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居
  • 主頁Home
  • 相冊Album
  • 博客Blog

教宗方济各第 108 届世界移民及难民日文告

25/9/2022

0 评论

 
Picture
 教宗方济各
第 108 届世界移民及难民日文告
2022 年 9 月 25 日
与移民和难民共建未来
「我们在此没有常存的城邑,
而是寻求那将来的城邑。」(希十三 14)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

我们在这世上的「旅途」,最终极的意义就是去寻找我们真正的家乡──耶稣基督所开启的天主的国。当祂光荣地来临时,这天国就会圆满地实现。虽然祂的王国尚未达到圆满,却已经来到接纳救恩的人中间。「天主的国就在我们中间。虽然它是指向末世的国度,是这世界和全人类的未来,但它同时也存在于我们中间。」1

这座未来的城邑,是一座「有坚固基础的城,此城的工程师和建筑师是天主」(希十一 10),祂的计划涵盖着日以继夜的建筑工程,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认知到自己也参与其中。这计划是一项严密的工程,事关个人的归依和现状的改变,好能更完全地符合天主的计划。各种历史的惨剧都在提醒我们,我们的目标──新耶路撒冷:「天主与人同在的帐幕」(默廿一 3)—— 还有多远。但是我们不需要为此感到灰心,在我们最近这段时日的磨难中所学到事物的启迪之下,我们受召要重新投身于建造一个更加符合天主计划的未来,使这世界上的每个人不但能生活在和平之中,也能活得有尊严。

「我们等候正义常住在其中的新天新地」(伯后三 13)。正义是构成天主的国的要素。当我们每天寻找天主的旨意,正义就借着我们的耐心、牺牲和 决心得以建立,好使所有那些忍饥受饿的人得以饱足(参阅:玛五 6)。天主的国的正义必须被理解为天主的定律,以及祂和谐的计划得以实践—— 因基督死而复活,整个受造界重新变成是「好的」,而人类重新变成是「十分好的」(参阅:创一 1~31)。但为了使这奇妙的和谐能统治大地,人们必须领受基督的救恩、祂爱的福音,好让现世的不公平和歧视被铲除。

没有人可以遭受排斥。天主的计划本来是包容的计划,并使生活在社会边缘的人成为计划的核心——这些人包括移民及难民、被迫迁徙者和人口贩卖的受害者。天主的国的建设是要与他们一起合作,因为没有他们就并非是天主所要的国了。接纳最脆弱的人,是人获得天主的国的国籍必备条件。上主也这样说:「你们来吧!承受自创世以来,给你们预备了的国度吧!因为我饿了,你们给了我吃的;我渴了,你们给了我喝的;我作客,你们收留了我;我赤身露体,你们给了我穿的;我患病,你们看顾了我;我在监里,你们来探望了我。」(玛廿五 34~36)

与移民及难民共建未来,意思是说,明辨和珍惜他们每一个人在建设过程中能作的贡献。我喜欢采用依撒意亚先知预言性的神视来看移民的现象。在神视中,外乡人并非是侵略者和破坏者,而是自愿的劳工,愿意重建新的耶路撒冷——向众人开放的耶路撒冷——的城垣。(参阅:依六十 10~11)

在同一个预言里,外乡人的来临被陈述为丰富的资源:「那时,你见到这情形,必要喜形于色,你的心灵必要激动而舒畅,因为海洋的珍宝都要归于你,万民的财富都要归你所有」(依六十 5)。历史告诉我们,事实上移民和难民对我们过去及目前社会的经济发展,都是功不可没。今天也是如此。他们的工作、他们的牺牲和能力、他们的青春和热情,都使接纳他们的团体更为丰硕。然而,若这种贡献得到重视并透过一些项目计划来长续经营,将会有更大的效果。这事关一股重大的潜力,如果遇到适当的时机,将能发挥作用。

按照依撒意亚的预言,新耶路撒冷的居民会继续保持城门敞开,好使那些外乡人能带着他们的礼物进来:「你的门要时常敞开,白天黑夜都不要关闭,好让万民的财富,在他们的君王领导下,运到你这里来」(依六十 11)。为社会大众而言,移民与难民代表着一个重大的挑战,但也是一个文化和精神上成长的机会。我们能在人性上成熟,并且能共建一个更浩大的「我们」。因彼此的接纳,又借着互助分享不同的愿景和传统,就会产生一种有生命活力的空间,并使我们的心思向崭新的视野开放。我们也会发现一些隐藏  在不同宗教和灵修里我们不认得的资源,而这也会鼓励我们并加深我们的信念。

在那属于众民族的新耶路撒冷,上主的圣殿因来自各地的贡品变得更美轮美奂:「刻达尔的一切羊群都要聚在你前,乃巴约特的公羊都要供你使用;牠们要登上我的祭坛作为我欢悦的祭品,以光荣我荣耀的处所」(依六十 7)。由此可见,天主教的移民及难民的来临带给接纳他们的教会团体一股新的能量。他们经常是朝气蓬勃活力的传递者和活跃庆典的促使者。分享不同信仰和敬礼的表达方式,共襄盛举,这给我们特别的机会去全然活出天主子民的天主教大公性。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尤其是你们青年人!如果要与我们的天父合作共建未来,就让我们与我们的移民及难民弟兄姊妹携手合作。让我们今天就建设!因为未来就从今天开始,而且从我们每一个人开始。为使天主在世间的计划能实现,又为使祂正义、兄弟情谊与和平的国度早日来临,我们不能把我们现在就要作决定的责任留给下一代。

祈祷文
上主,求祢使我们成为希望的传递者,
在有黑暗的地方,让祢的光照耀;
在有沮丧的地方,让对未来的信心能重生。
上主,求祢使我们成为祢正义的工具,
在有排斥的地方,让兄弟情谊滋长;
在有贪婪的地方,让人们分享。
上主,求祢使我们与移民及难民,
以及所有边缘人同心合力,
成为祢国度的建设者。
上主,求祢使我们学会:
众人像弟兄姊妹一般地生活,是多么幸福美好。阿们。


教宗方济各
罗马,拉特朗圣若望大殿
2022 年 5 月 9 日


(天主教台湾地区主教团 恭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教宗圣若望保禄二世,探访罗马圣方济及圣女加大利纳堂的致词,1989 年 11 月 26 日。
0 评论

常年期第廿六主日(丙):正义之爱

25/9/2022

0 评论

 
亞6:1,4-7     詠146:7,8,9,10     弟前6:11-16     路16:19-31
Picture
        今天的讀經一和福音可以說延續了上主日的主題。上個主日的讀經中亞毛斯先知譴責了當時社會對窮人壓榨。今天的讀經,他繼續斥責那些權勢者和富有者只顧自己貪圖享受,卻完全漠視貧窮受苦的人。福音中富翁和乞丐拉匝祿的比喻,也使我們再次看到了人間的不公與悲哀。亞毛斯和耶穌表面看都在指責富人,其實他們旨在揭示社會的不正義。當然亞毛斯先知也警告他們,天主不會容忍這樣的不公平和冷漠;富翁和乞丐拉匝祿也在最後得到了天主給他們應得的賞罰。

        這兩篇聖言的焦點並非貧富的對立。只有當社會中有權勢和財富的人漠視他人的需要,甚至欺壓貧窮弱勢者的時候才會產生對立;所以這兩篇讀經都聚焦於“社會正義”本身。天主教社會訓導中說:正義是人給予他所應得的。換言之,天主要以人行為的善惡,給予人應得的賞罰。在今天的第二篇讀經中,聖保祿宗徒給弟茂德的書信中,要我們這些屬於天主的人,去追求正義、虔敬、信德、愛德、堅忍和良善。(弟前6:11)在這些聖德中,聖保祿首先讓我們追求正義,因為天主是正義的,祂必然也要公正地賞罰人的生活與行動。

        福音中的富翁為什麼到了永遠受苦的陰間?從表面看富翁並不虧欠拉匝祿什麼,他也沒對窮拉匝祿做什麼惡事啊?這正是他的過失:對貧窮的拉匝祿什麼也不做,漠視他的需要與存在,當然也就更沒有愛心可言!加爾各答的聖德肋撒修女曾說:世界上最嚴重的貧窮不是欠缺食物,而是缺少愛。沒有了對貧窮者的愛,也就導致了更多的冷漠與不正義。這也正是亞毛斯先知所譴責的那些權勢者及富有者只顧自己享樂,“對若瑟的崩潰,卻漠不關心。”(亞6:6)古聖若瑟的哥哥們雖然沒有親自殺死若瑟,他們計劃卻是任由若瑟死去。(創37:22-24)對他人沒有愛,就是冷漠,冷漠使人看不見天主,看不到有需要幫助的人;對他人沒有了愛也就失去了社會正義,就是英文“懺悔禮”中所說的What we filed to do的罪惡。

        今天也是“世界移民及難民日”。教宗方濟各為今天的文告中說:“歷史的悲劇提醒我們,人類距離我們的目的地,新耶路撒冷聖城,天主與人同在的帳幕(默21:3)仍是這麼遙遠”。這正是福音中富翁和拉匝祿最後的結局警醒我們的,去遵從正義,實踐愛德,為能獲得靈魂永遠的天国。因此教宗呼籲各個國家的人們與移民一起努力,共同建設一個“人人享有和平及尊嚴的世界。”

        聖經箴言中說:“向窮人施捨,是借貸於上主;對他的功德,上主必要報答。”(箴19:17)讓我們祈求天主,使我們留意別人的需要,並有勇氣伸出援助之手。
0 评论

常年期第廿五主日(丙):侍奉天主或钱财

18/9/2022

0 评论

 
亞8:4-7      詠113:1-3,4-6,7-8      弟前2:1-7      路16:1-13
Picture
        今天耶穌在福音中的比喻對所謂“不義的管家”的稱讚有時的確令人費解。管家雖然減輕了債戶的賬單,但看上去似乎損害了主人的利益,主人反而稱讚這不義的管家精明。很明顯,家主知道這個管家的劣跡,因此稱他為不義,但在修改賬單減少債戶的債務後,卻又誇他精明。這確實有點矛盾。如果一個人為了自己的益處,而損害他人的利益顯然是不可取的,甚至應該遭到譴責和指控。但是如果這個管家修改賬單是為了降低自己的利益彌補自己的過錯,那麼管家的態度和主人給予他的讚賞就會較容易理解。

        有一種解釋是,在那個時代的製度中,管家為了自己多得好處總會在借出的債務上多加一些佔為己有。比如借出去主人50桶油,而他要求債戶償還100桶,其中有作為他安排借貸的利潤。據說這種高利率是那時代的標準做法。當然今天也還有人這麼做,就像今天的高利貸者,或者有的公司為了逃稅或者其它不義之舉而採用兩套賬目系統。如果是這種情況,管家在被辭退前,修改賬單,這樣雖然自己的獲利減少了,卻沒有損害主人的利益,也為自己贏得了被辭退後獲得那些債戶的接納,顯然是非常精明的。這就是耶穌稱讚“這些今世之子,為應付自己的世代……用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的精明(路16:8-9)。

        耶穌今天教導的重點是:“你們不能事奉天主,而又事奉錢財。”(路16:13)其實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天主的管家,因為自創世之初,天主就將整個世界委託給我們照顧。因此我們只是照顧,這個世界並不是我們的。遺憾的是很多人將這個世界的事物當成了自己的,並只為此而努力。
​
        誠然就如人們常說的: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可是錢財是用來使用的,不是為了愛。聖保祿說:“貪愛錢財乃萬惡的根源”(弟前6:10)。他並沒有說金錢本身是萬惡之源,而是貪愛錢財。因為每個有組織的社會都需要金錢作為交換商品的手段,但是人也容易陷入過度的貪愛錢財而成為它的奴隸;某些人甚至會把它當做自己的天主。在蕭伯納的戲劇《芭芭拉少校》中,當那位富有的軍火商被問到他的宗教信仰是什麼時,他回答說:“我是百萬富翁。這是我的信仰!”但生命遠比我們擁有的金錢、所吃的食物或所穿的衣服更寶貴。財產只是我們用來管理和使用的,並不是我們的。就如君士但丁大帝曾說的:裹屍布上沒有口袋。約伯也早就說過:“我赤身脫離母胎,也要赤身歸去。”(約 1:21)

        祈求天主在我們的生命中做我們的主人,並使我們善用天主託我們管理的事物。

0 评论

父親節

4/9/2022

0 评论

 
Picture
主內的兄弟姊妹們,主日平安!順祝所有爸爸們:父親節快樂,願天主的恩寵常常在你們的父職生活中與你們同在!

藉“父親節”之際,在此與大家分享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的教理講授中關於父親的的主題。教宗的反思首先強調,“父親”這一稱呼為身為基督徒的我們來說應該感到格外親切,因為耶穌基督教我們祈禱時就是以“父親”一詞來稱呼天主的。方濟各教宗以正負兩方面反思父親在家庭中的角色。在第一部分的反思中,直接指出“父親”雖然是普世通用,用以表達人類關係的一個詞,但遺憾的是當代社會文化中父親形象卻“缺席、消失、移走”,因為“有時候父親全神貫注於自己及其工作,只顧實現個人理想,甚至忘記了家庭。他們使兒童和青年感到孤獨無助。”

教宗談到:在過去,許多家庭都比較“獨裁”,在某些情況下父母甚至欺壓子女,對待他們有如奴僕,不尊重他們在成長中的需要,也沒有能力教授他們自由的價值觀。而今天卻又完全不同,縱使許多家庭中有父親,但他們卻如同不存在一樣。教宗說:“有時,父親好像不清楚他們在家中所處的位置,不知如何教育子女。於是,在無把握的情況下,他們便迴避、引退並忽略自己的責任,躲進與子女‘平起平坐’的一種不大可能的關係中。不錯,你必須成為孩子的同伴,但莫忘你是父親!假如你只表現出是與孩子有平等關係的同伴,那對孩子沒有益處。”

父親若很少與子女溝通或根本不溝通,便沒有履行他們的“教育責任”,沒有以言以行向子女灌輸他們如同食糧那般所需要的生活原則、價值觀及規則。其後果就是兒童和青少年偏離正道,有時情況可能更嚴重。

在第二部分中,教宗方從積極的方面反思了父親臨在家庭中的意義。教宗指出每個家庭都需要父親,“父親必須在妻子身旁,與她分擔一切,同甘共苦,分擔勞累,分享希望。父親必須在子女身旁,關心他們的成長:他們或是玩耍或是努力向上,或是無憂無慮或是苦惱,或是表達思想或是沉默寡言,或是大膽勇為或是膽怯,或是走錯路或是重返正道,父親都應在他們身旁。”當然父親的臨在不是“檢查員”的身份,因為控制過嚴會扼殺子女的作為,使他們無法成長。從福音“蕩子比喻”的慈父中,教宗指出父親在子女成長中的幾個品德:“父親必須是有耐心的人。許多時候他做不了什麼,唯有等待;耐心祈禱,溫和、寬仁地等待。一個好父親知道等待,知道從內心深處寬恕。當然,他也知道堅定地糾正錯誤:他不是軟弱、輕易妥協、感情用事的父親。懂得糾正錯誤卻不傷害人的父親,也懂得不遺餘力地保護人。 ”

教宗最後強調:“若有人能对耶稣教给我们的《天主经》作出彻底的解释,那么这人正是亲自活出父亲身份的人。若没有来自在天之父的恩宠,父亲就会失去勇气,放弃职责……教会全力以赴地努力支持父亲在家庭中有效及慷慨的临在。因为他们为新一代是不可取代的守护人和中介,如同圣若瑟那样,凭着善良守护信仰、藉着公义和天主的护佑守护信德。
​
再次祝福所有的爸爸們,父親節享有子女為你們所帶來的快樂!

0 评论

常年期第廿三主日(丙):跟隨耶穌

4/9/2022

0 评论

 
智9:13-19     詠 90:3-4,5-6,12-13,14,17     費 9-10,12-17     路 14:25-33
Picture
        有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想,做耶穌的門徒,或者說天國之路真的不好走。兩周前的福音中耶穌要我們必須從窄門進入(路13:24);上個主日的福音中祂要求我們要貶抑自己,在宴會中要坐末位;而今天我們剛剛聽到耶穌更是三次說:如果不怎麼樣就不能做祂的門徒(路14:26,27,33)。的確,信仰不是要我們感覺舒服,而是在不斷地捨棄中走向天主。

        今天的福音一開始耶穌就向同行的人說:“如果誰來跟隨我,而不惱恨自己的父親、母親、妻子、兒女、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性命,不能做我的門徒。”三週前的常年期第二十主日福音中我們也曾聽耶穌說,祂來是為把火投在地上,是為給地上送來分裂,家庭成員之間要分裂並且父母子女要彼此反對(路12:49-53)。這些福音片段讀起來總會感覺有點生硬,甚至是刺痛。耶穌怎麼會要求人們放棄家人,甚至是互相反對才能做祂的門徒呢?暫且不說我們華人所注重的家庭與孝道,如果我們從耶穌的生活與和祂一直的教導去看的話,不管是家庭成員之間的分裂與惱恨,還是人們彼此之間的不和都不符合耶穌畢生的教導,甚至還違反了天主的誡命。如果我們將這句和隨後耶穌所說的:“不論誰,如果不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不能做我的門徒,”和“不論是誰,如果不捨棄他的一切所有,不能做我的門徒,”都放在一起的話可能更容易理解。捨棄一切,背著十字架,跟隨耶穌,這是耶穌在福音中多次提出的要求。

        也就是說,跟隨耶穌需要放下一切來自家庭、權利和物質的羈絆。耶穌並沒有真的讓我們去惱恨自己的家人,也沒有讓我們惱恨自己,因為祂甚至要求我們去愛仇人,又怎麼會要求我們去恨家人呢?如果我們惱恨自己,又如何去“愛人如己”呢?按教宗方濟各的教導,耶穌邀請我們“断然抵拒以自我及个人利益为生命中心的世俗观念的道路。耶稣不希望我们追随这世俗观念。相反地,耶稣邀请我们为祂和福音的缘故丧失自己的性命,好能获得更新、圆满及真实的生命。跟随耶稣就必须步武祂的芳踪。”
​
        不管我們如何去理解天主的聖言,就如今天的第一篇讀經,智慧篇告訴我們的,對於世事我們尚且無法測度,對於天上的事,如果沒有來自天主的智慧,我們更無從知道。讓我們祈求天主賜下智慧,使我們在生活中明了天主的旨意,並努力追隨主耶穌的教導。
0 评论
<<上一篇

    扫码加博主微信

    Picture

    博客檔案

    二月 2023
    一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博客分類

    全部
    【主日分享】
    【宗座文献】
    【心随意动】
    【祈祷▪敬礼】
    【统计数据】

    RSS订阅

    Picture
Powered by 通过可定制的模板创建自己独特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