

        可在我们的生活中,“宽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确实相当困难。但是不管多么困难,我们必须去实践,否则我们的生活必会失去快乐。正如教宗方济各所言:“宽恕,有时看来多么困难!但是宽恕已被置于我们脆弱的双手里,为使我们心灵获得平安。”

        基督对仇恨祂的人,一直都是以宽恕为怀。当祂被钉在十字架上时,还不忘为置祂于死的人祈求天父:“父啊,宽赦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仇恨不能消灭仇恨,仇恨只能增加仇恨。只有基督的爱,才能解开仇恨的死结。宽恕不是纵容,也决不是懦弱的表现,反而正是爱的勇敢表现。
​
        虽然我们国人的文化中常听说“有仇不报非君子”,或者“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说:“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可见孔子也认为,宽恕是我们可以一生奉行的。我们祈求天主赐予祂的慈悲,让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像今天福音中的父亲一样,毫不保留地宽恕“获罪”于我们的人。

0 评论
<<上一篇

    扫码加博主微信

    Picture

    博客檔案

    三月 2023
    二月 2023
    一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博客分類

    全部
    【主日分享】
    【宗座文献】
    【心随意动】
    【祈祷▪敬礼】
    【统计数据】

    RSS订阅

    Picture
Powered by 通过可定制的模板创建自己独特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