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居
  • 主頁Home
  • 相冊Album
  • 博客Blog

教宗方濟各2023年四旬期文告

21/2/2023

0 评论

 
图片
教宗方濟各
2023年四旬期文告
四旬期的刻苦──同道偕行的歷程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瑪竇、馬爾谷和路加三部福音都不約而同地敘述了耶穌顯聖容的故事。從福音的記載,我們看到耶穌因為門徒對祂不了解所產生的反應。事實上,在更 早之前,主耶穌和西滿伯多祿之間,曾經發生嚴厲和強烈的爭執。伯多祿在 宣示他承認耶穌是基督、是天主子之後,卻拒絕接受耶穌所作出祂受難和被釘死的宣告。於是,耶穌嚴厲地斥責他說:「撒殫,退到我後面去!你是我的絆腳石,因為你所體會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瑪十六 23)。接著,「六天以後,耶穌帶著伯多祿、雅各伯和他的兄弟若望,單獨帶領他們上了一座高山。」(瑪十七 1) 

每年四旬期第二主日的福音,都會宣讀耶穌顯聖容。在禮儀年的這個期間, 上主帶我們與祂去一個避靜的地方。即使每日要盡的責任讓我們不得不停留在平常所在的地方,以及往往是千篇一律、有時又令人厭煩的日常工作,而在四旬期,我們獲邀陪伴耶穌登上「一座高山」,以天主神聖子民的身分, 體驗一種靈修的特別刻苦經驗。 

四旬期的刻苦是一種承諾,這承諾因著天主的恩寵而能持續下去,以克服我們所缺乏的信德,以及對跟隨耶穌走向十字架所產生的心理抗拒。這正是必 須如同伯多祿及其他門徒一樣,應該做的事。為加深我們對主耶穌的認識, 為充分了解並接納祂救恩的奧祕──那是在愛的激發下,完全獻出自己而完 成的──我們必須讓自己被祂帶領,脫離平庸和虛榮。我們必須起程,踏上 登山的路途,需要努力、犧牲和專注。這些必要條件,在同道偕行的歷程 上,也很重要,我們作為信友,必須致力投身其中。四旬期的刻苦與同道偕 行的經驗,我們若反省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必獲益匪淺。 

耶穌挑選了三位門徒,上大博爾山作「退省」,要他們作為這獨一無二事件的證人。耶穌不想要這個恩寵的經驗是祂個人獨有的,而是要與其他人分享,就如我們整個人生的信仰,是一個要與人分享的經驗。跟隨耶穌,是大 家一起跟隨祂的。在人生的歲月裡,我們身在旅途中的教會,也一起經歷禮 儀年,與那些天主安排在四旬期,作為我們旅途的同伴們,一起同行。一如 耶穌與門徒們同登大博爾山,同樣地,我們可以說,我們的四旬期之旅也是 一趟「同道偕行」,因為我們在同一道路上一起前行,大家都是同一位師主的門徒。既然我們知道耶穌本身就是道路,因此,教會要更深入、更完全地進入救主基督的奧祕,唯有在禮儀上,以及在同道偕行歷程中,僅此而 已。 

於是,我們登上巔峰。福音敘述「耶穌在他們面前變了容貌,祂的面貌發光有如太陽,祂的衣服潔白如光」(瑪十七 2)。這是「最高峰」,是此趟旅程的終點。當他們上到最高處,與耶穌一起站在高山上時,三位門徒得到這恩寵,目睹了上主的榮耀,看到祂放射出超性的燦爛光輝。那光不是來自外面,而是由祂自身發射出來的。這神性的美,比起門徒們為登上大博爾山要作的努力,無論有多大,都是無可比擬的。在走艱難的山路時,我們一定要專注觀看路徑;然而,展現在我們眼前的美景,令我們驚異,而它的壯麗就是給我們的一種回報。同樣地,同道偕行的過程,或許備極艱辛,有時令我們感到沮喪。然而,在最後等著我們的,一定會是美好奇妙的,能夠幫助我們更了解天主的旨意,以及我們的使命──為祂的國度服務。 

隨著耶穌的顯現聖容,又因為梅瑟和厄里亞的顯現,門徒們在大博爾山上的 體驗變得更加豐富,這兩位分別象徵法律和先知(參閱:瑪十七 3)。基督的新穎,就是滿全舊約和天主所作的許諾:基督的新穎,與天主的歷史和祂子民的歷史,是不可分的,並且透露了其中更深的意義。同樣地,同道偕行 的歷程也是扎根於教會傳統,並向新穎保持開放。「傳統」是尋求新路程的 靈感泉源,也能使人避免陷於裹足不前、隨時花樣百出的誘惑。
 
四旬期的刻苦和同道偕行的歷程,都以轉變個人及教會為目標。在這兩種情況中,其變化都以耶穌的顯聖容為模式,也因著逾越奧蹟的恩寵而進行。今年,為了讓這轉變在我們身上成為事實,我願提出兩條要遵循的「路徑」, 與耶穌一起登上高山,以達到目標:

第一條路徑,指的是當門徒們在大博爾山上,默觀轉變了聖容的耶穌時,天 父給他們的訓令。雲彩中有個聲音說:「你們要聽從祂!」(瑪十七 5)。 因此,第一個指示很清楚:我們必須聽從耶穌。四旬期是一段恩寵的時期, 使我們能聽祂對我們說話。祂如何對我們說話呢?首先,是祂透過教會禮儀所提供的天主聖言對我們說話。我們不應讓聖言落在耳後;如果我們無法常常參與彌撒,就要每天誦讀當天的讀經,亦可藉由網際網路閱讀。除了聖經 以外,天主也透過我們的弟兄姊妹對我們說話,尤其是透過有需要的弟兄姊妹的面孔,以及在他們的遭遇中,對我們說話。我願意另加一點,在同道偕行的歷程中是相當重要的:聆聽基督,往往是藉著聆聽教會內弟兄姊妹時發 生的。在某些層面上,這種互相聆聽,是首要目標,但無論如何,這是一個 共議性的教會永遠不可或缺的方法和風格。 

門徒們一聽到天父的聲音,就「俯伏在地,非常害怕。耶穌遂前來,撫摩他們說:『起來,不要害怕!』他們舉目一看,任誰都不見了,只有耶穌獨自 一人」(瑪十七 6~8)。這是今年四旬期的第二個指示:不要因為害怕面對現實及每天的辛苦、艱難和衝突,而利用特殊事件及富於感性的宗教經驗作 為避難所。耶穌顯示給門徒的光,是祂光榮復活的預兆,而我們若「只追隨 祂」,就必須往那方向前進。四旬期指向復活節:耶穌的「避靜」本身不是 目的,而是為要預備我們,在信望愛中體驗祂的苦難與十字架,最後要抵達復活。在同道偕行的途徑上,也是如此,當天主賜予我們恩寵,讓我們獲得 某種強烈的共融體驗時,我們也不應以為已抵達終點。到了那一時刻,上主 也會一再對我們說:「起來,不要害怕!」讓我們下到平地,願我們體驗到的恩寵支持我們,好能在團體的日常生活中,成為「共議精神的工匠」。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在今年的四旬期,願聖神激勵並支持我們與耶穌一起上山,好使我們也能體驗到祂神聖的光輝,而能堅定信仰,在與耶穌──上主 子民的光榮和萬民的真光──同行的道路上,堅毅不撓。 

教宗方濟各 
羅馬,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2023年 1月 25日,聖保祿宗徒歸化日 


(臺灣明愛會 恭譯) 
0 评论



写评论。

    扫码加博主微信

    Picture

    博客檔案

    三月 2023
    二月 2023
    一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博客分類

    全部
    【主日分享】
    【宗座文献】
    【心随意动】
    【祈祷▪敬礼】
    【统计数据】

    RSS订阅

    Picture
Powered by 通过可定制的模板创建自己独特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