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6 屆世界移民及難民日文告
2020 年 9 月 27 日
跟耶穌基督一樣,被迫逃難
接納、保護、發展及融入
國內流離失所的人民
聖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移民與難民事務處,發行「針對國內流離失所人民指出的牧靈方向」文件(梵蒂岡,2020 年 5 月 5 日),旨在啟發並鼓勵教會在此一特殊領域所進行的牧靈工作。
基於以上各項原因,我決定將本文告獻給離失所的人民,致力撰述其令人震撼而又痛心的境遇──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所造成的全球性危機,如今景況更加惡化,經常不為人所見。事實上,這次危機帶來的衝擊是如此重大,所造成的處境是如此嚴峻,而地區範圍又廣大,因此影響許多地方的人道緊張局勢,使數百多萬人身處的困境顯得無關重要,以至於緊急救援行動紛紛延後,在國家政治議程淪為最後的考量。然而「此時,我們不應該選擇遺忘。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危機,不應該使我們忘記許多給無數人帶來痛苦的其他危機。」(《致全城及全球》文告,2020 年 4 月 12 日)
鑑於在 2020 年所發生令人痛心的諸多事件,儘管這份文告是專為國內流離失所的人民所寫,我卻希望它也涵蓋所有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至今仍顛沛流離、遭人遺棄、排擠和拒絕的人們。
我想從啟發教宗碧岳十二世撰寫《被流放的家庭》宗座憲章(1952 年 8 月 1 日)的聖家圖像開始說起。在逃往埃及的路途中,幼童耶穌與祂的雙親共同經歷了流離失所者和難民的悽愴命運,「充滿恐懼、不安和不適(參閱:瑪二 13~15、19~23)。不幸的是,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數百萬的家庭,因親歷其境而感同身受。電視和報紙幾乎每天報導難民的消息:他們逃離飢餓、戰爭和其他重大危險,為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家庭,尋求安定而有尊嚴的生活」(《三鐘經》,2013 年 12 月 29 日)。耶穌在他們每一個人的身上,被迫要逃命,有如黑落徳王統治的時期一樣。我們被召叫,在他們身上認出基督的面容──祂以飢餓、口渴、裸體的人,以及病患、陌生人和囚犯的身分求助於我們(參閱:瑪廿五 31~46)。如果我們能在這些人身上認出祂來,我們會因曾與祂相遇,並去愛祂和為祂服務而感謝祂。
流離失所的人民給我們機會與上主相遇,「即使我們的眼睛難以認出祂來:祂可能衣衫襤褸、雙足骯髒、面容被毀、遍體鱗傷、與我們言語不通」(2019 年 2 月 15 日,講道詞)。也就是說,我們受召喚,以我在 2018 年世界移民與難民日文告中所提及的四個動詞:接納、保護、發展和融入,去回應這場牧靈挑戰;除此之外,我希望還能再多加入另外六組動詞,而每組動詞彼此之間,附帶有因果相連的關係,好以極為實際的行動,來面對各項考驗。
你們必須先認識才能瞭解。認識是瞭解他人的必要步驟。耶穌藉著前往厄瑪烏的兩個門徒,親自告訴我們這件事實:「談話討論的時候,耶穌親自走近他們,與他們同行。他們的眼睛卻被阻止住了,以致認不出祂來」(路廿四 15~16)。當我們談論移民和流離失所的人民時,經常只停留在統計數據上。然而,我們要去認識的,並非數字,而是真實的人!如果我們與他們相遇,我們會有機會更認識他們;在知道他們的故事以後,才能夠去瞭解他們。此外,經過這次疫情,我們都體驗到一份不安全感: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危難!也終於能夠瞭解,流離失所的人們在生活中所必須時常面對的,正是這種處境。
必須成為「近人」才能「服務」。看似理所當然,實則不然。「但有一個撒 瑪黎雅人,路過他那裡,一看見就動了憐憫的心,遂上前,在他的傷處注上油與酒,包紮好了,又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把他帶到客店裡,小心照料他」(路十 33-34)。恐懼和偏見──諸多的偏見──使我們與他人保持距離,阻止我們成為他們的「近人」和用愛為他們服務。接近他人,通常意指願意承擔風險;許許多多醫護人員,在這幾個月當中,以身作則,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隨時接近他人並提供服務的這種態度,超越單純的責任劃分。耶穌在祂給門徒們洗腳時,為我們立下了最佳典範:祂脫下外衣,屈膝跪下,弄髒雙手。(參閱:若十三 1~15)
為能和好就先要聆聽——天主親自派遣祂的聖子來到世界,為告訴我們這個道理。祂渴望以人性的耳目,聆聽受苦的人類所發出的急切懇求:「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自己的獨生子,(……)為叫世界藉著祂而獲救」(若三 16~17)。一份使人和好並帶來拯救的愛,從聆聽開始。今日的世界,訊息不斷地增多,但真實的聆聽卻不復存在。然而,唯有透過謙卑且專注的聆聽,我們才能真正地去和好。2020 年以來,我們四周的街道曾經寂靜了數個星期--這份寂靜,既令人震撼,又使人不安,但卻給人機會聆聽弱小者、流離失所者,以及我們那身患重症的地球的呼聲。聆聽也給我們機會,讓我們與我們的近人和好,與所有曾經被遺棄的人和好,與我們自己和與天主和好;祂從不疲於給予我們祂的慈悲。
為能成長,就必須分享。分享是初期基督信仰團體的組成要素:「眾信徒都是一心一意,凡個人所有的,沒有人說是自己的,都歸公用」(宗四 32)。天主原不希望我們這個地球上所有的資源僅使少數人得益;這本來不是天主的旨意!我們必須學習分享,好能一起成長,不棄任何人於不顧。此次疫情鄭重提醒我們,所有的人都在同一艘船上。當我們發覺我們都有著同樣的憂慮與恐懼時,我們也再次明白,沒有一個人可以獨自得救。要得到真正的成長,我們必須一起成長,分享我們的所有,學習那將自己僅有的五個餅和兩條魚交給耶穌的男孩……。然而,竟足夠餵飽五千人!(參閱:若六 1~15)
我們需要投入,為能發展。好比主耶穌和撒瑪黎雅婦人相遇的那時(參閱:若四 1~30),祂接近她,聆聽她,用話語碰觸她的心,並帶領她進入真理,使她成為傳遞「喜訊」的先驅:「你們來看!有一個人說出了我所做過的一切事:莫非祂就是默西亞嗎?」(若四 29)。有時,那份渴望服務他人的衝動,反而阻止我們去看見他們真正的財富。如果我們真心希望使那些被我們協助的人們獲得發展,我們必須讓他們投入,使他們也能夠成為自己人 生的主角,重新出發。此次疫情正提醒我們共同承擔責任的重要性:只有藉著每一個人的付出──甚至是那些經常受人低估的團體的付出──我們才有能力面對危機。我們必須尋得「勇氣,營造空間,讓每個人都能承認自己確實受到召叫,並且接受:殷勤好客的接待、兄弟友愛的情誼和精誠團結的精神三者,將以嶄新的形式,呈現出來。」(於聖伯多祿廣場的默想, 2020 年 3 月 27 日)
必須合作,才能建立。聖保祿宗徒曾經這樣告訴格林多團體:「弟兄們,我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之名,求你們眾人言談一致,在你們中不要有分裂,但要同心合意,全然相合」(格前一 10)。建立天主的國是每一個基督徒的共同責任,因此我們必須學習合作,不要受到誘惑,彼此嫉妒、不合和分裂。在現今的處境之下,必須重申:「現在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時刻,因為我們所面臨的挑戰,和所有人面臨的,是同一個,沒有分別」(《致全城及全球》文告,2020 年 4 月 12 日)。為了維護我們共同的家園,使它越來越符合天主原本的計畫,我們必須投身於保障國際合作、鞏固全球團結和經營在地深耕,不置任何人於度外。
大聖若瑟為了挽救孩童耶穌的性命,被迫舉家逃往埃及;下列的祈禱文,受他為人的榜樣所啟發,我想以此祈禱文結束本文告。
天父,祢將祢最珍貴的――孩童耶穌和祂的母親,託付給大聖若瑟,要他保護他們免受惡人的危害與威脅。
請讓我們能夠親身經驗到大聖若瑟的保護和幫助。他和那些逃離權勢仇視與妒恨的人們,經歷同樣的痛苦;願他安慰所有成為難民的弟兄姊妹們;他們因為被戰爭、窮困所逼迫,必須離鄉背井,逃往更安全的地方。
藉著大聖若瑟的轉求,請祢幫助他們獲得力量,為能堅持不懈,並在他們憂傷時,賜給他們安慰,在他們面臨考驗時,賜給他們勇氣。
請賜那些接納他們的人們這位義智雙全的父親所懷有的溫柔愛情―― 他愛耶穌,將祂視如己出,並在旅途中的每一步,支持聖母瑪利亞。
大聖若瑟過去依靠雙手勞作維持生計,願他看顧那些生命中的一切盡被剝奪的人們,賜他們找到工作,獲得尊嚴,享有家園的安寧。
我們靠祢的聖子耶穌基督請求祢――大聖若瑟為使祂的性命獲救,曾舉家逃往埃及,他又為奉行祢的旨意,一如忠實的丈夫那樣地愛護童貞瑪利亞,我們也信賴她的轉禱。阿們。
方濟各
發自羅馬聖若望拉特朗大殿
2020 年 5 月 13 日,法蒂瑪聖母顯現紀念
(台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