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主日是“世界第二屆祖父母及長者日”。教宗方濟各在去年欽定了,“世界祖父母及長者日”,以紀念他們为这个社会所做的貢獻,也為了使年長者與年輕人互相支持。教宗在欽定這個節日時說:“祖父母經常遭到遺忘,我們忘記了這個守護根基並加以傳遞的富饒。為此,我決定創設世界祖父母和年長者日,全體教會將於每年七月的第四個主日舉行,那個日子臨近耶穌的祖父母、聖若亞敬和聖婦亞納瞻禮。”当然也鼓励长者在社会中继续奉献他们的智慧与经验,就如今年该日文告的主题“虽已年老,仍然结果。”(詠92:15)聖座平信徒、家庭和生命部在一份公告中稱“不是只有孫子孫女和青年蒙召要臨在於年長者的生活中,年長者和祖父母也有福傳、宣揚、祈禱,以及向年輕一代傳遞信仰的使命”。
既然长者向年轻一代传递了信仰,那年轻一代自然也就有了接受的责任和使命。常年期第十五主日的福音中,一个法學士問耶穌:“師傅,我該做什麼,才能承受永生?” 法學士這里所說的“承受”絕無承擔壓力之意,反而是接受,更好說是繼承的意思,就是英文的Inherit。也就是说,我们也需要从长者那里继承他们所传递给我们信仰。
在六月底的最后两周,藉着自己的小假期我和幾位兄弟姊妹駕車在新南威爾士州內陸遊走,沿途共去了十二座天主教堂,每座教堂都超過百年,可很多教堂主日天參與彌撒者也不會超過半百,且基本都是年长者。沿途各個小鎮人口稀少固然是一個原因,但根據最新的人口數據顯示,其實大部分小鎮還是以出生在澳洲的天主教徒居多。
有時候我們在教堂向別人介紹自己是如何接受信仰時會說:我是老教友世家,或者我的信仰是遺傳的(我常這樣說)。換句話說,出生在教友世家,因著從小接受了洗禮,也就繼承或者用福音中法學士的話是承受了教友的身份。但承受了這份信仰,是否就可以順利承受永生呢?這可能就是法學士所犯的錯誤:亞巴郎的後裔,天主特選的民族,自然也有權承受天國的永生。
每次在參觀沿途小鎮的教堂時都在思考,150年前來到這里的先輩們修建了這座至今也算宏偉的教堂,而現在呢?他們的後裔是否承受了他們曾經的信仰,或者保留了多少呢,以致在教堂內只能看到寥寥無幾的耄耋老者?
願我們每一個家庭都能將這份天主特殊的恩賜傳承給自己的後裔;也願我們的年輕人都能承受天主藉先輩帶給我們的這份恩寵。再一次祝福所有祖父母及长者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