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音中,耶穌與法利塞人和經師的衝突看上去在於吃飯前是否洗手,但這並不是衛生問題,而在於是否潔淨。其實在梅瑟的法律中,只是要求司祭在祭獻天主前先洗手洗腳。今天第一篇讀經中,梅瑟勉勵以色列人民說:“我吩咐你們的話,你們不可增刪,但要按照我所訓示你們的:上主你們天主的誡命,完全遵行(申4:2)。”可是到了耶穌時代,有些猶太人已經習慣在祈禱和吃飯前洗手,以表示取潔。當然這並沒有什麼不好,就像今天我們從外面回家需要洗手消毒。而法利塞人卻把這些習俗看得和梅瑟法律一樣重要,甚至強求所有猶太人都遵守。面對經師和法利塞人的指責,耶穌引用了依撒意亞先知的論述說:他們是假善人,只是用嘴唇恭敬天主,而心卻遠離祂(依19:13)。耶穌曾經和經師和法利塞人就怎麼遵守安息日發生衝突時也說過“安息日是為人而立的,並不是人為了安息日(谷2:27)!”因此所有法律都是為人的益處,而不是為了束縛人,就如現在教會法典雖然有1700多條,但最後一條聲明“切記,人靈之得救,在教會中常應視為最高無上之法律(法典1752)。”在指出對法律的誤解後,緊接著耶穌更加明確地指出,真正使人污穢的東西是來自於人的內心,而不在於外在的事物(谷7:20-23)。
耶穌在福音中指責經師和法利塞人的虛偽、和遠離天主,同樣可以放在今天的我們身上。有時候很多人,包括我們自己對天主的認識或者是祈禱都只是在嘴唇上而已,並不是來自內心;或者說有時候我們的祈禱是為滿全法律的要求,或者完成自己的任務而已,並不是真正的恭敬讚美天主。比如我們給自己定了每天念一份玫瑰經,結果好像沒時間念似的,那就在開車時念、做清潔時念,總之不佔用時間就好。當然我不是說幹活時不能念經,問題在於你的任務是完成了,可心在哪裡?
至於耶穌所說的從人心裡出來的這些惡事:惡念、貪吝、詭詐、嫉妒、譭謗、驕傲、愚妄……難道和我們無關嗎?想一想有多少時候從我們的心內不斷生出這些惡事,甚至在行動中也表現了出來?所以讓我們祈求天主,賜給我們能力時常潔淨自己的內心,從而不致使自己遠離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