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居
  • 主頁Home
  • 相冊Album
  • 博客Blog

「讓我們滿懷喜樂重返感恩聖祭」書函

3/10/2020

0 评论

 
Picture
由:教廷禮儀及聖事部
致:天主教會各主教團主席

​Prot. N. 432/20
「讓我們滿懷喜樂重返感恩聖祭」書函
有關『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及往後舉行禮儀慶典
        新冠疫情大流行,不單衝擊著社會、家庭、經濟、教育和工作常態;而且也令基督 徒的團體生活,包括禮儀生活,發生巨變。為了防止疫情傳播,嚴格的社交距離是必須 的,卻影響了基督徒生活的基本品質。「那裡有兩個或三個人,因我的名字聚在一 起,我就在他們中間。」(瑪十八20)「他們專心聽取宗徒的訓誨,時常團聚,擘 餅,祈禱。凡信了的人,常齊集一處,一切所有皆歸公用。」(宗二42, 44)

        基督徒生活的團體幅度具有它的神學意義:天主是至聖三位一體的位格關係。天主 創造了人類,使男女交往互補,因為「人單獨不好,我要給他造個與他相稱的助手」 (創二 18),天主親自與人交往,使他們回應祂的召叫,與祂交往。正如聖奧思定所 說,我們的心若不安息在祢懷中,便不會安寧(參《懺悔錄》I, 1)。主耶穌在祂開始公 開傳教時,召叫了一群門徒跟隨祂,與祂一起生活,並宣講天國;因著這一小群門徒, 教會誕生了。

​        聖經用城巿的形象:天上的耶路撒冷(參默廿一)描述永生。城巿是個由民眾組成 的團體;他們分享共同的價值觀、人性和靈性的基本實況、地方、時間,以及有組織活 動,彼此間互相貢獻,共建公益。外教人建造神廟,只為神明,人民無法接近。而基督 徒一旦獲享敬禮的自由,便盡快建造房舍,作為「天主的家」(domus Dei)和「教會的 家」(domus ecclesiae);在那裡,信友可以承認自己是上主的團體,一個被召來敬拜、 並組成神聖聚會的人民。於是,天主就可以宣告說:我是你們的天主,你們是我的人民 (參出六7;申十四2)。信實的上主必踐行自己的盟約(參申七9),以色列也因此成 了上主的聖所,就是祂在世上的聖所(參 出廿九 45;肋廿六 11-12)。因此,天主子女 大家庭的臨在,是上主居所的首要前提。今日教會在奉獻新聖堂時,主教們同樣懇求天 主,使這聖堂吻合它本質上該成為的:

        「……使這聖堂成為祢與我們同在的神聖標誌……

        上主,願祢的子民在這裡履行福傳的使命,以信德藉洗禮使人滌除罪惡,獲得新生,成為祢寵愛的子女。

        上主,願祢的子女在這裡歡聚,圍繞著新約羔羊的餐桌和祭台,舉行逾越慶 典:飽享祢聖言的甘飴,並分享祢聖子的體血,得到滋養,在祂內成為一體。求祢 俯聽教會在這裡的祈禱,為世人帶來救恩。

        上主,願窮苦者在這裡尋獲公義;願受壓迫者在這裡找到自由。願眾人在這 裡分享到祢子女的尊嚴,欣然進入祢和平之城、天上的耶路撒冷。」

        基督徒團體從來不孤立自己,亦從不會使教會成為封閉的孤城。基督徒受到團體 生活價值觀的熏陶,致力公益,一向尋求融入社會。但亦同時保持醒覺:活於此世,而不屬於此世,且不可與它同化(參Letter to Diognetus, 5-6)。面對疫症大流行的緊急情 況,教會以高度責任感,聆聽政府當局和專家,並與他們合作。眾主教以及他們的地方 主教團,迅速作出艱難而痛苦的決定,甚至允許信友在一段長時期内暫停參與感恩祭。 本禮儀聖事部深深感謝眾主教,用心和盡力以最佳的可行方法,去回應這不可預見及複 雜的處境。

        但是,一旦情況允許,就必須、而且是迫切地恢復正常的基督徒生活。即以「聖 堂」為家,並以舉行禮儀,特別是感恩祭,作為教會行動的高峰,同時也是教會一切力 量的泉源。(《禮儀憲章》10)

​        我們深知天主從未抛棄他所創造的人類;即使在最艱難的考驗時期,也能結出恩寵 的果實。我們接受與主的祭台遠離,猶如守了一段時間的「聖體齋」;這有助於我們重 新發現「聖體聖事」的重要、美好及其不可估量的珍貴。但是,一旦有可能,我們便一 定要以潔淨的心神,重新的驚嘆,懷著與主相遇的強烈渴望,儘快返回感恩聖祭,為與 主在一起,領受祂,並以充滿信、望、愛的生活見證,將主帶給弟兄姊妹。

        這段困難的日子給我們恩寵,去了解我們弟兄姊妹的內心;他們就是四世紀初亞比 提納(Abitinae)的殉道者。他們明知被判死刑,仍以平靜堅決的話回答判官:「沒有主 日,我們就不能生存」(Sine Dominico non possumus)。動詞non possumus(我們不能) 和中性名詞Dominicum的含義(指「主的」)很不容易翻譯,但這短短的一句話,卻為 我們今天的默想,提供了極豐厚細緻的涵義。

  • 沒有「上主的話(聖言)」,我們不能生存、不能成為基督徒、不能完全實現我 們的人性和對美好和幸福的渴望。上主的話在禮儀慶典中體現出來,並成為活生 生的話語;是上主今天對那些敞開心扉傾聽的人發言。

  • 沒有參與基督的犧牲祭獻,我們不能生存。在這祭獻中,主耶穌毫無保留地交付 自己,以自己的死亡拯救人類。人類因為罪過而死亡;但救世主卻把自己聯合於 人類,把人類帶回給天父。受苦的眾人,在被釘十字架的主的懷抱中,找到了光 明和安慰。

  • 沒有感恩聖宴,我們不能生存。我們作為弟兄姊妹及天主的子女,被邀請到上主 的餐桌前,領受復活的基督。基督的身體、寶血、靈魂和天主性,都親臨於這 「天國的食糧」。無論在喜樂或勞苦之中,這食糧都支撐著我們塵世的旅途。

  • 沒有基督徒團體,上主的大家庭,我們不能生存。我們需要與同為天主兒女的弟 兄姊妹相聚;他們也是基督的弟兄姊妹,被召去追求他們靈魂的聖德和拯救;無 論他們的年齡、個人經歷、神恩和聖召,有多大差異。

  • 沒有天主的家、我們的家,我們不能生存。是我們信仰萌生的神聖之地、是我們 體驗上主親臨照顧,扶助失落者的處所。在這裡,我們奉獻自己於婚姻或修道聖 召;我們祈禱、感恩、歡笑和哭泣。我們也在這裡,把已走完了塵世旅程的摯愛 交託於天父。

  • 沒有主日,我們不能生存。主日光照、並賦予我們豐實的意義,去延續每天的工 作,並實踐家庭和社會任務。        
        大眾傳播媒體為那些無法進教堂的人,提供了寶貴的服務和貢獻,尤其在不能舉行團體禮儀的時候,直播彌撒聖祭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直播彌撒總不能與親自參與 彌撒相提並論,或取而代之。相反,如果信友僅以虛擬的方式參與禮儀,就會有與降生 成人的天主遠離的危險,天主不是以虛擬的方式賜給我們,而是以真實的方式,主說: 「誰吃我的肉,並喝我的血,便住在我内,我也住在他内。」(若六56)與主的身 體的接觸是至關重要、必不可少和不可替代的。

        因此,一旦確定並採取了可以將病毒傳播降至最低程度的具體措施,團體禮儀活動 就應該恢復,並要召集弟兄姊妹重返聖堂聚會,重新享受那美妙的禮儀慶典:那是不可 代替的珍寶;並要邀請和鼓勵那些沮喪、恐懼和長期不進堂或冷淡的信友,再次回來。

        本禮儀聖事部擬重申一些原則,並提出一些行動方針,去促進迅速及安全地重啟感恩聖祭。

        對衛生和安全規則的應有關注,不該導致對禮儀行動和儀式的杜絕,致使信友不自 覺地產生害怕和不安。

        主教們必須謹慎而堅定地採取行動,以確保信友們參加感恩聖祭不會被民政當局貶 視為普通民眾聚會,或比作次要的消閒活動。

        禮儀規範不屬民政當局的權限範圍,而只屬教會當局的權利。(參《禮儀憲章》 22)要完全遵守和按照禮書所列明的規範,來幫助信友參與禮儀慶典,而不應作出隨意 即興的禮儀實驗。藉禮儀所經驗到的神聖和美善,能使人預嘗和諧永恆的幸福。因此, 要注意和保障禮儀場所、用品陳設及禮儀舉止的莊重。正如梵二大公會議以權威所訓示 的:「禮儀該表現高貴簡樸。」(《禮儀憲章》34)

        信友按規定方式「領受基督聖體」和「欽崇在感恩聖祭中親臨的上主」的權利,要 獲得確認和不受任何限制;此權利連主教和民政當局所提供的衛生法規都不可逾越。

        在感恩聖祭中,信友當欽崇親臨的復活之主;可是,這種欽崇上主的情操,欽崇上 主的祈禱,正日漸鬆懈。因此,我們要求牧者們在他們的教理教導中,強調欽崇上主的必要。

        不出錯的可靠原則是「服從」。服從教會的法規,服從主教。在困難的時期(例 如:戰爭、疫症大流行),主教和各地主教團可頒布必須遵守的臨時法規。「服從」的 美德可以守護託付給教會的「寶藏」。當情況回復正常後,主教和主教團所提供的臨時 法規,即告失效。

        教會將繼續珍愛護整個人類。教會見證了「希望」,邀請我們信賴天主,提醒我 們塵世事物雖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永恒的生命:與天主共享永恆的生命,是我們的目 標,我們的使命。這是教會的信仰,由歷代殉道者和聖徒所見證;這是一個積極的宣 告,它使我們從單向的「還原主義」和意識形態中釋放出來。教會把宣講、陪伴與關注 公眾健康,結合起來,以實現靈魂的永恆得救。讓我們繼續滿懷信心,把大眾託付於天 主的慈悲,也為所有遭受疫症和其他各種痛苦折磨的人,求告童貞聖母瑪利亞、病人之 痊、進教之佑的轉禱。讓我們為去世的人,懇切祈禱,同時,也讓我們重新許諾,為復 活的主作見證,並成為確切希望的先驅;這希望超越現世的限制。

         2020年8月15日
         
聖母蒙召升天節
         
於梵蒂岡

        教宗方濟各於2020年9月3日接見禮儀及聖事部部長Sarah樞機時,批准這書函,並命令公布。

Robert Sarah樞機 部長

臺灣地區主教團禮儀委員會
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 合譯
0 评论



写评论。

    扫码加博主微信

    Picture

    博客檔案

    三月 2023
    二月 2023
    一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博客分類

    全部
    【主日分享】
    【宗座文献】
    【心随意动】
    【祈祷▪敬礼】
    【统计数据】

    RSS订阅

    Picture
Powered by 通过可定制的模板创建自己独特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