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主內的弟兄姊妹們,主日平安!
自復活節第二天教宗方濟各榮歸天家後,全世界的目光都轉向了梵蒂岡。人們關注梵蒂岡的動態,不僅是為悼念已去世的教宗,更關注的是誰將成為下一任教宗。在教宗去世或辭職後,教廷處於「宗座出缺」期(Apostolica Sedes Vacans)。一旦進入「宗座出缺」期,教廷所有機構的主要負責人都自動停職(也包括聖座國務卿在內),不再負責該機構的運轉,直到新教宗出現,重新任命教廷所有負責人。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各機構都不運轉了,每個機構的工作人員都在進行著日常工作,只是不再有主要負責人,但他們需要向整個樞機團負責,至於重大事件或決定則需要等待新教宗來定奪。 在安葬教宗後的九日哀悼期結束後,正式開始新教宗的選舉(教宗去世後最早 15 天,最晚 20 天)。來自世界各地的樞機主教們會齊聚羅馬,在祈禱辨別中選出下一位天主教會的領袖——這是一個充滿歷史、傳統與信仰的過程。但這場選舉究竟是如何進行的?是誰參與了這項決定?選出下一任教宗的關鍵步驟又有哪些呢?下面我簡單梳理一下教宗產生的過程。 第一步:聚集樞機主教們。當「宗座出缺」時,樞機團團長(Dean of the College of Cardinals)召集來自世界各地的樞機主教們齊聚梵蒂岡,參加所謂的「全體會議」(General Congregations)。這段時間用來祈禱、討論並為即將舉行的選舉——即習慣上說的「樞密會議」(conclave)做準備。 第二步:樞機主教們舉行彌撒,祈求聖神的指引。在選舉程序正式開始之前,樞機主教們會齊聚聖伯多祿大殿共同舉行彌撒,祈求聖神的引導與啟示。 第三步:樞機主教進入西斯廷教堂,保密投票開始。這時候有投票權的樞機主教——即年齡在80歲以下者列隊進入西斯廷教堂,呼求聖神降臨。他們隨後宣誓保守機密,接著教宗禮儀長宣布“Extra omnes”,意思是「無關人員全部退出!」此後,只剩下有投票資格的樞機主教留在西斯廷教堂。 第四步:樞機主教們討論可能的候選人。從法律上來說,任何受洗的天主教男性都有資格被選為教宗,不一定非得是樞機主教!不過,近現代教宗都是從樞機團中選出。樞機們會仔細權衡各項重要特質,同時考量教會當前的需要。這個過程既包括在祈禱中的分辨,也涉及實際層面的考量,目的是選出一位能在未來歲月中有效帶領教會的領袖。(這裡的討論不涉及某個人是否合適,只討論教會的需要。) 第五步:開始投票。投票時,每位樞機主教會在選票上寫下自己所選的候選人姓名,將選票摺好後投入一個大型的聖爵中。隨後進行計票。當選教宗必須獲得出席選舉樞機中三分之二的選票。 第六步:計票結果。如果無人獲得三分之二多數票,選票與筆記會被焚燒,並加入特製混合物產生黑煙,表示尚未選出教宗。第一天只進行一輪投票,以後八天每天最多可進行四輪投票,直到有一位候選人獲得三分之二多數,此時當選者會被詢問是否願意接受任命;若接受,便選擇教宗名號,首次穿上白衣。接著燃燒投票用紙時加入特殊混合物產生白煙,白煙從西斯廷教堂煙囪升起,象徵新教宗已誕生,羅馬全城鐘聲響起向世人宣告這一時刻。(33輪投票過後,如果仍未有人超過三分之二票數,第34輪會選擇前面投票中得票最高的兩位作為候選人,得票過半者當選。) 第七步:正式宣佈。新教宗當選後,首席執事樞機主教會走上聖伯多祿大殿的陽台,向世人宣佈:“Habemus Papam!”(「我們有教宗了!」),隨後新教宗首次現身陽台,向全球民眾致意,並以「Urbi et Orbi」向羅馬城及全世界賜予宗座降福,正式展開他的牧職使命。 幾天前樞機團已公佈將在5月7日星期三舉行正式投票選舉,所以不出意外的話,這周我們應該就會看見新教宗的出現。讓我們特別為有選舉權的樞機主教們祈禱,祈求天主聖神引領他們選出符合天主聖意的基督在世代表。
0 评论
写评论。 |
扫码加博主微信博客分類
全部
博客檔案
七月 2025
|