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uploads/3/4/9/0/3490928/published/a-a2cs.gif?1575699476)
今天福音中出现的宣讲悔改洗礼的若翰在当时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不仅是因为他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他直入人心、不亢不卑地宣讲。以致于耶路撒冷、全犹太及整个约旦河一带不论官宦显贵、还是军人平民,甚至宗教领袖都到他那里承认自己的罪过,并接受他的洗礼。若翰也毫不留情地指出他们的错误,并在所有人面前指责法利赛人和撒杜塞人:不要认为自己是亚巴郎的子孙就可以得救,如果不结与悔改相称的果实,一样会被扔到烈火里烧掉。因为天主可以从石头中为亚巴郎兴起更多的子孙。
回到今天的第一篇读经和圣咏当中我们都看到被招选的以色列民族所期待的是一位拨乱反正,以正义统治百姓,以公道管理民众的默西亚君王。这位正义、公道的默西亚也必然以公义审判人民。而做到真正的正义公道,并不是今天被若翰斥责为“毒蛇种类”的法利赛人和撒杜塞人的法律主义,而是把法规转化为爱的态度。正如教宗方济各所宣讲的:“倘若不悔改,不把法规转化为具体的态度,不藉着祈祷与天主相遇并接纳祂的圣言,不寻求正义与和平,不救助穷人、弱小和受压迫者,仅仅按照字面意思拘守法规,没有任何意义。”教宗更强调,如果只有外在的态度,没有内心的悔改,“我们依然不是真正的基督徒”(教宗方济各2015年8月30日三钟经讲道)。这就是今天福音中若翰所宣讲的悔改。它不仅是外在形式上的承认己罪,也不是到约旦河里洗洗而已;而是从内心必须转向天主。
有一个叫张薇的文化学者有一句话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不知道自己有罪的人,一种是知道自己有罪的人。前者是多数,后者是少数。膜拜与不膜拜的区别仅在于知罪与不知罪。”借用这句,我觉得悔改与否,就在于是否愿意离弃罪过。有时在我们的信仰生活当中,我们也领受和好圣事(办告解),但不见得就有真正的悔改。
所以让我们祈求天主,在此等待基督的悔改时期,能够结出与之相称的果实;并使我们能放下自己的成见,彼此接纳和忍耐。好能使我们在天主的大家庭中如同圣保禄宗徒说的,“彼此同心合意,为能异口同声光荣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天主和父(罗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