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居
  • 主頁Home
  • 相冊Album
  • 博客Blog

不是你們揀選了我,而是我揀選了你們

12/12/2011

0 评论

 
       自進入修院以後,常有人會問:你為什麽要修道呢?尤其是在晉鐸以後,時至今日更多人會問及此類問題: 你為什麽要做神父呢?你為什麽選擇了奉獻生活呢?或者你為什麽選擇了這條道路呢?等等不一而足。但不管問題怎麽變化,重點都落在了“你為什麽選擇”上。其實,是我選擇了這條路嗎?或者說的超性一點,是我選擇了天主嗎?我的答案是:不是我選擇了天主,而是天主揀選了卑微的我。在若望福音中耶穌說的很清楚:“不是你們揀選了我,而是我揀選了你們(若15:16)。”

      天主對我們每一個人的揀選都是奇妙的。我們“選擇”了相信天主,其實不是我們的“選擇”,而是天主先揀選了我們,我們只是跟隨天主對我們的召叫罷了。記得我剛上中學的時候,由於環境原因,我回到原籍去上中學。那時有很多親戚都勸我去住在教堂上學,或者幹脆去報名修道。當然住在教堂上學的意思還是將來去修院。可那時侯的我非常有“主見”,且很“堅決”:即使不上學也不會去教堂。並且對此類善意勸告的回應是:“如果我可以做神父,全世界的人就都可以做神父了。”不是對神父的身份有什麽偏見,而是知道自己是一塊什麽料。

      可天主卻總喜歡和人開玩笑。天主對我的回應是:告訴你了,是我揀選人的。可你說的話好像忘了我是誰了,我就讓你去做神父。所以,今天我只好做神父了。這話聽起來似乎有點開玩笑,但我們回到聖經中也可以看到不少這樣的故事。看看聖母瑪利亞,她什麽都不懂。當別的猶太女孩子都夢想著早點結婚,好能做默西亞的母親。可瑪利亞卻是:我不結婚,為主守貞。多麽不可思議的想法。天主看到瑪利亞的決定卻笑了:那好吧,就讓你做默西亞的母親。最後瑪利亞只好在什麽都不明白的情況下,回答主的天使:“看!上主的婢女,願照您的話成就於我吧(路1:38)!”回到舊約耶肋米亞先知書中,耶肋米亞也同樣說自己年輕、不會說話,不能勝任天主給的工作。可是天主卻說:“你別說:我太年輕,因為我派你到哪裏去,你就應到哪裏去;我命你說什麽,你就應說什麽(肋1:4-7)。”最後耶肋米亞先知也只能任由天主派遣、指揮。最有意思的是約納先知。當天主讓他去向尼尼微人宣講悔改時,他不但不去,反而逃跑了。在逃跑的船上,風浪大作。為了不連累別人,他只得讓別人把他扔下海。在海裏被鯨魚吞下三天三夜,送到岸上後,還是不去。在海邊蓖麻樹下乘涼,可蓖麻樹馬上就幹枯的擋不住陽光的暴曬了。約納繼而和天主吵架。即使這樣,到了最後,約納也還是灰溜溜的去了尼尼微城,向全城的人發出他們必須悔改的信息。

      “不是你們揀選了我,而是我揀選了你們。”以上三個聖經故事告訴了我們這句話的真諦。一九九五年的祝聖瞻禮時,有一位神父和兩位修女去我們家住了三天(由於沒有教堂)。在他們離開時,我在送他們去車站的路上,天主忽然就來了一句:“你為什麽不去修院,將來做神父呢?”“你為什麽不去呢?”這句話由此在我的心中越來越強列。最後我也不得不說:“主,您無用的仆人在此!我只是您手中的小工具,願您的旨意在我身上成就吧!”接下來的幾個月是說服父母。直到最後我離開家的那一刻,父母也抱著我會放棄的希望。可無奈,天主願意的,無人能抗拒。

      一九九六年的六月十五日,可以說是在父母的不舍中灑淚離開了家,一個人踏上了去修院的路。離開家時真的沒回頭看,不是不願意,而是不敢回頭看。我弟弟從學校推著自行車送我,我倆甚麼話都沒說,但卻都在流著淚。路人都在奇怪的看著我們。今天,在天主的帶領下,我已是神父了,可全世界的人不但沒有都成神父,反而全球度奉獻生活聖召的人卻越來越少了。

       回到常被人問及的問題:你為什麽選擇了做神父呢?我只能回答:“不是我選擇了做神父,而是天主揀選了我。”由於是天主揀選了卑微的我,我也只能回應:“我願做您手中的小工具,願照您的旨意在我身上成就吧!”

0 评论

“這個人交接罪人”

4/12/2011

0 评论

 
         在路加福音第五章中( 路 15:1-10 ),我們聽到耶穌講了兩個比喻。一個是牧羊人丟了一只羊,當他找到丟失的這只羊後就把它扛回家,且邀請親朋好友一起來慶祝。第二個比喻是一個婦人在家裏丟失了一個銀幣後,點上燈,打掃房屋尋找,找到以後邀請朋友和鄰居一同慶祝。看上去這個牧羊人和婦人都有點小題大做。其實這兩個比喻都是為應襯耶穌最後一句說的:“對於一個罪人的悔改,在天主的使者前,也是這樣歡樂。”

        福音的開始法利塞人和經師指責耶穌和罪人在一起。其實罪人如何能悔改呢?罪人的悔改非常需要義人的規勸和接近。我們在生活中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在想,也許就是我們的這種群分界限太明顯,可能才導致了太多迷失方向的壞人。如果一個人長期被排斥在義人圈子以外,且常和一些壞人接觸,他自然有可能也變成一個惡人。可我們往往不屑與和一些我們認為是壞人的接觸。當然這也可能是為了我們自身的好處,但反過來,這些所謂的壞人如果沒有人引導也許就更會沈淪下去。從福音中,透過耶穌的言行我們可以看出,耶穌和什麽人都接觸,不管是法利塞人、經師、法學士還是撒杜塞人這些有高地位的人,還是稅吏、娼妓、癩病人或是撒瑪利亞人,耶穌都和他們有交流。也正是因為耶穌與他們的親近,他們才回頭歸向耶穌。耶穌的行徑不但相反當時的社會氛圍,在今天同樣好像也不會被接納。我們要求惡人回頭改過,我們卻不屑於和他們接觸,甚至不給他們一些改過的機會和信心。有時侯感覺是我們自己比那些所謂的惡人還虛偽罷了。

        著名的小說家歐•亨利寫過這樣一個故事:在某鄉下,有一對男女孩子,在校同桌讀書,可謂青梅竹馬。後來,男孩子長大後到了某大城市,卻走上了沈淪之路,成為扒手。有一天,機會來了,他不費吹灰之力動手偷了一位老人的錢包。正當他得意洋洋,樂在其間時,突然,發現不遠處有一雙眼睛凝視著他,他猛然一驚,那人正是自己的從前同窗好友。她依然是那樣清純亮麗,甜美可人。瞬間,一種從來沒有過的自責羞愧之心湧上他的心頭,他看到自己的卑劣可厭,難受得想一頭撞在燈柱上。這時他才真正看清了自己。

        如果這個女孩子遠離這個男孩,這男子會從這個女孩子的身上發現自己的卑劣可厭嗎?一個惡人的悔改需要義人接近他們,給他們機會。同樣在天主面前的罪人也需要常常與天主接近,我們才能看清我們自己的不潔與罪過。一個人若常能來到聖潔的上主面前,就更能常常發現自己的不潔不義,以至於痛悔前非。所以我們在今天的祈禱當中,特別祈求天主,不但賜給我們一顆善於發現自己罪過的心,也祈求天主賞賜我們敢於接近我們社會中的那些所謂的惡人,希望通過我們和他們的接觸,使他們能夠發現自己的罪惡,而回歸到正義之路上來。

0 评论

    關於博主

    雅各,出生、生長於中国西北。虽然有時候有點玩世不恭,但基本上是一个循規蹈矩的人。喜歡的東西很多,但又都涉獵不深。故可以說是興趣廣泛,卻一無成就,反而喜歡挑刺。

    Archives

    九月 2018
    六月 2017
    三月 2016
    六月 2012
    四月 2012
    三月 2012
    二月 2012
    十二月 2011
    十一月 2011
    十月 2011
    九月 2011
    八月 2011
    七月 2011
    六月 2011

    Categories

    全部
    圣经分享
    教会新闻CNews
    教会新闻CNews
    闲扯古今

    RSS订阅

Powered by 通过可定制的模板创建自己独特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