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居
  • 主頁Home
  • 相冊Album
  • 博客Blog

如何愛我們的鄰人?

2/3/2012

0 评论

 
        刚看到“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署名潘嘉偉的如下评论文章。故转发,顺便也说几句,但不评论。说是因为今天晚餐桌上也同样说到了这个话题。一同吃饭的都是香港移民,席间都说到大陆人如何如何,如不排队、小孩在街上随地小便等等不文明行为(或者说低素质行为)。其实哪里人都有素质好与不好的,说素质可能有点严重,也许是文明与不文明之分吧!不管是那个团体、族裔、国家都会有一些人会让我们不舒服(这里我不举例自己亲历的不同人群的不文明行为),但为什么一定要贴上标签呢。中国大陆的腐烂政治体制,造就了现在的年轻人。.......就此打住,再继续就开始评论了。还是看香港正委的这篇署名文章吧!

        從北京大學教授孔慶東的言論、時裝品牌D & G尖沙咀店舖門外禁止香港人拍照的事件,以及雙非孕婦在港生子,直至最近的粵港私家車自駕遊等等,引起許多香港人強烈不滿,掀起了中港兩地矛盾,怨懟造成互聯網上的罵戰,甚至一些平時不會出來遊行的市民,也走上街頭,表達不滿。霎時間,惡毒的形容詞滿天飛,「狗」與「蝗蟲」變成形容兩地人民的代名詞。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瞬息萬變,關於這些問題的討論,十分迅速,感覺沒來得及了解問題的癥結,便看到很多知名的時事評論員或在互聯網社交網絡上的活躍人士具結論性的評論,現在大眾視線的焦點又很快轉移到唐英年、梁振英和曾蔭權的誠信問題。然而,在香港生活的內地人的聲音,彷彿無法在主流媒體被聽見。

        我不是甚麼學識淵博的時事評論員,也不是善於在互聯網上發表吸引眼球言論的人物。作為香港人、作為一名普通香港教友,有幸借用這個平台發表一點意見。我感覺到,香港人對中國大陸人民素質向來都是戴有色眼鏡看待。

        我有兩位親戚是內地人,一位是已經移民美國多年的表嫂,另一位是來港剛過七年而獲得香港居留權的舅母,我感到她們對香港的印象確是有很大的差別。幾年前在沙士一役之後,去三藩市探望表哥,吃飯的時候,大家談到香港的經濟和內地發展的情況,以前曾經來港旅遊時受過香港百貨公司售貨員白眼的表嫂,忍不住說:「香港也有今天了,活該!」我當時愣住了,怎麼她對香港的仇視如此深刻,移民美國多年亦未能忘懷。雖然她對我們親戚之間的關係保持尊重,但相信很難改變她對香港及香港人的印象。

        至於我的舅母,她嫁了給我舅父後,等了七年,取得香港身分證,她沒有領取香港人的綜援,拿到身分證後,立即去找工作,並樂得找到很多香港人不願做的工作——在養老院照顧老人家。我沒聽過她對香港及香港人有甚麼怨言,卻聽她講過在內地家鄉的親戚要怎樣賄賂一些官員,才能當上公務員,她對香港社會廉潔的印象很深。雖然舅父去年離世,現在內地經濟又起飛,她在內地的親戚的生活亦比以前富裕,但她選擇留港生活。

        當然,我單從親人的經驗來看最近中港之間矛盾的問題,誠然有點片面,但香港人和內地人都有千百種千絲萬縷的關係,我們如何與鄰人相處(以現在社會的氣氛,我們是否把內地人看成是我們的鄰人,或許也成為爭議),筆者認為,這是我們需要反省的問題。筆者不是要引經據典說教,也沒資格要求我們應怎樣看待內地人。香港政府對雙非孕婦及自駕遊的政策失誤固然是部份問題的根源,但若我們能與內地人多一點溝通,除了看見Facebook上貼出一些內地遊客在街上一些令人反感的行為而按「讚」或跟風破口大罵,我們又應以甚麼態度回應不可避免和日益嚴重的中港兩地矛盾?

        筆者在Facebook看見從內地來港生活、思想極為開放自由的媒體人溫雲超無奈地嘆道:「號稱自由法治的香港,報刊竟然刊登明顯有挑釁及種族歧視內容的『蝗蟲』廣告。」這是否我們想繼續看見的矛盾?

0 评论



写评论。

    關於博主

    雅各,出生、生長於中国西北。虽然有時候有點玩世不恭,但基本上是一个循規蹈矩的人。喜歡的東西很多,但又都涉獵不深。故可以說是興趣廣泛,卻一無成就,反而喜歡挑刺。

    Archives

    九月 2018
    六月 2017
    三月 2016
    六月 2012
    四月 2012
    三月 2012
    二月 2012
    十二月 2011
    十一月 2011
    十月 2011
    九月 2011
    八月 2011
    七月 2011
    六月 2011

    Categories

    全部
    圣经分享
    教会新闻CNews
    教会新闻CNews
    闲扯古今

    RSS订阅

Powered by 通过可定制的模板创建自己独特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