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今天的我們通過衛星和信號基站,甚至直接通過星鏈(Starlink)世界各地的人們隨時都可以看到地球另一面舉行的彌撒,再加上這兩年多病毒的肆虐,整個全球教會幾乎在病毒大流行期間都或長或短地停止了教會內聚在一起的活動,當然也包括教會生活的中心——彌撒聖祭。由於現代通訊的發達,和所謂“網絡彌撒”的普及,人們不免適應了這種非常時期的禮儀,從而疏遠了真實的彌撒大禮。這時我們就不得不問:網絡中的彌撒是真的彌撒嗎,或者說網絡中的彌撒可以替代親身參與的彌撒聖事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可能先要明白彌撒的意義,或者彌撒到底是什麼!我們的信仰告訴我們:彌撒是吾主耶穌所建立的聖事,用來重新奉獻祂十字架上唯一的祭獻,教會藉著這至尊至大的祭禮,獻給天主與祂相稱的祭品——耶穌的體和血,以補償人類的罪過。同時,藉領聖體與耶穌親密結合,並且與參與聖祭的全體信友及整個教會相結合。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文件指出:彌撒是人類敬禮天父最高的禮儀,是教友生活的泉源和高峰(教會憲章11)。《羅馬彌撒經書總論》中說:“在主的聖筵──彌撒中,天主的子民共聚一堂,由司祭主禮,代表基督,舉行對吾主的紀念──感恩祭。”(《總論》27)既然彌撒感恩祭是教友生活的最高峰,教會也要求教友們應該“完整地、有意識地、主動地”實在地參與彌撒,而不是旁聽者。
由於疫情期間“網絡彌撒”的盛行,2020年9月,聖座禮儀及聖事部向世界各地主教團主席發出信函,強調親身參與彌撒聖祭的重要性。這封由教宗方濟各批准,該部會部長薩拉(Robert Sarah)樞機署名的信件中提到:網絡彌撒永遠無法代替親身參與的彌撒,如果當地衛生狀況允許,必須使基督徒生活常態化並恢復公開彌撒。薩拉樞機在信中強調,當無法舉行集體彌撒時,網絡彌撒確實給人們提供了幫助。它也為那些病人和無法到教堂的人們提供了有價值的服務。但這並無法與親身參與彌撒,領受聖體相比。薩拉樞機說,降生成人的天主如今通過聖體聖事真實地而非虛擬地臨在我們中間,所以,我們也該親身參與彌撒。而且,通過領聖體,我們與主的身體接觸,這是至關重要、不可缺少和不可取代的。Robert Barron主教也說:在彌撒中,我們所領受的,是無與倫比的恩賜,這恩賜是何等的寶貴。在彌撒中,我們領受了不可缺乏的營養。沒有這個營養,我們的靈魂便是死的。
另外彌撒作為聖事,而領受聖事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領受者必須親身實地參與。很顯然,“網絡彌撒”無法滿足這個條件,就如不能在電話中和網絡上領受告解聖事,更無法在網上舉行聖洗、婚配等其它聖事。所以“網絡彌撒”顯然不能和實地參與彌撒相提並論。因此這幾年也就有了一句“網絡無聖事”的名言。
這麼說“網絡彌撒”是否就沒有意義了呢?也不盡然。聖教宗若望保錄二世於1998年的《主的日子》宗座書函中指出:“信友如果生病、行動不便,或是由於其他重大原因不能參與感恩祭,應該盡可能讓自己從遠處與主日彌撒結合,最好是按當日的彌撒經書來讀經、祈禱;也可藉著參與感恩祭的意願來與主日彌撒結合。在許多國家中,廣播和電視使他們可以加入某一聖地轉播的感恩慶典。當然這廣播本身並不能使人滿全守主日的本分,因為這本分要求我們參與在一個地方舉行的兄弟般的聚會,同時能領受聖體。但是對那些無法參加感恩祭,因此也寬免了這種本分的信友,廣播和電視則是一種很寶貴的幫助……這樣,主日彌撒也能為這些人結出豐盛的果實,使他們真正能夠體驗到主日就是‘主的日子’和‘教會的日子’”。(主的日子 54)
可見作為無法親身參與彌撒聖祭的一種祈禱方式是可行的,這也是教會一直所強調的。但如果無故不參與彌撒聖祭,只想通過“網絡彌撒”來滿全主日應當參與彌撒的本分(義務),顯然是不對的。正如教宗本篤十六於2007年關於直播彌撒所說的:“關於透過傳媒參與彌撒的價值一事上,那些聽或看轉播的人應該知道,在正規情況下,他們並沒有履行參與彌撒的本分。視覺影像可以呈現現場,但不是真的重現它。轉播彌撒最值得稱道的是,年長者和病人可以透過廣播或電視參與主日彌撒,但是那些認為有轉播就不必去教堂,也不必參與生活的教會中的感恩聖祭的人,卻是不對的。”(《愛的聖事》宗座勸諭57)
回到原來的問題:網絡中的彌撒是真的彌撒嗎,或者說網絡中的彌撒可以替代親身參與的彌撒聖事嗎?答案想必已經很清楚了:彌撒始終都是真實的彌撒,但對通過網絡參與者來說並無彌撒聖事的實效,也無法滿全參與彌撒的本分(主教另行給予豁免的除外),只是一種祈禱方式或獲得靈修裨益的方法。因此,藉此也呼籲在教會內的兄弟姊妹們:回來參與彌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