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居
  • 主頁Home
  • 相冊Album
  • 博客Blog

教宗方濟各 照料受造界祈禱日文告

3/10/2020

0 评论

 
Picture
教宗方濟各
料受造界祈禱日文告

020 年 9 月 1 日

「祝聖第五十年,向全國居民宣布自由;
為你們是一禧年。」
(肋二五 10)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自從《願祢受讚頌》通諭頒布以來(2015 年 5 月 24 日),為基督信仰的 大家庭而言,每逢九月的第一天,就是照料受造界祈禱日以及受造界時期 的開始,到 10 月 4 日,在亞西西‧聖方濟各的紀念日結束。在這段時期,全球各地的基督徒,更新對造物主──天主的信德,並以一種特別的方式, 在祈禱和行動中團結一致,照料我們共同的家園。

對於大公運動選定慶祝 2020 年受造界時期的主題為「地球禧年」,我極為欣喜,因為今年也是世界地球日第 50 周年。

在聖經記載中,禧年是一段神聖的時期,為使人回憶、回歸、休息、修補和歡喜的時期。

⼀、⼀段回憶的時期

們受邀請特別去回想受造界的最終命運是要進入天主的「永恆安息日」。 這段在時間內進行的歷程,以一周七天,每隔七年一個安息年的節奏進行, 經過七個安息年以後,就以禧年結束。

禧年也是恩寵的時期,讓人紀念受造界的本質是要蓬勃發展、成為愛的團 體。只有透過關係,我們才能存在:不僅與造物主天主,也與同一大家庭的弟兄姊妹,以及所有與我們共住同一家園的受造物。「萬物是互有關連的,我們人類在美妙的朝聖旅途上,被天主對每一個受造物的愛交織串連起來,如同兄弟姊妹一般,且流露出我們對太陽兄弟、月亮姊妹、河流兄 弟、及大地母親的珍愛。」(《願祢受讚頌》,92)

因此,禧年是一段回憶的時期,我們要牢記,自己的生命,存在於各種各樣的關係之中。我們必須不斷地記得「世上一切皆互相連繫,若要對他人實踐友愛、公義和忠信,我們一方面要真心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方面要維繫與大自然的關係,兩者密不可分。」(《願祢受讚頌》,70)

⼆、⼀段回歸的時期

禧年是回歸和悔改的時期。我們曾經破壞與造物主、與其他人和與受造界其他部分之間的連繫。我們必須重新修復這些被損壞的關係,因為它們支持著我們,以及我們的人生。

禧年是回歸天主--我們充滿愛的造物主的時期。倘若在面對萬物的根 源、造物主時,我們心中沒有平安,我們也無法與受造界和諧共存。正如教宗本篤十六世所觀察到的:「在天主被視而不見的地方,受造界受到肆 虐,被無情的消耗,物質對我們而言只是物質,我們自身成為最終衡量的 標準:一切僅是我們的財產。」(與波爾札諾‧布雷薩儂教區神職人員會 面,2008 年 8 月 6 日)

禧年邀請我們去再次顧念其他人,特別是窮人和最弱小卑微的人。我們蒙 受召叫去重新接受來自天主的這個充滿愛的計畫,視受造界為一份共同的產業、一場豐富的盛宴,以歡欣喜悅、共融同樂的心情,與所有的弟兄姊 妹們分享,不致於陷入過度的競爭,反而大家能夠互相支持,互相保護。 禧年的目的,是要受壓迫、所有受到各種不同形式的現代奴役制度束縛的人們--其中包括人口販運的受害者和童工--在這段時期獲得自由。

此外,我們必須回過頭來聆聽大地,即聖經中所說的「土地」(adamah), 也是第一個人類「亞當」(Adam)的出處。今天的受造界發聲,呼籲我們 要遵循自然秩序,回歸到人類應有的位置,並提醒我們,我們僅是受造界 生命互聯網絡的一部份,而非主宰。物種的繁複多樣性,日益崩解;氣候所造成的災害,數量上昇驚人;窮人和弱小者受到的疫情衝擊更為嚴峻; 這都是向人類無度消費的貪婪心響起的警報。

在這段受造界時期,我們更要聆聽受造界的脈動和節奏;它受造,原是為展現天主的光榮,並幫助我們在它的美中發現萬有的主,轉而歸向祂(參 閱:聖文德,《隆巴哲學思想注疏》,I,2,2,問題 1,結論;《簡論》, II,5.11)。這塊使我們生長的土地,它也是祈禱和默想之地:《請喚醒那天主蘊藏在我們之內對美感和默觀的意識》(宗座勸諭《心愛的亞馬遜》, 56)。我們尤其可以從我們的原住民弟兄姊妹身上學習如何讚嘆和默觀, 因為他們總能與大地和其中繁複多樣的不同生命型態,和諧共存。

三、安息的時期

天主在祂的智慧中,保留了安息日,為使得大地和地上的居民,能夠休息和恢復精力。然而,我們今天的生活方式,迫使整個地球瀕臨崩潰。持續不斷地追求成長,加上生產與消費兩者之間不停的循環,正在損耗我們的環境。森林日漸消失,土壤遭受侵蝕,田地不復存在,沙漠荒原逐年擴張, 海水嚴重酸化,風災日益嚴重:受造界在痛苦呻吟!

過去,天主子民被邀請在禧年期間放下日常工作,減少日常需求,藉此使田地得以休息,人世間的生活能重新組織。我們現在必須找到合乎公義而 長久永續的生活方式,讓土地有機會呼吸,以及尋得足夠維持大眾日常需要的資源與管道,卻不破壞所有支持我們存活的生態系統。

現今的疫情,就某些角度而言,導致我們重新發現更簡樸、更能長久持續的生活方式。眼前的危機,從某種意義來說,給予我們機會去發展一種嶄新的生活方式。眾所皆知,當我們讓大地休息,它就能重新恢復原貌:空 氣變得更清新,水源變得更清澈,原本不再棲息在許多地方的各種動物, 現在重現蹤跡。全球的疫情帶領我們來到抉擇的路口。我們要趁此決定性 的時刻,終止從事毀滅性的活動及具破壞性的目標,停止過度的行動,以 免崩潰;並發展一些孕育生命的價值、連結和計畫。我們應該審視自己使用能源、消費、交通和飲食的習慣。我們在從事經濟活動時,若有發生過 度發展、造成危害,應予以根除,並落實一些有果效的方式來促進貿易、 生產和運輸。

四、修補的時期

禧年是一段使受造界原有的和諧得到修補,以及使受折損的人際關係癒合的時期。

​禧年邀請我們要恢復每個人應享有的自由和財產,並免除他人的債務,以 重建符合公平正義的社群關係。我們不應該忘記南半球受到濫墾濫伐的艱 辛歷史,釀成了一次極其浩大的生態負債,主因起於資源被掠奪、共同環境空間被濫用來堆置廢棄物。禧年是正義發揮其修補功效的時期。因新型 冠狀疫情在健康、社會和經濟各方面所造成的危機而帶來的嚴重衝擊,我在此重新呼籲要免除最弱勢國家的負債。同時,我們也必須確保各項正在發展和進行中的全球性、地區性和全國性復原措施,使其成效顯著;不論政策、立法和所投注的資財,都應謀求大眾的福址,並保證達到促進全世 界環境和社群利益的目標。

修補大地,使大地恢復生機,同樣有其必要。我們目前正處於全力搶救的 緊張局勢,回復氣候的平衡狀態,極為重要。正如我們的子女和青年人要 我們記得,我們每天都在與時間賽跑。所以一定要儘可能按照《巴黎氣候 協議》的規定,指定每年全球平均氣溫上升的門檻,不得超過攝氏 1.5 度: 若有超過,勢必造成災害,尤其對世界各地最貧窮的社群及聚落而言,更是如此。值此關鍵時刻,我們必須挺身而出,促成同一世代及世代之間彼 此的精誠團結。為預備即將於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重要《第 26 屆氣候高峰 會議》,我呼籲各國採取一些全國性的政策來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目前各個物種日漸絕跡,生態系屢屢遭到破壞,此一景況堪稱史無前例, 因此恢復生物的繁複多樣性,亦至關重要。生物的多樣性節節下降,向我們發出警訊;為了予以遏止,我們要支持聯合國的呼籲,必須在 2030 年以 前,保留百分之三十的地球表面作為生物棲息地。我在此敦促國際社會通 力合作,共同確保今年已於中國昆明舉行的《第 15 屆生物多樣性高峰會》, 成為地球家園重建的至要轉捩點,為使地球家園能符合造物主的旨意變得生氣勃勃。

我們必須修補來履行正義,同時確保所有居住大地的人,使它能完全被人 享用。原住民聚落應該受到保護,不要讓一些公司、尤其是跨國集團,「在較低度開發的國家,以絕不會在其本國(或投資國)使用的生產模式運作」 (《願祢受讚頌》,51),從事破壞性的化石燃料、礦物、木材開採和過 度工業化的農產品的開發。假發展經濟之名,對較為貧窮的社群和國家無 恥地進行壓榨,這種企業所表現出的惡劣行徑,可說是一種《新型的殖民 主義》(聖若望保祿二世,《向宗座社會科學院致詞》,2001 年 4 月 27 日;《心愛的亞馬遜》亦有節錄,見 14)。我們需要加強國內法和國際法的訂定,對各公司的過度開發活動進行規範,確保屬於身受其害者的正義 能得以伸張。

五、⼀段歡欣的時期

按照聖經傳統,禧年來到是一件喜事,開始時吹起號角,聲音傳遍大地。 眾所皆知,這幾年來,大地和窮人的呼喊聲越來越強烈。在此同時,我們 也親眼見證:聖神是怎樣地到處鼓舞著不同的個人和團體,齊心協力重建 我們共同的家園,並為最卑微弱小者發聲。基層民眾和處於社會邊緣地帶 的人們,正大幅動員,踴躍地為保護地球和窮人努力工作。我們樂見許多 青年人和社群團體、尤其是原住民聚落,在因應生態危機時,挺身而出, 位居前線。他們發出制定「地球禧年」的呼籲,祈願一個嶄新的開始,並意識到凡事都能「要求改變」。(《願祢受讚頌》,13)

在特別紀念《願祢受讚頌》頒布了五周年時,我們也欣聞通諭激發了無數區域性和全球性的行動,去照料我們共同的家園和窮人。因此,今年應促成許多長期的行動計劃,使得推崇環境保護的生態學,能全面地落實於我們的家庭、堂區、教區、修會團體、學校、大學、健康照護機構、企業和 農業生產組織以及其他諸多不同的領域。

我們也欣然見到各個信仰團體彼此互相接近,共同努力,為營造一個更公正,更和平和更永續的世界。我們特別覺得高興的是,「受造界時期」成為一項真正履行基督徒合一運動的創舉。讓我們繼續加深此意識:我們都是這個大家庭的成員,生活在一個共同的家園!

我們要歡欣踴躍,因為愛我們的造物主支持我們為大地所盡的微薄之力。 大地也是天主的家,天主聖言在這大地「成為血肉,居住在我們中間」(若 一 14),也因聖神的澆灌不斷地得以更新。

「祢一噓氣萬物創成,祢使地面,更新復興。」(參閱:詠一○四 30)

方濟各
發於羅馬,聖若望拉特朗大殿
2020 年 9 月 1 日


(台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
0 评论



写评论。

    扫码加博主微信

    Picture

    博客檔案

    二月 2023
    一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博客分類

    全部
    【主日分享】
    【宗座文献】
    【心随意动】
    【祈祷▪敬礼】
    【统计数据】

    RSS订阅

    Picture
Powered by 通过可定制的模板创建自己独特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