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居
  • 主頁Home
  • 相冊Album
  • 博客Blog

耶稣在哪里

6/9/2018

0 评论

 
       几周前,团体的Bulletin上刊载了我就曾收藏的一张图片所发的小文(2018/07/29的Bulletin)。有几个人在读了拙文后问我,他们在图片中看不出什么,也找不到耶稣的面孔。在经过一番引导或者说是提醒后,也都找到了图片中基督的面容。当然就如我在文中所说,有人花了一些时间才找到,有人却一下子就看到了。因此,今天想就如何或者在说哪里找到耶稣再与大家分享点自己的看法。

        在找那张积雪融化后的土地上耶稣的面容时,有时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距离,甚至半闭着眼睛才能看到。在生活中寻找耶稣,也需要不停地去尝试,从不同的地方、人群,甚至是万物中去发现祂。如果只是盯着一个点或者一个面的话,很多时候可能不如人意。就如我们常说的:教会是一个爱的团体,因为有天主的爱与教会同在。可在现实中,我们也常常会听到:教会有时也会令人失望,甚至感觉不到爱的存在,反而在教会以外的团体更具人情味。

        当然,教会中有天主的爱同在是肯定的,但有时候在教会之中会给人们带来伤害也不可否认。在喜乐、爱与平安中找到耶稣好像并不难,可是在冷落、纷争,甚至是被伤害中却很难体验到天主爱的临在。就如从2001年开始,各地教会不断爆出有关神职人员性侵未成年人的丑闻,很多人对教会失去了信任,甚至对信仰产生了怀疑。当我们自己信任的教会神父、主教的言行深深地伤害到自己时,信仰就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甚至放弃自己的信仰。当自己的信仰受到人为的冲击时,最需要明白的是:教会或者说我们的信仰焦点是耶稣,并不是人。当某些主教、神父给自己的信仰造成困惑时,更不能忘了自己信仰的中心——耶稣基督。所以耶稣才是我们最终的依靠,也是信仰的目标。

        耶稣基督在哪里呢?主耶稣在复活后曾对宗徒们说:“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玛28:20)” 祂如何天天同我们在一起呢?我想最明显的应该就是圣体圣事。因为在圣体圣事中,祂不但隐藏在面酒形中,藉着领受圣体,祂更住在我们内与我们分享祂的天主性。在受难前他也曾告诉宗徒们:凡你们对最小的兄弟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谁是最小的兄弟?耶稣也说得很清楚,就是我们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玛25:31-46)。
​
        所以说在教会内,藉着圣体圣事一定能找到耶稣;而在教会外,耶稣也隐藏在那些有需要的人身上,因为这些都是耶稣亲自说过祂天天临在与我们中间的方式。因此,在今日生活中,不管从内,或者从外都可以找到耶稣,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去寻找,或者说我们是否将寻找的焦点放在耶稣身上!如果我们真的愿意找到祂,且将自己信仰的中心放在耶稣上,而不是其他的人或事物上,那我们一定会发现祂的许诺:既祂确实天天和我们在一起!
0 评论

2016年中国教会大事回顾

22/6/2017

0 评论

 
中国天主教会主要统计数字 

(至2016年12月底) 
教徒人数 约介于9,000,000 至10,500,000之间 
教区数目:
    144个(112个教区,32个其他牧民区域)
       96个(按政府的统计)

主教人数:
    共109人(88位在职,21不在任)
        公开教会64人在职,8人不在职
        地下教会24人在职,13人不在职

司铎人数:
        公开教会2,500人
        地下教会1,300人

修院数目:
       公开的大修院 9所,共464名修生
       公开的小修院 20所,共300名修生
       地下教会修院 10所,共200名修生

修女人数:
        公开教会3,170人,分属87个修会(2015年数字)
        地下教会1,400人,分属37个修会(2015年数字)
        修女会初学院:(数字有待处理。)

1月要闻
  • 1月14-15日:国务院宗教局在北京召开会议,会上回顾2015年颁发佛教教职人员证书工作之余,计划今年完成道教、天主教教职人员证书颁发工作。
  • 1月16日:蔡英文在台湾当选总统,而副总统当选人陈建仁是天主教徒。
  • 1月17日:《梵蒂冈内部通讯》詹尼‧瓦特伦(Gianni Valente)就天主教会「中国化」问题访汤汉枢机并撰文。
  • 1月20日:据「信仰通讯社」转载陕西省《华商报》头版表扬天主教义工领导的两项创举:西安总教区其中两个堂区主办的「主日爱心厨房」及「黄河慈善厨房」;后者于三年前成立,每个主日给露宿者,以及民工和农民派发午餐。
  • 1月23日:在澳门教区成立440周年纪念弥撒上,前香港辅理主教李斌生就职澳门主教。李主教于1月16日获委任接替因健康理由而呈辞的黎鸿升主教。
  • 1月25-26日:中梵双方代表于罗马举行新一轮谈判。
2月要闻  
  • 2月2日:教宗方济各在农历新年即将来临之际,接受香港网媒《亚洲时报》专访;他更向习近平和全球华人拜年,并赞扬中华民族及其文化。
  • 2月25日:中国官员在黎明前拆除浙江省温州永强堂区的状元天主堂的十字架;这是今年继其他基督教堂之后,首次在天主教会发生。
  • 2月25日:《环球时报》刊登文章谈论前华盛顿总主教迪奥多尔‧麦嘉里(Theodore McCarrick)枢机在2月初访华。
3月要闻
  • 3月3-14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共有2,153名代表出席,包括七位天主教主教-马英林、方兴耀、雷世银、李山、詹思禄、沈斌、孟清禄、刘元龙。 
            房兴耀主教于3月11日在会议场外接受香港有线电视访问时表示,自2013年以来当局持续在浙江省拆除一千七百个十字架和破坏一些圣堂,但此举并非国家政策,也不代表出现宗教迫害。
  • 3月5-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有三千名代表出席,包括三位天主教成员:方建平、郭金才、黄炳章。
  • 3月21日:河南省驻马店教区兼管的信阳教区潢川县天主堂的超过三百名教友,在两位神父带领下,前往游行到县政府门外请愿,抗议当局侵占教产及打伤一位修女。
  • 3月24日:德国总统约高克(Joachim Gauck)于圣周四到访西安教区主教座堂(南堂);党明彦主教向他介绍教区的慈善工作及总体情况。3月23日,约高克在上海同济大学发表演讲,指出:「(前东德)共产党统治下,大多数人既未得到幸福也未得到解放,而整个制度缺乏真正的合法性。」
  • 3月27日:复活主日,北京的圣堂挤满了人。有关方面在门口设置巨型屏幕给那些迟来者播放正在进行的弥撒。《信德报》报导中国全国各地在复活节共有约二万人领洗。
  • 3月29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捷克布拉格期间,当地总主教道明.杜卡(Dominik Duka)枢机向他递上信件,要求中国尊重人权及容许宗教自由。杜卡枢机也向习近平赠送捷克艺术家博胡斯拉夫.雷尼克(Bohuslav Reynek)的插图集;雷尼克最近在北京举行以宗教为主题的作品展。
4月要闻
  • 4月2日:江西余江教区荣休主教曾景牧逝世(曾景牧主教生平,请参阅《鼎》181期,2016年夏季号页59-60)。
  • 4月6日:在台湾服务近八年的教廷驻华代办、美国出生的陆思道(Paul Russell)蒙席调任教廷驻土耳其及土库曼斯坦大使。他于6月3日在梵蒂冈晋牧。代办一职由2015年10月已来台的高德隆(Sladan Cosic)蒙席接任。
  • 4月14日:约在正午时份,保定教区安庄堂区的杨建伟神父在与一些教友见面时被人带走。自4月2日以来宣化教区的四名神父亦遭拘禁。其中二人在接受爱国思想教导后,于4月15日获释,其他人则音讯全无。
  • 4月22-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呼吁各方面要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并改善宗教工作。会议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
  • 4月24日:约百人在中联办门外举行祈祷会。香港教区荣休主教陈日君枢机呼吁北京中止迫害基督徒并容许宗教自由。同日,香港天主教正义和平委员会宣布其举行的签名运动结束,收到八百个签名,要求教宗方济各为中国的宗教自由及中止宗教迫害而祈祷。
  • 4月27日:教宗方济各在圣伯多禄广场主持的公开接见后,接见来自大陆的23位堂区神父;该批神父刚在天主教鲁汶大学南怀仁研究中心完成牧民课程。
  • 4月27日:马达钦主教被拒出席金鲁贤主教逝世三周年纪念弥撒。
5月要闻 
  • 5月2日:江苏省苏州教区祝圣全国最高天主堂,由教区主教徐宏根主教主礼,约五十位神父共祭。新圣堂呈船的形状,整项建筑工程在十二年前设计。
  • 5月4日:教廷国务卿伯多禄.帕罗林(Pietro Parolin)枢机接受意大利《圣方济》月刊访问时表示,梵蒂冈与中国的关系正处于「积极的阶段」,并有迹象显示双方有意谋求对话,好能寻求方法,解决中国教会的问题。
  • 5月8日:河南安阳(卫辉)教区张怀信主教逝世(张怀信主教生平请参阅《鼎》181期,2016年夏季号页59-60)。
  • 5月14日:据新华社报导,八幅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编绘的中文世界地图木刻本在辽宁省沈阳展出至7月24日。博物馆馆长说,地图由利玛窦的友人李应试雕刻。
  • 5月12日:前郑州教区宗座署理张魁进神父逝世。
  • 5月18日:《环球时报》报导,就4月最后一星期在北京举行的闭门谈判(2016年第二次会议)而言,「中国与梵蒂冈增加讨论主教任命问题的次数。」
  • 5月22-24日:在香港,圣神研究中心与天主教正义和平委员会合办三次讲座,为中国教会祈祷:5月22日在新界圣叶理诺堂;5月24日在九龙圣德肋撒堂及港岛圣犹达堂举行。
  • 5月24日:昆明教区的非法主教马英林于普世教会为中国教会祈祷的日子祝圣九位新神父(2006年后第二次)。其余两位新神父分别由运城教区武俊伟主教及重庆万州教区何泽清主教祝圣。
6月要闻 
  • 6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新疆的宗教信仰自由状况》白皮书,声称国家坚持宗教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中国绝不容许任何外国组织或个别人士干预国内宗教事务。
  • 6月6日:河北省当局阻挠邯郸教区的教友参加杨祥太主教呼吁举行的「补赎日」。事缘5月27日,小弟八村圣堂内的圣体柜遭人撬起,连同圣体被扔到地上。公安阻止举行补赎日,并拘留几位神父。
  • 6月12日:上海教区马达钦主教因拒绝与政府合作而遭软禁四年;他在其博客上撤回他在2012年退出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的决定,并歌颂政府认可的爱国会;此举令中国的教友感到错愕,并在整个天主教会引起震动。
  • 6月19-23日:国家宗教事务局与统战部在北京联合举办天主教工作坊,约有一百五十人参加(包括主教、神父、修女和教友),学习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的「精神」。
7月要闻 
  • 7月1日:据报浙江当局最近要求部份圣堂将所有收入和捐献缴交政府,作为贯彻「五进五化」运动的举措之一。因此,政府在圣堂范围内设立办公室,并委派官员严密监控圣堂。新规例已在温州平阳县落实,要求圣堂缴交所有奉献款项。
  • 7月18日:天亚社报导,中国加紧行动控制教会。中国当局已启动有关「宗教中国化」的宣传机器。
  • 7月18-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及安阳师范学院宗教文化研究所合办的「中国天主教区的历史发展与近况」论坛在郑州举行。
  • 7月20日:据《亚洲新闻》报导,中国的消息人士透露,来自中国若干教区的数十名青年和神父遭当局阻挠参加7月26至31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三十一届普世青年节,觐见教宗方济各。在北京机场,中国当局阻止一个五十人世青团离境,尽管当时团员已登机,准备前赴波兰。同时,陕西省周至教区的方济会团体举办青年生活营(7月15-23日),主题为「追随方济,善度禧年」,好使参加者在精神上与教宗方济各及来自世界各地、聚集在克拉科夫的数以万计青年保持共融。
  • 7月22日:三十名中国大陆的神父、修会会士和教友参与一项为期八周、由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南怀仁研究中心主办的暑期课程。课程包括包括牧民教理、天主教社会伦理、牧民辅导,以及东西方灵修。课程以在9月6至7日举行的「宗教与法治」论坛作结束。
  • 7月30日:福宁教区(闽东教区)主教黄守诚逝世。(黄主教生平请参阅《鼎》182期,2016年秋季号封底内页。)
  • 7月21日:「教会学调查国际研究网络」第十届周年聚会在香港举行,主题为「中国的基督宗教与宗教-过去、现在及将来」。这次聚会的东道主为圣公会明华神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天主教研究中心。
  • 7月31日:汤汉枢机发表文章《中国教会与普世教会的共融合一》,详细解释圣座继续与北京进行对话的原因。
8月要闻 
  • 8月8日:《梵蒂冈内部通讯》刊登黑龙江齐齐哈尔教区地下主教魏景仪的访问;魏主教表示希望众人的真正皈依能产生积极的改变。
  • 8月8-10日:由官方的天主教领袖举办的第八届教区管理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二十个教区的主教及教区负责人共三十人参加。研讨会由美国的安多尼‧菲格雷多(Anthony Figueiredo)蒙席和马耳他的亨利‧卡佩罗(Henry Cappello)先生主讲。
  • 8月18日: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浙江省当局禁止在医院进行宗教活动:温州市中心医院贴出公告,让病人和访客明确知道新规定。
  • 8月24日:据《梵蒂冈内部通讯》报导,帕罗林(Pietro Parolin)枢机表示,圣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沟通「因着双方的善意而继续」,并以寻求「实际的解决方法来谋求人人的益处」为目标。
  • 8月25日:外交部发言人发表文章,批评教廷接见台湾副总统陈建仁。台湾外交部随后于8月28日发表声明响应。
  • 8月26日:天亚社报导,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与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于7月14-15日在重庆举行修院培育工作会议,协助实践党中央纪律委员会所提出的各项建议。各修院须汇报意识型态及政治教育的状况,以纠正委员会进行官方视察时所认出的问题。
9月要闻 
  • 9月2日:罗马举行有关德兰修女封圣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若翰‧沃斯利(John A. Worthley)分享他曾三次陪同德兰修女访华。德兰修女一直尝试在中国成立仁爱会团体。
  • 9月5日:北京全国神学院新学年开学,共有102位修生,包括25名新生。期间其他七间总修院亦举行开学礼。各修院的修生人数如下:河北石家庄修院有154位修生(及52位修女),北京修院50位,沈阳修院20位(及12位修女),西安修院46位,武昌修院23位,吉林修院44位,还有,在四川修院,有10位修生在供读哲学,11人修读文书工作。修生总人数共为449位(及51位文书工作学生)。
  • 9月6-7日:由全国修院和(河北)信德文化研究所合办的终身执事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的70人中,包括由香港教区副主教陈志明神父率领的代表团。
  • 9月7日:浙江省温州教区朱维方主教逝世(朱主教生平请参阅《鼎》182期,2016年秋季号封底内页。)朱主教的职位应该由助理主教邵祝敏接任;邵主教未得政府承认,至今一直是地下教会的负责人。但是,在8月23日,邵主教与他的秘书同时遭公安拘留,并带离浙江省,目的是阻止他主持朱主教的殡葬礼。政府也禁止地下神父出席葬礼。邵主教后来获释,并于9月21日返回温州。然而,台州教区徐吉伟逝世后,他再次被带走,并于10月8日返回温州。
  • 9月7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宗教事务条例修订草案》,作一个月的公众咨询。条例的修改是国家宗教事务局的整体策略的一部份,就是加强监控宗教、少数族裔,以及任何引起社会动荡的潜在根源。
  • 9月11日:地下教会董关华神父私下就职正定教区「主教」;他表示自己于2005年由一位老主教祝圣。其后,他也表示自己于9月7日祝圣黑龙江教区地下教会张国庆神父为主教,但没有透露详情。9月13日,正定教区的非官方主教贾治国亦发表声明,指根据《天主教法典》,他已受到保留于宗座的自科绝罚。12月9日至14日,董神父被公安带走,下落不明,而当局也告诉他不要祝圣任何神父。
  • 9月25日:浙江省台州教区徐吉伟(1935-2016)主教逝世。徐主教于1935年4月2日在宁波出生,于1985年11月21日晋铎。他于1999年3月被调派至台州,同时获委任教区长。他于2010年7月10日晋牧,并在四年后获圣座认可。他虽然在当地成立爱国会,但会章特别表明效忠圣座。
  • 9月26日:根据chiesa.espressonline.it网站报导,帕罗林枢机于9月中在罗马接见各国驻教廷大使时声称,教廷与北京谈判期间,唯一的问题是拣选和委任主教,而不是外交关系:据帕罗林枢机称,北京首次接纳圣座在主教任命这问题上担当角色。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应建议候选人姓名,交由圣座批准,但先要解决两个主要问题:正式承认地下主教,以及宽免八位非法主教。
  • 9月28-29日:宗座社会科学院与宗座正义和平委员会在梵蒂冈合办「《愿祢受赞颂》通谕国际研讨会」。与会嘉宾包括来自中国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代表团,团长代表基金会主席向教宗方济各赠送礼物,是《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拓本。
10月要闻 
  • 10月1-4日:陕西省西安圣方济主教座堂庆祝建堂三百周年。数以千人出席为期四天的庆祝活动,包括音乐演奏、讲座、文化表演、安放圣方济亚西西的圣髑,以及《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拓本揭幕礼。
  • 10月5日:江苏省苏州教区徐宏根主教在罗马圣伯多禄广场觐见教宗方济各。
  • 10月10日:全国性宗教团体联席会议在北京成立:天主教会代表为马英林主教。
  • 10月12-13日:中国天主教主教团神学研究委员会在北京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全国总修院)举办第四届「中国天主教本地化暨中国化神学」论坛。
  • 10月18-19日:安阳教区逾四十位神父、修女及教友远赴天津请愿,要求当局就未经通知而拆卸该市教会物业作出赔偿。请愿人士在县委办公室前挥动横额及咏唱圣歌。
  • 10月24-28日:献县教区文化研究所与南怀仁文化中心举办第一届天主教社会训导研习会,共有33人参加。
  • 10月27日:陕西延安教区荣休主教童辉逝世。(童主教生平请参阅《鼎》182期,2016年秋季号封底折页。)
11月要闻 
  • 11月6日:福建省闽东教区的教友知获悉郭希锦主教、副主教朱如慈神父和教区秘书长徐文明被带走,原因不明。
  • 11月7日:圣座新闻发布中心就董关华神父的晋牧及就职发表声明:「教廷没有授权中国地下天主教会自行任命主教,也没有接到有关的通知。擅自任命主教是严重违规。」
  • 11月10日:丁令斌神父获祝圣为山西省长治教区主教。(晋牧礼情况请参阅《鼎》183期,2016年与季号页47-48。)
  • 11月13日:教宗委任杨鸣章辅理主教(领衔纳米第亚岗教区主教)为香港教区助理主教。
  • 11月15日:据天亚社报导,继4月及8月两次会议后,最新一轮的中梵谈判于11月初在罗马举行。
  • 11月22-23日:由石家庄宗教及文化研究所与香港原道交流学会合办的研讨会在北京人民大学举行,主题包括「一带一路」和「中梵关系」,有来自中国及香港的天主教代表参加。
  • 11月20日:陕西省安康教区王晓勋神父在当地主教座堂晋升为助理主教。11月30日:获中梵认可的唐远阁神父被祝圣为成都正权主教。(两项晋牧礼情况请参阅《鼎》183期,2016年与季号页47-48。)
12月要闻 
  • 12月2日:雷家培神父由房兴耀主教祝圣为西昌教区主教。(晋牧礼情况请参阅同上文章。)
  • 12月2日:天主教中华基督神修小会在台北主持研讨会,强调台湾教会应在梵蒂冈与北京之间,以及中国地上与地下教会之间担当桥梁的角色。
  • 12月6-8日:第九届天主教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在北京召开,由北京总教区副主教、「北京天主教与文化研究所」所长赵建敏神父指导。
  • 12月20日:梵蒂冈发言人发表圣座的声明:教廷?明白并分担?中国天主教徒对于有非法主教参加成都及西昌晋牧礼而感到的痛苦。
  • 12月24-25日:在河北、河南及内蒙等地的地下教会团体,以及个别地下教会团体被禁止在圣诞前夕举行弥撒。
  • 12月26-30日:中国天主教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有365名代表出席(59位主教、164位神父、30位修女,以及112位教友及政府人士)。马英林和房兴耀主教分别再次当选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团长和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任期五年。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副主席为房兴耀主教、海门教区沈斌主教、闽东教区詹思禄主教、唐山教区方建平主教、承德教区郭金才主教、沈阳教区裴军民主教、北京教区李山主教、榆林(延安)教区杨晓亭主教、万州(万县)教区何泽清主教,以及乐山教区雷世银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包括:马英林主教、沈斌主教、雷世银主教、刘元龙(教友领袖)、汕头教区黄炳章主教、舒南武(江苏教友领袖)、黑龙江教区岳福生主教、呼和浩特教区孟青禄主教、武汉教区吴琳修女、施雪琴(福建教区教友领袖)。郭金才主教保留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副主席及秘书长等职位,但不再在爱国会担任任何职位。刘元龙再次当选爱国会秘书长。
  • 12月27日:国家宗教事务局主任王作安强调,中国对「改善」中梵关系的立场始终是「明确的、一贯的」。
  • 12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俞正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天主教领袖。俞对他们说,党中央高度重视宗教工作,并重申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宗教中国化」等要点。
  • 12月29日:国家宗教事务局网站公布有关代表大会的官方声明,三次强调「坚持」一词,即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坚持民主办教和推进中国化神学研究关系到中国天主教的前途;坚持并重视人才建设,始终是中国天主教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内容来自:鼎 2017年 春季号 第37卷 总第184期
0 评论

悔改與寬恕   路15:1-3,11-32

5/3/2016

0 评论

 
        这段福音中,一开始我们就看到法利赛人和经师们在议论说:“这个人交接罪人,又同他们吃饭。”耶稣接下来给他们讲了三个比喻。一个是牧羊人丢了一只羊,当他找到丢失的这只羊后就把它扛回家,且邀请亲朋好友一起来庆祝。第二个比喻是一个妇人在家里丢失了一个银币后,点上灯,打扫房屋寻找,找到以后邀请朋友和邻居一同庆祝。另外一个就是刚才我们听到的浪子回头的比喻。其实这几个比喻都是为应衬耶稣所说的一句说:“对于一个罪人的悔改,在天主的使者前,也是这样欢乐”(10)。
        这个“浪子回头”的比喻对我们来说非常熟悉。这个浪子是一个好吃懒做的花花公子,以致于挥霍了他父亲的一半财产。还有一半没挥霍掉,是因为那一半是他哥哥的,他没有权利来挥霍。不过有一点需要肯定的是这个浪子虽然挥霍无度、胡作非为,但他知道反省并痛悔自己的错误。在圣经中我们读到:“他反躬自问:我父亲有多少佣工,都口粮丰盛,我在这里,反要饿死!我要起身,到我父亲那里去,并且要给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再称作你的儿子;请把我当作你的一个佣工吧!他便起身,到他父亲那里去了”(17-19)。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的时候我们可能还不如这个浪子,因为我们不知道反省,故而也就谈不到悔改。这个浪子知道错了,也愿意回到父亲的家里。这点就需要我们向他学习。
另外福音中提到的哥哥。在我们看来他的生气、抱怨都是很正常的,因为看上去正如他所说的:很不公平。但是这里他可能少了一些对弟弟的宽恕之道。
        很多的时候我们就和这个哥哥一样:自认为做的很好。我们要求恶人回头改过,我们却不愿意宽恕他们、不屑于和他们接触,甚至不给他们一些改过的机会和信心。其实罪人如何能悔改呢?罪人的悔改非常需要义人的规劝和接近。我们在生活中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在想,也许就是我们的这种群分界限太明显,可能才导致了太多迷失方向的坏人。如果一个人长期被排斥在义人圈子以外,且常和一些坏人接触,他自然有可能也变成一个恶人。当然不屑于和一些我们认为是坏人的人接触,也可能是为了自身的好处,但反过来,这些所谓的坏人如果没有人引导也许就更会沈沦下去。从福音中,透过耶稣的言行我们可以看出,耶稣和什么人都接触,不管是法利塞人、经师、法学士或是撒杜塞人这些有地位的人,还是税吏、娼妓、癞病人或者是撒玛利亚人,耶稣都和他们有交流。也正是因为耶稣与他们的亲近,他们才回头归向耶稣。

        让我们祈求天主,使我们不但在罪恶中像福音中浪子一样能回头改过,也像这个父亲一样可以接纳和宽恕得罪我们的人和需要悔改的人。
0 评论

聖馬爾谷福音 11:11-26

1/6/2012

0 评论

 
         剛才的福音中我們聽到,看似茂盛的無花果樹卻只有葉子沒有果實,就如我們有外在基督徒的形式禮儀卻缺少那真正內在的生命。真正能觸動人帶來心靈皈依不在於美妙動聽的言詞,而關鍵是我的生命是怎樣的?我與天主的關系怎樣?我的生命品格合天主所用嗎?若望福音中耶穌告訴門徒們說:“不是你們揀選了我,而是我揀選了你們,並派你們去結果實,去結常存的果實”(若15:16)。在格林多前書(3:10-13)中,聖保祿宗徒說我們各人應該註意怎樣在基督磐石上建築,天主期待我們每個人生命中持續不斷地結出聖神的果實:仁愛、喜樂、平安、忍耐、良善、溫和、忠信、柔和、節制(參迦5:20-21)。同時天主亦盼望我們能多多結福傳的果實,保祿宗徒說“我們以各種智慧,勸告一切人,教訓一切人,好把一切人,呈獻於天主前,成為在基督內的成全人”為此他說“我就是為這事而勞苦,按他以大能在我身上所發動的力量,盡力奮鬥。”(參哥1:28-29)

        信德、祈禱和悔改,這些都是耶穌教誨的果實。相反,法利塞人的教導只是刻板地遵守猶太人的法律和傳統,結果法律的精神卻枯萎了。我們也可以將耶穌咒罵的無花果樹立即枯幹,理解為象征著所謂熱誠的經師、法利塞人,他們不結果實如同這棵無花果樹一樣,雖然外在是不到時間,但至少應該結出相稱的果實吧,沒有果實再旺盛又有何用呢!最終也只能是永遠的喪亡。這篇福音中,耶穌譴責無花果樹的行為值得我們反省:我們被召叫去結耶穌所要求的成全的果實,如果我們感到刻板地遵守法律是沒有問題的話,結果我們將枯萎。當我們沒有時間祈禱,不需要悔改,不需要信德的時候,
我們永不會辯稱這是結果的時候,我們可以爭辯說,我們每主日到聖堂,人家都稱我們為基督徒,我們也參加宗教禮儀,但是天主更希望我們能結信德的果子。

        耶穌告訴我們信德的重要性,沒有信德任憑人多大本事,最終一無所能。同樣今天的福音中,寬恕也是作為主耶穌門徒的另一個重要的標誌,耶穌教導我們不要得理不饒人,要學會寬恕那些因著無知而犯下錯誤的弟兄姊妹,只有我們寬恕弟兄姊妹,基督才寬恕我們。在今天我們的生活中,我們需要反省的是:我們有沒有結出聖德的果實?有多少人因了我的宣講而認識了耶穌?我的信德堅固嗎?我寬恕弟兄姊妹了嗎?

        讓我們一同祈求天主,使我們懷著一顆敬畏、寬恕和純滿信德的心,侍奉天主,做天主喜歡的兒女,並接常存的果實。阿門!

0 评论

我們真的相信主復活了嗎?(复活期第二主日 乙年)

15/4/2012

0 评论

 
      四十天的齋戒與補贖,換來了五十天的喜樂與慶祝。從復活主日到聖神降臨節,五十天的時間裏我們慶祝主耶穌的復活。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相信主的復活,或者更好說我們一起與耶穌復活了嗎?陳日君樞機周三發文分享:我真的信復活了的耶穌嗎?樞機在文中提到,我們的答案是肯定的。復活了的基督也戰勝了一切,那麽我們也應該是信心十足,不怕一切地勇往之前。陳樞機繼續寫到:“可是我該承認我還是諸多顧慮,猶疑不決,決而不行。我對自己的軟弱不耐煩,我未能安樂地接納大病、小病。我雖常提醒自己天主要我忠信,不期待我勝利,但我失敗時,總是耿耿於懷,把責任完全推在別人身上。”

      本主日的福音中,我們看到耶穌兩次顯現給宗徒們。在第二次顯現時,祂對若望說:“那些沒有看見而相信的,才是有福的!”所以說,今天的我們應該比宗徒時代的人更有福。但就如陳樞機的分享,我們真的相信復活了的耶穌嗎?和大家分享個真實的小故事:一對父母親帶領兩個孩子領洗入教。當時他們聽道理時,神父說:他們在家裏祈禱時,天主就會在他們中間。復活節他們接受了洗禮,第一次在家裏做祈禱。他們一家跪下,其中最小的對父母說:“爸爸、媽媽,現在我們一共五個。”父母不太明白他的意思,就問那個孩子為什麼是五個?小孩說:“那當然是天主,不是神父說我們祈禱時,天主就在我們中間嗎?”這個孩子他確實相信,天主就在他們家。同樣的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女孩,她每天晚上睡覺前都向主祈禱,希望在聖誕節那天她的禮物是個洋娃娃。可是,到了聖誕節那天,她打開自己的禮物一看,不是洋娃娃,而是其他的玩具,她很失望。可她沒有因為沒有得到洋娃娃而放棄祈禱。她還是每天晚上向主祈禱能得到洋娃娃。就這樣,又是一個聖誕節,她再一次打開禮物,裏面還不是她想要的洋娃娃。她依然沒放棄,還是繼續每晚祈禱。有一天,小女孩的哥哥看見小女孩在祈禱,就去安慰她說:“你別祈禱了,你看你祈禱了這麼久,你也沒得到想要的洋娃娃,我想主可能沒聽到你的祈禱。”這時,小女孩看了看哥哥,說:“不,你說錯了!主聽到了!可祂對我說NO!”

      我們的信仰也是,有時侯就像本主日的福音,耶穌為了讓宗徒們相信祂從死者中復活了,於是顯現給他們,甚至要求多默觸摸祂的傷痕;有時候也可能如剛領洗的小女孩的信德,相信耶穌他確實就在我們當中;也有時候祂會對我們說NO。不管在什麼情況下,我們是否一如既往的相信天主在我們身上的工程呢?很多時候,我們的信德都像耶穌感嘆過的:“除非你們看到神跡和奇事,你們總是不信。”陳樞機分享說:“信德是天主給了我們的恩寵,愛心是出於對這恩寵的知恩。”那麽今天,讓我們和多默宗徒一起說:“我主,我的天主!”並做一個真正有信德的人,即使還沒有看到神跡和奇事,就先相信了,那樣我們也會得到主耶穌所允諾的祝福。

0 评论

耶穌的復活是我們信仰的保證 (复活主日)

8/4/2012

0 评论

 
        主復活了,阿來路亞!各位主內兄弟姊妹們:今天是耶穌復活節,我們紀念耶穌從死者中的復活,同時也紀念我們在領洗時所獲得的新生。復活節又稱為巴斯卦節,意即「經過」或「逾越」,它的起源可上溯到天主命梅瑟率領以色列民離開埃及:他們在這天按照上主的吩咐將羔羊的血塗在門楣上,使他們逾越了死亡的黑夜,迫使埃及法郎允許他們離開埃及,進入光明的福地。所以巴斯卦節是他們再生的節日,是他們由奴隸和死亡中,重新獲得自由和生命的日子。而一千五百年後,耶穌基督,這位真的巴斯卦羔羊被殺後,第三日祂逾越死亡而光榮復活起來,建立了新巴斯卦復活節。所以我們因著基督十字架上的救贖,把我們從魔鬼的奴役中救拔了出來,從犯罪的痛苦中恢復了幸福的生活,在基督內成為一個新人,這樣我們才堪與耶穌同死同生,也能分享基督的光榮復活。耶穌復活是初期教會宣講的主題。所以今天的三篇的讀經都是強調一個主題:主耶穌的復活,是我們信仰的保證。也就是說,耶穌他必須從死者中復活,祂如果不復活起來,祂的宣講就是假的,祂的門徒也沒法繼續為祂宣講。

        讀經一是記述聖伯多祿為科爾乃略一家施行聖洗時,簡單的宣講了耶穌事跡,並見證了耶穌的復活。讀經二是聖保祿勸勉哥羅森人和後世的我們,要同復活了的耶穌,同度新的生活,一心追求天上的事。福音記述安息日一過,曾跟隨耶穌的一些婦女們便帶著準備好的香料,去敷抹耶穌的屍身,她們來到墳墓裡,見到一穿白衣的少年,向她們說被釘的耶穌已經復活了,請快去告訴祂的門徒。瑪利亞瑪達納肋立即回去,告訴了耶穌門徒們。伯多祿和若望為了弄明白怎麽回事,立即跑去墳墓查看:他們見了空墳,及後來又親自目睹耶穌復活的顯現,就相信主基督確實已從死者中復活了。以後的生命當中,他們所做的一件事就是宣講耶穌從死者中復活了。我們今天也一樣,我們信仰的保證就是耶穌的復活,如果耶穌沒有復活新生,我們的信仰就是空的。

        那復活的基督帶給我們的又是什麽呢?今天的彌撒讀經前的《集禱經》說“天父,今日你的聖子戰勝了死亡,引導我們踏上永生之路。我們歡欣慶祝他的逾越奧跡,求你以聖神更新我們,使我們與他一同復活,並生活在光明中。”耶穌的復活引我們踏上了永生之路,並生活在光明中。我們今天需要反省的是:我們真的和耶穌一同復活了嗎?抑或是我們仍舊生活在罪惡的黑暗之中呢?與耶穌一同復活,我們必須與耶穌同死。就是說,在復活前我們必須先死於罪惡,然後才可以和耶穌一起復活。如果我們生活在罪惡中,那基督的復活對我們來說可能就沒什麽意義了!借著今天慶祝基督的復活,讓我們祈求天主:死於罪惡而活於基督。


      主復活了,阿來路亞!
据网络资料改编 
0 评论

四旬期第三主日 乙年

11/3/2012

0 评论

 
        今天的第一篇讀經选在《出谷纪》,其實也就是我們天主十誡的出處,所以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天主十誡。之所以分享天主十誡是因為周五(前天)看到《天亞社》援引英國《電訊報》的一篇報道說,在英國超過六百多所教堂正在宣傳根據現代價值觀而重寫的最新版本十誡。據報道說這些新戒命是由名叫約翰的一位知名福音派的宣教士所編寫。

        我認為大可沒有重新編寫的需要,包括這位宣教士的所謂編寫也只是對十誡的重新解釋,或者說更適合時代的解釋而已。比如他將“十誡”原文的“不可偷盜”改為“憑良心行事”;較長的“不可妄呼上主你天主的聖名”誡命,則變成“認真對待上主”;而《聖經》原來的“不可貪戀你近人的妻子、仆人、婢女、牛驢及你近人的一切”改為簡單的“追求知足安分”等等。

        十誡的真正意義是天主慈愛,叮嚀人不要做破壞人與自然界和諧的關系,以期使生命圓滿發展,從而使我們獲得幸福。正如在聖經中所說的:“以色列!現今,上主你的天主向你要求什麽?是要求你敬畏上主你的天主,履行他的一切道路,愛祂,全心全靈侍奉上主你的天主,遵守我今天吩咐你的天主的誡命和法令,好使你能獲得幸福”(申10:11—13)。編寫這些新誡命的約翰也聲稱,他的十誡是讓“每個人明白我們應如何生活出上主的永恒原則”。

        十誡當中簡短的幾句話不可能就字面的簡單理解,這位宣教士將“孝敬父母”改為“與父母和睦共處”。天主十誡的第四誡就這麽簡單嗎?當然不是。它不只是要我們對父母要盡孝,也包括夫妻之間的包容、父母對子女的責任和義務,以及整個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按照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和新編《天主教教理》的精神, 已經擴大到了人與人的接觸,人與人工作的團體,所生存的社會以及作為公民對自己國家的義務等等。同樣,再看第五誡“不可殺人”。假如我們只從字面去了解第五誡,相信我們誰也不敢輕易觸犯它。但如果我們再擴大一下“不許傷害生命”,其間也包含著禁止蓄意傷害他人和自己的身體,如醉酒、打架或吸食一些對身體健康有害的物品,那我們還敢保證我們不會這樣做嗎?看看今天發生在我們生活的社會中的事情,對自己健康的不重視、人工墮胎、安樂死、胚胎培養、戰爭、仇恨等等,不尊重生命,不熱愛自然的事到處都是。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耶穌卻說:“凡你們願意人給你們做的,你們也要照樣給人做。”又加上一句說:“法律和先知即在於此”(瑪7:12)。意思是說:天主十誡及先知的言論,都包含“己所欲者,先施予人”這句話之中。在這裏,耶穌教導我們不但慎守消極的“不損害他人”的法律,同時要我們實踐“積極愛人”的行為,忘記自己的權益,為人做自己願意別人為我們做的事。也就是天主十誡的總綱:“愛天主在萬有之上,及愛人如己。”

        主佑大家!
0 评论

如何愛我們的鄰人?

2/3/2012

0 评论

 
        刚看到“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署名潘嘉偉的如下评论文章。故转发,顺便也说几句,但不评论。说是因为今天晚餐桌上也同样说到了这个话题。一同吃饭的都是香港移民,席间都说到大陆人如何如何,如不排队、小孩在街上随地小便等等不文明行为(或者说低素质行为)。其实哪里人都有素质好与不好的,说素质可能有点严重,也许是文明与不文明之分吧!不管是那个团体、族裔、国家都会有一些人会让我们不舒服(这里我不举例自己亲历的不同人群的不文明行为),但为什么一定要贴上标签呢。中国大陆的腐烂政治体制,造就了现在的年轻人。.......就此打住,再继续就开始评论了。还是看香港正委的这篇署名文章吧!

        從北京大學教授孔慶東的言論、時裝品牌D & G尖沙咀店舖門外禁止香港人拍照的事件,以及雙非孕婦在港生子,直至最近的粵港私家車自駕遊等等,引起許多香港人強烈不滿,掀起了中港兩地矛盾,怨懟造成互聯網上的罵戰,甚至一些平時不會出來遊行的市民,也走上街頭,表達不滿。霎時間,惡毒的形容詞滿天飛,「狗」與「蝗蟲」變成形容兩地人民的代名詞。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瞬息萬變,關於這些問題的討論,十分迅速,感覺沒來得及了解問題的癥結,便看到很多知名的時事評論員或在互聯網社交網絡上的活躍人士具結論性的評論,現在大眾視線的焦點又很快轉移到唐英年、梁振英和曾蔭權的誠信問題。然而,在香港生活的內地人的聲音,彷彿無法在主流媒體被聽見。

        我不是甚麼學識淵博的時事評論員,也不是善於在互聯網上發表吸引眼球言論的人物。作為香港人、作為一名普通香港教友,有幸借用這個平台發表一點意見。我感覺到,香港人對中國大陸人民素質向來都是戴有色眼鏡看待。

        我有兩位親戚是內地人,一位是已經移民美國多年的表嫂,另一位是來港剛過七年而獲得香港居留權的舅母,我感到她們對香港的印象確是有很大的差別。幾年前在沙士一役之後,去三藩市探望表哥,吃飯的時候,大家談到香港的經濟和內地發展的情況,以前曾經來港旅遊時受過香港百貨公司售貨員白眼的表嫂,忍不住說:「香港也有今天了,活該!」我當時愣住了,怎麼她對香港的仇視如此深刻,移民美國多年亦未能忘懷。雖然她對我們親戚之間的關係保持尊重,但相信很難改變她對香港及香港人的印象。

        至於我的舅母,她嫁了給我舅父後,等了七年,取得香港身分證,她沒有領取香港人的綜援,拿到身分證後,立即去找工作,並樂得找到很多香港人不願做的工作——在養老院照顧老人家。我沒聽過她對香港及香港人有甚麼怨言,卻聽她講過在內地家鄉的親戚要怎樣賄賂一些官員,才能當上公務員,她對香港社會廉潔的印象很深。雖然舅父去年離世,現在內地經濟又起飛,她在內地的親戚的生活亦比以前富裕,但她選擇留港生活。

        當然,我單從親人的經驗來看最近中港之間矛盾的問題,誠然有點片面,但香港人和內地人都有千百種千絲萬縷的關係,我們如何與鄰人相處(以現在社會的氣氛,我們是否把內地人看成是我們的鄰人,或許也成為爭議),筆者認為,這是我們需要反省的問題。筆者不是要引經據典說教,也沒資格要求我們應怎樣看待內地人。香港政府對雙非孕婦及自駕遊的政策失誤固然是部份問題的根源,但若我們能與內地人多一點溝通,除了看見Facebook上貼出一些內地遊客在街上一些令人反感的行為而按「讚」或跟風破口大罵,我們又應以甚麼態度回應不可避免和日益嚴重的中港兩地矛盾?

        筆者在Facebook看見從內地來港生活、思想極為開放自由的媒體人溫雲超無奈地嘆道:「號稱自由法治的香港,報刊竟然刊登明顯有挑釁及種族歧視內容的『蝗蟲』廣告。」這是否我們想繼續看見的矛盾?

0 评论

四旬期第一主日(乙年)

25/2/2012

0 评论

 
       今天是四旬期的第一主日。“四旬期是逾越節(復活節)前的隆重準備期,每一位基督徒也應該為其自己的逾越節作準備,亦即為自己的復活——生活的革新作準備。望教友要藉入門聖事使自己出死人生,作新生的人:已領過洗的教友要藉著追念自己的洗禮,更深一層的進入基督的奧跡,使自己更進一步地基督化;尤其由於我們的罪,每個人要藉守齋、祈禱、作補贖、行善工、淨化自己, 以獲得逾越節的恩寵。”總之,四旬期是為使基督徒生活革新而訂立的,此時期守齋的法律和各種禮儀等都有助於我們生活的革新,所以應該了解其意義並熱心遵行,才能達到目的。

      今天的福音非常言簡意賅,就三句話,但說了很多事情。耶穌受洗後,由聖神催迫前往曠野。在曠野中四十天之久與野獸在一起,並受撒旦試探。若翰被捕後,耶穌到加裏肋亞宣講悔改的福音。每一句話都是一個很大的主題,但我想只簡單分享一下耶穌受撒旦試探。

      從耶穌所受的試探中我們可看出,撒旦從來就沒有消閑過。在地堂中它誘惑了原祖,在這裏它誘惑耶穌,而今天它仍以同樣的手法誘惑我們。不管撒旦用什麽東西來“滿足”受誘惑者,但終極目的都不免讓人產生虛榮之念而試圖藐視天主。誘惑原祖使他們與天主有“同樣的智慧”。在耶穌跟前不管它用什麽方法,也是想讓其產生虛榮之念。今天何嘗不是呢?魔鬼的計量可謂奇高,它也許不誘惑你我不相信天主的同在,當然也不用誘惑你我去不信魔鬼的同在,可它會讓我們在不經意間上當。這些誘惑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命或工作中,故不論在什麽情況之下──或得勝,或沮喪,都要警醒。我們被誘惑也就罷了,可天主子居然也被誘惑。這有什麽意義呢?首先,我認為試探是人生經歷的一部分,耶穌為了成為完全的人,完全了解我們,故他也要面對試探來作為全人的身份;其次,亞當受造時是完美的,然而他面對試探時卻屈服了,將罪帶給了整個人類,所以,耶穌要抵銷亞當所做的,拒絕撒旦的試探。他勝過撒旦,使亞當的所有後裔都可以得到救贖(羅5:12-19)。

      我們是否正被魔鬼試探呢?比如願想在四旬期和幾個朋友分享幾次聖經,可就是邁不出去;或者是想每周去探望一次老人院,但又怕那些老人;也或者是想帶不信教的朋友來教堂,但又怕被拒絕。也許,有人會說:這也算魔鬼的誘惑呀,魔鬼真冤枉!不錯,有時侯我們可能在冤枉魔鬼,但那些大的誘惑我們往往可以警覺,可不經意間的誘惑我們會非常容易上當。就說我自己吧,撒旦在我這裏就經常會討到不少便宜:總讓我將一些事情拖後,可越拖後,積累的也就越多;而每天還是照樣在拖。誘惑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總是不能戰勝誘惑。耶穌教給我們的祈禱文當中,他沒有讓我們祈求天主免去我們的誘惑,而是“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所以借此,讓我們一起祈求天主,賞賜給我們得勝誘惑的勇力!

      主佑大家!

0 评论

貝特匝達的朝聖者

13/2/2012

0 评论

 
Picture
貝特匝達遗迹
     我們都很熟悉露德水泉,在那裏有很多人得到了聖跡的治愈,也有很多的朝聖者得到了信仰上的更新。若望福音第五章中(若五:1-18)提到耶穌去靠近羊門的聖地貝特匝達,希伯來語有“仁慈之屋”的意思 。只所以叫羊門好像是凡祭殺的羊都從此門被帶入耶路撒冷,而事實上也是該門距離貝特匝達最近。

    貝特匝達其實是一個水池(在今日聖安娜教堂的院子裏),這灘水池也有治愈之效,但不同與今日的是:今天的聖地隨時都可得到恩典,可這個水池得等天使來攪動水後才有效。即便這樣,也不是很多人有機會得痊愈,只有第一個入水者,方得此恩典。所以那裏圍了不少人,都在等天使來攪水。

    耶穌走近聽了一個患病三十八年的朝聖者,他想被治愈,可沒機會跳入水中。能有機會嗎!那麼多人都在等。患病三十八年癱子還有多少力氣擠入人群,即便擠進去了,可能剛跳起來都有被人再拽回來得可能。當他聽到耶穌問他“你願意痊愈嗎”的時候,他可能都在心裏面嘀咕:這話問的太讓人傷心了,不想被治愈我在這瞎擠什麼!不過,他可沒說,並且稱耶穌為“主”。當耶穌讓他起來拿起床走時,他連想都沒想。翻起身來,拿起床就走了。這一高興,連感謝的話也忘說了,甚至都不知道是誰讓他這麼做的(13節)。

    猶太領袖,當然同時也是宗教領導不願意了:“今天是安息日,不許你拿床。”他們抱怨耶穌破壞安息日治愈病人(工作)。記得小時候(14歲以前),我們村子只有七、八戶漢族,其余全是穆斯林。冬天的時候每天中午我們會趕著牛羊到一小河邊飲水。我們一回族鄰居老人家,由於人長的矮小,人稱“尕老漢”。如果星期天我門家的任何人趕著牛羊去飲水被他看到後,他都會說:“你這個OO(遇見誰叫誰的名字),今天星期天是主的日子嘛,你怎麼能幹活呢!你的天主不懲罰你才怪了。”要是我父親和我弟弟,只是一笑了之,或者再打幾句哈哈。如果是我,我也打哈哈,不過絕不會忘加一句:“你都吃飯喝水呢,怎麼就不讓我的牛羊喝水呢!”雖然都是玩笑,但也是實話。不過還好,我們的關系一直都不錯。

    由於耶穌在安息日治好這個患者的病,若望福音說:“為此猶太人便開始迫害耶穌,因為他在安息日作這樣的事”(5:16)。當人們把什麼都變成一種形式主義的時候,實在是挺可怕的。這些猶太領袖沒有看到耶穌所行的神跡,卻進而引出了一個最大的神跡:十字架及復活。

    再反觀被治愈的患者,看起來他沒有到達朝聖的目的地——進入水池,但他已經得到了朝聖的恩寵——被治愈。他沒有完全把自己置身輿形式當中,而是在輿天主相遇之上。他幾乎都忘了他要先進入被天使攪動的水池,才可以被治愈,繼而拿起床來離開。 黨他聽到耶穌讓他拿起床走時,他起身拿起床就走了。我們也一直走在朝聖之路上,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朝聖。在此朝聖路上我們期冀心靈的深處與天主相遇、親近,從而使我們得到轉化,使我們的心靈感受到真正的平安輿喜樂。我們準備好隨時輿天主相遇了嗎?

0 评论
<<上一篇

    關於博主

    雅各,出生、生長於中国西北。虽然有時候有點玩世不恭,但基本上是一个循規蹈矩的人。喜歡的東西很多,但又都涉獵不深。故可以說是興趣廣泛,卻一無成就,反而喜歡挑刺。

    Archives

    九月 2018
    六月 2017
    三月 2016
    六月 2012
    四月 2012
    三月 2012
    二月 2012
    十二月 2011
    十一月 2011
    十月 2011
    九月 2011
    八月 2011
    七月 2011
    六月 2011

    Categories

    全部
    圣经分享
    教会新闻CNews
    教会新闻CNews
    闲扯古今

    RSS订阅

Powered by 通过可定制的模板创建自己独特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