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一篇依撒意亞先知書中,由於當時的以色列人被充軍到巴比倫,所以依撒意亞先知預言在他們苦役期滿、罪債清償以後,天主必會像牧人照顧自己的羊群一樣救他們脫離外邦人的統治(依40:2,11)。而他們在充軍之地是為了要預備上主的道路,迎接祂的來臨(依40:3-5)。
從第二篇讀經,聖伯多祿宗徒的書信中可以看出,當時的教會由於不見主耶穌基督的再來,有些人似乎已對主的再來產生了懷疑、沮喪的心態。伯多祿告訴他們,要有信心。因為主耶穌絕對會信守祂的應許,只是“在天主前,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而且主耶穌遲遲不來是因為祂的寬仁慈悲,祂“不願任何人喪亡,只願眾人回心轉意”,所以他們應該勉勵度聖潔和虔敬的生活,沒有玷污,沒有瑕疵,耐心等待天主日子的來臨(伯後3:8-9,14)。
在今天的福音當中,瑪爾谷將依撒意亞先知預言的在曠野中的呼聲,為上主預備道路,修直途徑的使者引用到了若翰的身上。而若翰的宣講和施洗不但改變了當時的人迎接了耶穌的第一次來臨,同時也呼應了伯多祿宗徒所宣講的為迎接耶穌的第二次來臨所需要的“回心轉意”。
若翰穿著駱駝毛的衣服,腰間束著皮帶。他沒有經師,法利賽人和聖殿司祭的打扮,但是他所宣講的改變卻一定會發生。為了迎接主的到來,就需要改變。而聽了若翰的宣講,願意改變的人也都來接受他悔改的洗禮。在今天的社會,我們同樣需要改變。如果不想再有戰爭、暴力,那麼人與人之間就不應該有恨;如果要關心和愛所有人,那麼人們就需要深入自己內心,讓居住在內心深處的天主的正義彰顯出來;如果想讓我們身邊的世界有所變化,那麼就一定需要各自的改變。
若翰宣講的是“悔改的洗禮,為得罪之赦(谷1:4)。”從猶太各地區和耶路撒冷的居民,都到若翰所在的約旦河那裡,承認了自己的罪過。他們接受了若翰的洗禮,也就開始了各自的改變和整個社會的改變。若翰也同樣宣告說:“我以水洗你們,祂卻要以聖神洗你們(谷1:8)。”所以,我們等待的是一位富有力量且權威的救主,祂可以透過聖神的力量徹底改變我們,但我們需要回心轉意,勉勵度聖潔無瑕的生活。當祂來臨時,一定會帶給我們享有今天答唱詠中所說的仁愛、忠信、正義與和平(詠8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