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居
  • 主頁Home
  • 相冊Album
  • 博客Blog

“梵二”召開六十週年

15/10/2022

0 评论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們,大家主日平安!

剛剛過去的星期二,教會慶祝了聖若望二十三世教宗的紀念日。教宗若望二十三世最為知名的事件莫過於召開了“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這次會議可以說使整個教會在現代世界中有了一個全新的面貌。教會自1512-1517年的“特倫多大公會議”之後,雖然在1869-1870年召開過“梵蒂岡第一屆大公會議”,但“梵一”幾乎沒什麼大的成果。因此“梵二”的召開可以說是教會繼“特倫多大公會議”四百五十年後,真正意義上的一次大公會議。因此教宗若望二十三的紀念日也正好是“梵二”召開的紀念日,即10月11日。

“梵二”召開到現在已經過去整整60年了,在這60年當中教會可以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然不是說教會的教義教理發生了變化,而是教會在現代世界的表現形式。參與此次大會的人員組成不只是主教、神父,還有男女教友以及非天主教會的人士列席會議。聖若望保祿二世在《新千年的開始》宗座牧函中曾指出:該次“大公會議是廿世紀中賜給教會的一大恩寵:我們找到了一個穩當的指南針,在剛開始的這個世紀中指引我們方向。”教宗本篤十六世稱其為“新的五旬節”。方濟各教宗認為該次會議“對於教會和世界而言,是個恩寵的事件。”

從1962年10月11日召開,到1965年12月8日閉幕,三年多,四個階段的會議中一共產生了四個憲章、九個法令和三個宣言,即《教會憲章》、《啟示憲章》、《禮儀憲章》及《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的牧職憲章》;《大公主義》法令、《東方公教會》法令、《主教在教會內牧靈職務》法令、《司鐸之培養》法令、《修會生活革新》法令、《教友傳教》法令,《教會傳教工作》法令、《司鐸之培養》法令及《司鐸職務與生活》法令;《天主教教育》宣言、《教會對非基督宗教態度》宣言、《信仰自由》宣言。1992年10月11日教會為了紀念該次會議召開30週年,又頒布了新的《天主教教理》。包括1983年頒布的新《天主教法典》也有賴此次會議的成果。

也許我們會覺得,這麼多會議文獻,對我們今天的信仰到底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呢?我們每天可見的變化應當屬禮儀的變化,也就是所謂禮儀本地化,即語言的改變:原來只能用拉丁語,到現在每個地方都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舉行彌撒聖祭。當然,教會的改變不只是禮儀。可遺憾的是,今天有很多人居然反對該次會議。我一直都懷疑,今天有多少人(包括主教、神父們)閱讀了“梵二”會議的這些文獻呢?就如教宗聖保祿六世在會議結束時成立的“世界主教會議”秘書處,在前幾天為紀念此會議60週年之際發表的“新聞公報”中所表達的,“接收大公會議的教導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在某些方面,它仍然處於嬰兒階段。”
​
讓我們時時為教會祈禱,使其引導這個世界走向圓滿。

图片
0 评论

常年期第廿九主日(丙):恆心祈禱

15/10/2022

1 评论

 
出17:8-13     詠121:1-2,3-4,5-6,7-8     弟後3:14-4:2     路18:1-8
图片
        今天彌撒的讀經一和福音重點都是祈禱的力量,或者更好說是不斷祈禱的力量。福音中耶穌用比喻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勸勉門徒們要恆心祈禱。這個法官雖然不敬畏天主,也不尊重人,當然更不會害怕一個窮寡婦,但是因為這婦人的糾纏不休,恆心呼籲,不斷祈求,不義的法官最終還是為她伸冤(路18:2-5)。那麼無限仁慈、愛護弱小、至公至義的天主,見到我們堅持不懈地祈求,不是更要俯允我們的善願嗎?

        祈禱是我們生活力量的來源,不僅使我們人能克服軟弱,也可以使我們戰勝罪惡。今天的讀經一記載,以色列人同亞瑪肋克人作戰,當梅瑟舉起雙手祈禱時,以色列人就打勝仗;當梅瑟放下雙手的時候,以色列就被打敗。最後梅瑟的手舉得疲乏了,他們就搬來一塊石頭放在他後面,讓他坐下,亞郎和胡爾托著他的手,直到日落,以色列最終打敗了亞瑪肋克人(谷17:8-13)。這段聖經不但提示我們堅持祈禱的力量,同時表達了在祈禱中的彼此幫助,形成一個祈禱的團隊,從而也更容易戰勝罪惡。所以,教會的祈禱始終都不是一個人的,而是整個教會的諸聖相通。

        祈禱也是生活的,耶穌希望我們懷著信德、愛德、望德不斷祈禱(得前5:17)。我們祈禱不僅用語言表達,也用我們的靈魂活動,愛慕、信靠、迎接天主。按早期教父奧利振的話說,我們的生活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祈禱的生活”。聖奧斯定也說:“你的願望本身就是一個祈禱。如果你的願望永續不斷,你的祈禱也就連綿不斷的。……如果愛是熾(chì)熱的,心也必然與天主交談。你的舌頭只能讚美天主於片刻,但是你的生活卻能時時讚頌天主”。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生活的祈禱,也就是每日的生活見證基督的福音,正如聖保祿宗徒在今天的第二篇讀經中所說的:去宣講見證福音,無論受歡迎也好,不受歡迎也罷,務必堅持到底。要用最大的耐心,細心地去作各種訓導、駁斥謬論、糾正錯誤、鼓勵和勸勉眾人(弟後4:2)。
​
        在我們的人際關係中,我們同他人交流、分享彼此的生活,以及討論對事物和他人的感覺;有時我們感謝別人的愛、關心和善意,也有的時候我們需要他人的幫助,或者我們為他人提供幫助和鼓勵。在我們與天主的關係中,祈禱正是與天主的交流與分享。如果我們和天主有關係,並且愛天主,那我們就必定會和祂溝通——即祈禱。讓我們藉著彌撒聖祭,一再懇求主耶穌:“主,請教給我們祈禱。”(路11:1)
1 评论

常年期第廿八主日(丙):聆听主言

8/10/2022

0 评论

 
列下5:14-17      詠98:1,2-3,3-4      弟後2:8-13      路17:11-19
Picture
        今天第一篇讀經中納阿曼和福音中痳瘋病人的故事,讓我想到了剛剛過去的周二,在參加悉尼總主教區神職人員的會議上,其中一個主題講座的神父提到泰坦尼克號(鐵達尼號)遊輪上照片的拍攝者布朗神父(Fr Francis Browne, SJ)的故事。1912年,作為耶穌會初學生的布朗修士得到了其叔父的一份禮物:一張泰坦尼克號從英國的南安普敦,到法國的瑟堡,再到愛爾蘭皇后鎮(Southampton, England, to Cherbourg, France, and on to Queenstown, Ireland)的首航豪華艙船票。在遊輪上的這段時間,布朗修士拍了很多照片。當遊輪到達愛爾蘭的皇后鎮後,一對熱心的美國夫婦願意贊助他繼續到美國紐約的來回船票。可是布朗修士不敢擅自做主,所以在遊輪上發電報給在都柏林的省會長征求其同意,但省會長的電報卻是讓他下船(Get off that ship)。布朗修士只好下船,並拍下了泰坦尼克號離開的最後一張照片。同名電影《泰坦尼克號》的場景就是根據布朗修士(1915年被祝聖為神父)的照片所拍。得知遊輪沉沒後的布朗神父直到1960年去世的一生都帶著這封只有五個單詞的電報。按他的話說:只有這一次,聽命挽救了一個人的生命。

        列王紀中的納阿曼,雖然是在當時的以色列人看來是外邦人,但是他卻聽了以色列的先知厄里叟的話,到約旦河里浸了七次,他的肌肉就復原,完全潔淨了。在得到治愈後,納阿曼感謝了厄里叟先知,並答應要光榮以色列的天主。(列下5:14-17)福音中的那十個痳瘋病人來到耶穌跟前,聽了耶穌的吩咐就去找司祭檢驗。他們也都獲得了治愈,但是只有一個被以色列人視為外邦人的撒瑪黎雅人回來感謝耶穌。

        不管是舊約中的納阿曼,新約中的痳瘋病人,還是近代社會中的布朗修士,他們都聽了“天主的人”所說的話,從而得到了拯救。當然,布朗修士的聽命不同於納阿曼聽從厄里叟和痳瘋病人聽從耶穌的吩咐。但他們都願意服從,即便是一開始並不願意的納阿曼在聽了僕人的建議後也還是遵照先知的話做了。

        外邦人納安曼在被治愈後不忘回到厄里叟那里感謝先知及以色列的天主;福音中被治愈的十個痳瘋病人中,也是那個外邦人回來感謝耶穌。布朗修士在成為神父後也一直懷著對天主的感恩之心,隨身帶著救了他命的那份電報。反省我們自己的生命,多少次我們違背了天主的誡命,又有多少次我們將天主白白的恩寵或者他人對我們的付出當做自己贏得的,卻忘了感恩呢?讓我們祈求天主,加強我們的靈性觸覺,使我們常能在生活中聆聽天主的聖言、察覺到來自天主和他人的祝福,不枉費天主的救恩和他人的關愛。
0 评论

玫瑰經聖月

1/10/2022

3 评论

 
Picture
各位兄弟姊妹們,大家主日平安!

自今天起,我們又進入了夏令時節,亦即意味著我們進入了夏季,但是這幾天風雨陰晴,變化莫測的天氣並沒有使我們感覺到夏天的到來。

十月,教會傳統上稱其為“玫瑰經聖月”,因為教會在這個月特別推行誦念玫瑰經來敬禮聖母瑪利亞。早在十二世紀聖多明我(聖道明)生活的時期,當時教會內出現了很多異端及分裂現象,聖人雖盡力勸化使人悔改,但收效甚微。於是,聖多明我轉而懇求聖母的援助。不久聖母顯現給聖多明我,並教給聖人誦念由天主經和聖母經組成的“串經”。從此聖人勸導教友誦念玫瑰經,異端與分裂者中棄邪歸正者陡然增多。及後到了公元1460年真福亞拉諾神父又重新振興念玫瑰經的方法。十六世紀土耳其以其強大的海軍艦隊企圖消滅基督文明橫掃歐洲。時任教宗的庇護/碧岳五世雖號召聯軍御敵,但怎奈聯軍力量薄弱,戰勝無望。因此教宗呼求聖母助佑,並令教會恭念玫瑰經以求勝利。1571年10月7日,因為風向突轉,使聯軍獲勝。教宗相信因為誦念玫瑰經才獲得此役的勝利,因此特定了10月7日為“勝利之母節”,為感謝聖母的助佑,1960年教會將此節日改為“聖母玫瑰瞻禮”。1859年聖母在露德顯現時,手拿玫瑰經念珠,以表示對玫瑰經的珍愛。到了十八世紀由於社會的動蕩,教會內異端邪說的興起及敵對教會者的增加,教宗良十三世遂於1883年頒布的通令,特定十月為“玫瑰經聖月”,詔令普世信友每日在明供聖體之下,公念《玫瑰經》十五端,並加念《聖母諸聖禱文》及《求聖若瑟垂佑誦》。1917年5月13日至10月13日聖母於葡萄牙花地瑪顯現時,仍然手持念珠,並勸人為使罪人回頭和世界和平,應多念玫瑰經。由此可見玫瑰經的重要。

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2002年10月16日發表了《童貞瑪利亞的玫瑰經》牧函,為玫瑰經增加了光明五端,並呼籲我們熱心誦念玫瑰經,為整個教會、人類、及所有家庭和個人祈求天上慈母的特別轉禱和恩佑。

教宗方濟各說:“《玫瑰經》祈禱概括了天主賜予慈悲讓人獲得救恩的歷史。通過祈禱和默想耶穌的生活,我們再次看到祂在各種處境中與需要幫助的人相遇的慈悲面容。聖母瑪利亞陪伴我們走這段旅程,指示給我們這位散發著聖父同一慈悲的聖子。《玫瑰經》祈禱非但不使我們遠離生活的操勞,反而要求我們將祈禱化為每日的生活,領悟基督在我們當中的臨在。每當我們默觀基督在世生活的一個時刻,一個奧跡,我們應明認天主以這種方式進入了我們的生命,然後接納祂並跟隨祂。這樣,我們就能發現跟隨基督和服事弟兄的道路。”
​
在此玫瑰聖月,讓我們特別勤念玫瑰經,藉著默想其中的各端奧跡,讓玫瑰經不斷提醒我們追念耶穌及聖母的懿行芳表,並儘心竭力仿效他們:謙卑、服從、承行主旨及各種美德!
3 评论
下一篇>>

    扫码加博主微信

    Picture

    博客檔案

    六月 2023
    五月 2023
    四月 2023
    三月 2023
    二月 2023
    一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十一月 2022
    十月 2022
    九月 2022
    八月 2022
    七月 2022
    六月 2022
    五月 2022
    四月 2022
    三月 2022
    二月 2022
    一月 2022
    十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九月 2021
    八月 2021
    七月 2021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二月 2021
    一月 2021
    十二月 2020
    十一月 2020
    十月 2020
    九月 2020
    八月 2020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二月 2018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博客分類

    全部
    【主日分享】
    【宗座文献】
    【心随意动】
    【祈祷▪敬礼】
    【统计数据】

    RSS订阅

    Picture
Powered by 通过可定制的模板创建自己独特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