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主日的時候我和大家分享,有福是因為有天主,離開了天主也就失去了幸福。就漢字而言,“福”被認為是上天賜口飯吃,還有田可種。《說文解字》對“福”的注釋是:“福,祐也。” 而這個“祐”的注釋是“助也”。對“禍”的注釋是:“禍,害也。神不福也。”不管是“福”還是“禍”,都和神有關。福是因為有神助;禍是害,因為“神不福”。換句話說,沒有了神的助祐,就成了災殃、苦難。
今天彌撒的第一篇讀經中,耶肋米亞先知也明確地指出如果遠離天主,只信賴世人,就是可詛咒的,他必居住在荒野乾枯之處。乾燥的曠野種田也長不出糧食,自然也就沒飯吃。但是凡信賴上主,依靠天主的人,就是被祝福的,而他必枝葉茂盛,不愁乾旱,且不斷結果(耶17:5-8),答唱詠也重複著同樣的訊息(詠1:2-3)。因此,不管是中國人的禍、福解字說,還是猶太人的詛咒與祝福,都在於天主,或者是對天主的態度。人的生命中如果離開了天主,即使幸福來到,也不會覺察(耶17:8)。
路加記載耶穌在今天的宣講中譴責那些富有、飽飫、歡笑和被人稱讚的人,安慰那些貧窮、飢餓、哭泣和因為人子的緣故被惱恨、棄絕、辱罵的人,且稱他們是有福的。路加福音被稱為“窮人的福音”,他似乎更加側重對窮人的不公,或者說是譴責那些富人的為富不仁。所以路加一面給那些貧窮的人帶來希望和安慰,同時也指責富有者的自私與貪婪。
今天的我們不但需要從物質的充足中反省與他人分享,很多時候我們生活中的所謂軟實力也優於他人,比如靈修和信仰知識的資源、教育和獲取信息的渠道都比很多人方便和優越。所有這些,不管是物質資源的豐富,還是精神需求的滿足都離不開天主的助祐。既然祝福是來自天主,那獲得天主祝福的人就應該與他人分享這份祝福。當人們漠視他人的需要,不願意與他人分享時,社會就會陷入極大的差距、甚至不公平和不穩定中。所以有些政府(如瑞士)甚至規定,上市公司必須無私地為社會做公益,如果沒有做或者做了有償公益,可能會面臨重罰,甚至是被下市。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來並不是為積攢財富,而是為分享天主的愛。只有當大家都像兄弟姊妹一樣彼此照顧時,天主的愛才會得以在我們中間延續。讓我們常依靠信賴天主的恩寵,同時也關心他人精神和物質的需要,為飢餓者帶去飽飫,為哭泣者帶去歡笑,為貧窮者帶去安慰,為被詛咒和迫害者帶去希望與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