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看人群中的人請耶穌為他分家這一點,說明當時聽耶穌講道的人群是承認耶穌的權威的,否則他們就不會邀請耶穌做這件事。在很多民族中,家中遇到重要事件,都會邀請所謂德高望重者參與見證,也為主持公道。分家當然也是大事,所以要邀請一些有身份的人在場。在中華民族中也曾有這樣的習慣,比如分家要請村裡的村長,如果是教友的話可能會請教堂的會長,甚至神父。現在很多地方也還有這種習慣,猶太人請經師很自然的。這人邀請耶穌為他分家,足見耶穌當時在一般猶太人中的地位。既然他們承認耶穌的權威,所以耶穌教訓他們要躲避貪婪,明白什麼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
第一篇讀經中指出,在太陽底下一切都是虛幻,人只靠自己的所謂努力和智慧勞苦得來的一切也都是空虛,並無什麼益處(訓2:21-23)。接著,答唱詠指出:在虛幻的塵世中,唯有上主才是人永遠的靠山(詠90:1)。福音中,耶穌用比喻告訴人們,如果一個人貪婪地只為自己積累財富,那他將一無所有。其實耶穌不見得是譴責富翁積累財富,重要的是他忘了生命的意義,因為耶穌在講比喻前已經說的很清楚:“生命並不在於他的資產。”(路12:15)第二篇讀經中,聖保錄宗徒告訴我們,這個世界的各種貪婪、罪惡、仇視……等等,都會讓人陷入死亡,唯有天上的事才是值得追求的。聖保錄指出,雖然因為罪過,我們都死了,但藉著洗禮,我們與基督一起重生,我們的生命也與基督一同在天主內了。(哥3:1-5)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人之所以陷入痛苦,就是因為貪婪、或者說想擁有太多。當人們擁有越多的時候,就越會怕失去,自然也就越加焦慮。就如今天福音中耶穌的比喻:你的資產並不能保證你的安全。比如在一個荒無人煙的荒島上困了兩個人,一個有麵包,一個沒有,那晚上睡不著覺的會是哪一個呢?當然是擁有麵包的那個。他怕,怕沒有麵包的那個人來偷,怕出不去這裡……總之有好多焦慮的東西。看看今日的人們,或者我們自己,有多少個不眠之夜、焦慮、心臟病、家庭爭吵、婚姻破裂是由於渴望擁有更多、做得更多、獲得更多而造成的? 擁有更多,往往會導致享受更少。其實生命中最有價值的東西超出了金錢的購買力,或者說根本就是免費的。
今天的我們比以前擁有更多的財富,但卻少了滿足:我們的餐桌上有了更多地選擇,但少了承諾;我們有更多選擇,但忠誠度卻較低了;生活中有了更多地發展機會,但抑鬱甚至自殺的人卻也更多了;房子變大了,家庭卻變小了;通訊方式更先進了,而人心卻更孤獨了;我們在網上沖浪,但只是在網上,甚至遠離了生活……也許是時候考慮什麼才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進而減少我們的需求並致力於永恆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